历史故事《唐人笔下的晋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启大唐贞观时代,民众渴盼已久的太平岁月,终于再次降临。此前,只有隋文帝短暂实现了统一与和平,但在隋末战乱中,生灵涂炭的景象反复上演。上溯至西晋末年,自八王之乱后的两三百年里,中原几乎就没太平过。

或许李世民与初唐群臣具备了较为清晰的历史断代观念,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历史转折期:从此开始,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而对于此前的历史,也要有明确的总结与评判。尤其是天下腥膻的两晋十六国历史,更应该得到一个系统的官方叙述。

十八家晋史的难题

贞观二十年(646),在李世民的要求下,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21人组成了《晋书》编修团队,摆在他们面前的,倒不是史料匮乏问题,而是史料繁杂、混乱的问题。

自西晋灭亡后,天下关于谁是正统的问题,一直没有统一意见。没有长期占据中原的政权,也没有真正一统天下的帝王,两晋十六国的历史叙述,只能是混乱的,存在各自表述而又相互矛盾的问题。

《晋书》监修房玄龄当然也知道这些情况,他需要从大量晋代史料中找到明确的历史线索,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来开展编撰工作。房玄龄与编修团队一起,在可见的史书中挖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还结合当时官方掌握的其他史料,在适度取舍之后,完成了最终被认定为晋代正史的《晋书》。

李世民点评司马炎

李世民会亲自为《晋书》书写评语,点评历史人物与事件。有四位古人得到李世民写史论的特殊待遇:司马懿、司马炎、陆机与王羲之。

西晋开国之君司马炎,在《晋书》上的形象相当包容,威严不足,温和有余,似乎不是一个强悍的开国皇帝,而是一个被利益集团推举上位的吉祥物。

李世民对几百年前这位开国君主的评价,却是从仁义角度切入的。司马炎的优柔寡断,在李世民眼中似乎不是缺点: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这是相当高的评价了。当然,睿智的李世民也看出西晋迅速衰败的原因,就在于司马炎不知轻重,舍大取小。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讽刺他执意让白痴太子司马衷继位,为八王之乱埋下了巨大隐患。

李世民对此点评道: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载记》专论异族君主

《晋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了《载记》来记录五胡十六国时期异族政权主要君主的历史,有整整三十卷的内容,都在讲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异族统治者的故事。

从历史写作的传承来看,早在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有《匈奴列传》,并把匈奴君主的谱系,纳入华夏历史叙述的脉络中,是一种史学上大一统观念的体现。而书写两晋史,更加绕不开异族政权的历史了,而房玄龄他们的操作方法,与司马迁如出一辙,将五胡历史纳入官方主流叙事,但区别在于,不会把他们的君主都当成什么华夏正统,非要寻找一个上古圣王作为祖先。

西晋末年,匈奴人攻入洛阳,抢占中原,酿成永嘉之乱。这场祸乱不仅摧毁了西晋王朝,也消灭了数不清的世家大族。侥幸逃脱、南渡建康的人们,尤其是读书人,无法接受惨痛的现实,只能期盼北伐成功,夺回故地。

然而,偏居江南的政权,不论是东晋还是后来的宋齐梁陈,只能勉强自保,无力北上,甚至还得不时面对北方异族政权南下征伐的压力。因此,一些知识分子只能选择醉心山水,不问世事,还有人自觉接受异族政权攀附华夏正统的政治论述,哪怕他们自己也不愿意相信,但面对艰难的时局,也不得不逼迫自己相信了。

由此产生的用夏变夷观念,在当时十分流行。甚至在用夏变夷观念的逐渐影响下,一些异族政权的君主,发自内心接受了华夏圣贤的教诲,真正开始用严格的圣王标准来要求自己,前秦君主苻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苻坚:上古贤君的精神传人

从《晋书》的记载来看,苻坚是个信守儒家之道的君主,起码从践行孔子仁政的角度看,他比晋朝皇帝要做得好,更像是上古贤君的精神传人。

然而,苻坚终究不是那个可以一统天下的帝王,淝水之战成为其命运转折点。苻坚兵败后,国内分裂势力蠢蠢欲动,或许苻坚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会落在曾经信任的姚苌手里。苻坚曾经封姚苌为龙骧将军,掌控兵权,但在自己危难时刻,却被姚苌落井下石。姚苌的权力欲望很大,想取代苻坚成为皇帝,便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但苻坚却认为自己才是天命所归。见苻坚不肯让出传国玉玺,姚苌便以上古尧舜禅让之事,忽悠苻坚让位。但苻坚的正统观念很深,认为禅让是圣贤之间的事,姚苌根本不配跟自己提禅让的事。苻坚宁死都不愿意交出玉玺,甚至把玉玺送给东晋皇帝,也不愿意给姚苌,是因为在他看来,姚苌当皇帝并不存在合法性,无法继承大统,连偏安江南的东晋都不如。

传国玉玺象征着华夏正统,得到它的君主,才真正拥有了天命,在乱世更是如此。不过,姚苌等叛乱者并不会因为缺乏正统就不去争权夺利,他在杀害苻坚后,建立了后秦政权,好不容易由前秦短暂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兵荒马乱。《晋书》记录的割据政权,大多像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夜空,匆匆降临,又转瞬即逝。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0147.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古代官场的“假官”》

历史故事《古代官场的“假官”》

说到假官,即便是在交通信息发达的今天也让人防不胜防,若是在交通信息并不发达的古代,冒充官员岂不是更容易操作?答案是肯定的,在行政、通讯效率低下的古代,假官现象历来十分严重,有的时代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地..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一只鸟,通体全黑,偶有几簇白毛,外加一张尖锐的鸟喙,以及一个大大的白眼。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张简单且普通的画,当年竟然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6272万元的天价吗?创作出这幅名为《孤禽图》的人来头也不小,他在画上..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薪水”的由来》

据相关史籍记载,薪水一词原指打柴汲水之意,也即烧火煮饭的意思,也称柴水。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段文字明确地记载了..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古代考生千奇百怪的备考》

历史故事《古代考生千奇百怪的备考》

参加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为了可以在科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古代学子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认真苦读知识点、押考题,这些现代人常用的方式,古代人也运用得炉火纯青。古代也有补习班南宋学者吕..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苏东坡的口福》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吃,懂吃,有条件吃,而且,有良好的胃口,吃得下去,消化得动,实在是一种幸福。所谓口福,所谓吃得快乐,所谓舌尖上的享受,都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号称美食家的苏东坡,一..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东门逐兔亦不得》

清人姚鼐着《李斯论》一文,开篇即否定苏轼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的观点,说: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认为秦自商鞅以来,即形成深厚的法治传统,以至数代富强,兼并诸侯,直到始皇时期。李..

历史故事 2025-10-23

历史故事《古代的“口香糖"》

现代人会有口臭问题,毫无疑问,古时的人也有口臭。如何去除口臭,老祖宗在实践中得出口衔丁香除臭的经验。丁香有两个品种,木樨科丁香为灌木或小乔木观赏花卉,而桃金娘科丁香才是古代的口香糖。有两个段子可为佐证..

历史故事 2025-10-23

历史故事《如果没有他们》

历史故事《如果没有他们》

自从熙宁四年(1071 年)退归洛阳,司马光一住便是十五年。这十五年中,他最大的成就,便是编年体史学巨着《资治通鉴》。在将近一千年以后,我们回望那个时代,大宋朝堂上下的明争暗斗、喧嚣纷扰早已沉入深不见底的..

历史故事 2025-10-23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