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如果没有他们》

自从熙宁四年(1071 年)退归洛阳,司马光一住便是十五年。这十五年中,他最大的成就,便是编年体史学巨着《资治通鉴》。在将近一千年以后,我们回望那个时代,大宋朝堂上下的明争暗斗、喧嚣纷扰早已沉入深不见底的岁月之海。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被遗忘、被脸谱化,作为《资治通鉴》作者的司马光却因岁月的打磨,散发出莹洁的光辉。关于司马光,关于《资治通鉴》,有一些细节是不应当被遗忘的。

书局的特权

《资治通鉴》之所以能成书,除了司马光个人的努力,还得益于两点:第一,有三位出色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第二,有皇帝的支持。宋英宗特批,成立以司马光为主导的专门机构书局,这个机构的唯一任务就是编修《资治通鉴》。

英宗给了司马光两项特权和两项特殊待遇:特权之一是自主选择修史助手和工作人员,书局所有工作人员由朝廷提供俸禄待遇,连续计算工龄;特权之二是允许借阅宫廷图书馆龙图、天章二阁和国家图书馆三馆秘阁的藏书。特殊待遇之一是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这就等于从皇帝的私房钱里拨款赞助修史;特殊待遇之二是以内臣为承受,英宗安排了一名宦官在书局服务,以便沟通宦官是能够进入宫中走动的,以此来确保皇帝对《资治通鉴》编修工作的直接关怀。

书局的所有这些特权,在宋神宗即位之后都保留了下来,神宗还为《资治通鉴》钦赐书名,作了序。熙宁三年(1070 年)司马光离开中央、外放永兴军,熙宁四年离开永兴军回洛阳靠边站,书局却一直保留在开封。

为一个人、一部书专设机构,赋予种种特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曾有的。

司马光还没有做出反应,范祖禹却沉不住气了。

范祖禹是谁?范镇的侄孙,司马光最亲密的助手。他嘉佑八年(1063 年)中进士,那一年的考官正是司马光和范镇。这一层师生之谊加上司马光与范镇之间的深厚友谊,让司马光格外看重这个年轻后生。而范祖禹对史学又有着特别的爱好。熙宁三年,就在司马光离京外放前夕,范祖禹入书局,追随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从那时起,范祖禹就一直守在开封的书局。本来司马光离开首都,书局群龙无首,日子就不好过。如今势利小人又造谣诬蔑,把脏水泼到了司马光和书局头上,这让范祖禹感到愤懑委屈。一怒之下,他给司马光写信,建议废局,以书付光令自修解散书局,不要朝廷的经济支持,依靠自己的力量修书。而范祖禹本人情愿放弃官员身份,追随司马光,献身于修史这一伟大事业。

当时,范祖禹三十三岁。这样的激愤之语,的确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可以有、也应该有的。三十三岁不能忍的是委屈,不能放下的是面子和尊严。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知道了上天授予自己的使命。司马光已经五十五岁,早过了知命之年。为了使命,又有什么委屈不可忍,什么面子放不下?

司马光的生命和《资治通鉴》早已融为一体。他曾经因此辞任更有实权的差使。他奉命出使河北,视察黄河水患,知道为臣岂得辞王事,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内心深处却还想只向金銮坐读书。甚至神宗想要给他一个史馆修撰的美职,他也拒绝了,理由就是正在编修《资治通鉴》,万一朝廷要修国史,那我就难以两处供职了。

完成《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人生使命,而要想在有生之年完成《资治通鉴》,就必须依靠皇帝的支持、朝廷的力量。司马光给范祖禹回信,明确告诉他:今若付光自修,必终身不能就也。为了《资治通鉴》,保留书局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是的,要完成《资治通鉴》,就必须保留书局、依靠朝廷,而要依靠朝廷,就必须忍受诽谤所带来的屈辱。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司马光对范祖禹说:如今我不得已保留的,又何止一个书局?我这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嵩山崇福宫的闲职,都是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空头帽子,朝廷因为找不到我什么罪名,没打算直接把我放回老家去种地,拿出这一点微薄的俸禄来养着我,这不是不得已的残留又是什么?

主动要求解散书局这样的气话,三十三岁的范祖禹会冲口而出,五十五岁的司马光则想都不会想。对于小人的诬蔑攻击,司马光已经习得了最聪明的对策,不若静以待之,不申辩,不抗争,绝不以任何方式撩拨对手。

字如其人

最终,神宗保留了书局,并且允许书局迁往洛阳,追随司马光。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位担任书局通信员的宦官,他奉命暗查,结论是初虽有此旨而未尝请也,也就是说,皇帝答应给书局御用笔墨绢帛和果饵金钱,但是司马光并没有领过。皇帝给的这项特殊待遇停留在口头上。书局风波,有惊无险,给司马光猛敲了一记警钟,政治上不得志,是可能影响到修史事业的。从此之后,他严课程,省人事,促修成书,加快了修书的进度。

元丰七年(1084 年)十二月,《资治通鉴》正式完成,进献给神宗。它的最后定稿,正文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囊括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盛衰的皇皇巨着终于成书。此时,距离英宗皇帝下诏开设书局,已经过去了十九年。司马光扪心自问,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对于英宗皇帝的眷遇,神宗皇帝的庇佑,他问心无愧。

利用军队科研数据中心搭建的Oracel 11G平台,使用mySQL 7软件提取数据,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部史书为什么修了这么久?最简单的回答,两个字就够了认真!司马光要求助手尽可能搜集所有的资料,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然后编辑草稿,起草的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不怕烦琐,就怕漏落。司马光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是斟酌删减,把草稿上无关宏旨的内容删去,让历史叙述呈现出清晰的脉络。《资治通鉴》的每一卷、每一行、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司马光的审定,他绝不是空头主编。

司马光亲手改过的草稿,堆满了整整两个房间。后来黄庭坚参与《资治通鉴》雕版印刷之前的校对工作,翻阅过其中的几百卷,他看到,司马光在上面写的批注,讫无一字草书,每一个字都是端端正正的,正所谓字如其人。

刘恕之死

《资治通鉴》成书之日,除了给皇帝上表交卸任务,司马光还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为范祖禹请求升迁。刘攽、刘恕、范祖禹三位助手之中,刘攽是最早完成任务离开书局的,范祖禹最后进来,司马光手把手教会他怎样搜集资料、怎样整理资料,为《资治通鉴》准备草稿。这个年轻人在书局十六年,跟随司马光在洛阳十三年,司马光希望宋神宗能够让范祖禹入朝供职。

另一件事关思念,他比任何时候都想念早逝的助手刘恕。刘恕是司马光曾经最倚重的助手。最初,英宗让司马光自己选助手。司马光说:馆阁里的文学之士的确很多,可是对于史学有专门研究、精于此道的,我没有听说过其他人。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个刘恕!

刘恕的政治倾向也与司马光相同。他和王安石是旧相识,王安石爱惜刘恕的才华,想要让他进入制置三司条例司。刘恕反对王安石理财为先的主张,坚辞不受,又多次当面批评王安石的政策和作风,最终,二人绝交。熙宁三年,司马光离京外放,刘恕说:我得罪了宰相,现在我的长官也要走了,我怎么能安心留下呢?况且我父母都老了,我不能久留京师。刘恕的父亲是欧阳修的同年,性格耿介,不愿委屈心志迎合上级,五十岁弃官还乡,在庐山脚下隐居。刘恕主动请求回南康军老家做了一个监酒税的小官,一边照顾父母一边坚持修史。

有一段时间,书局的三员主力分在三处,司马光先在长安、后在洛阳,刘恕在南康军,范祖禹在开封,所有的讨论工作都必须靠通信完成,充当邮递员角色的有时候便是司马光的独子司马康。这样的艰苦境况在熙宁六年范祖禹随书局迁往洛阳后得到很大改善。可是,刘恕仍然被阻隔在南方。

司马光回到洛阳六年之后,刘恕终于得到朝廷允准,前往洛阳与司马光讨论修书之事。刘恕水陆兼程,赶了几千里的路抵达洛阳。七年未见,当风尘仆仆的刘恕站到面前时,司马光忍不住老泪纵横。

刘恕在司马光的独乐园里住了几个月,和司马光、范祖禹一起讨论《资治通鉴》的编纂事宜。到十月,刘恕假期已满,不得不启程回南方。

回到老家不久,刘恕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刘恕在病床上仍然坚持修书,每呻吟之隙,辄取书修之,但凡有一点好的时候,就要工作。后来实在觉得不行了,才让人把所有资料打包送回洛阳的书局。

如今《资治通鉴》成书,司马光怎能不格外怀念刘恕?可是他所能做的,也只有一杯浊酒,向南而祭!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2377.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东门逐兔亦不得》

清人姚鼐着《李斯论》一文,开篇即否定苏轼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的观点,说: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认为秦自商鞅以来,即形成深厚的法治传统,以至数代富强,兼并诸侯,直到始皇时期。李..

历史故事 2025-10-23

历史故事《古代的“口香糖"》

现代人会有口臭问题,毫无疑问,古时的人也有口臭。如何去除口臭,老祖宗在实践中得出口衔丁香除臭的经验。丁香有两个品种,木樨科丁香为灌木或小乔木观赏花卉,而桃金娘科丁香才是古代的口香糖。有两个段子可为佐证..

历史故事 2025-10-23

历史故事《曹彬,你真“傻”》

据史料记载,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看到这个故事,我心想,曹彬,你真傻!傻之一,不给..

历史故事 2025-10-23

一份珍贵的遗物,承载了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

一份珍贵的遗物,承载了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

古香味道中的情感故事——回忆与珍藏古色古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丽。它不仅代表着过去的光辉岁月,更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回忆的向往。而这份向往,往往能够在一些特殊的物品中得到具体化的呈现。在本文中,我将讲述..

作文大全 2025-10-23

历史故事《邓小平这样搞调查研究》

邓小平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体现在调查研究中,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深入、唯实、联系大局、敢于担当,具体体现就是问数字和爱算账。他到各地调查研究,常常直接深入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了解情况,通过倾听群众的..

历史故事 2025-10-22

历史故事《毛泽东如何以志为鉴》

历史故事《毛泽东如何以志为鉴》

毛泽东有潜心研读方志的嗜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每到一地都要索取方志阅读。阅读方志成为他通晓国内情形的重要途径之一毛泽东最初接触的是什么方志,没有见于文字记载。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究竟读过哪些省..

历史故事 2025-10-22

历史故事《贝勒阿敏之死》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晚年设立了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皇太极继位后,三大贝勒与他并坐同受臣属朝拜。皇太极最初对兄弟们毕恭毕敬。阿敏见此..

历史故事 2025-10-2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