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宁做真吃货不做伪君子》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世说新语任诞》晋朝有个挺有才华的穷小子叫罗友,这人有个特点:贪吃。而且从不掩饰,特别坦然,心态超级好。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蹭饭,但他家里没钱手上没权,又想吃好吃的,那怎么办?只能蹭,使劲蹭,拼命蹭,蹭出了花样,蹭成了行为艺术。

古代和今天一样,最快乐的蹭饭是蹭酒席。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祭祀典礼,但凡有酒席,不管认不认识,只要被罗友知道了,腿能到的地方他的嘴就能到。

有一回,一户人家要去拜神祭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被罗友知道了。他喜出望外,天没亮就跑人家门口守株待兔。人家早上起来开门迎神,一看门口他蹲着,很纳闷:你小子是谁啊?罗友倒是挺老实,一五一十说了:就是来混口吃的主人估计看在神仙的分上,也没让他滚。于是罗友混了一顿大餐,脸不红心不跳,一点都不觉得丢人,吃得饱饱的,带着一百分的满足抹嘴就走。

罗友因为家里穷而申请做官,后来,他还真的在狠人桓温手下当了官。

有一回,顶头上司桓温设宴送别王导的三公子,没邀请罗友。但是这个吃货不请自来,说有事情要向领导汇报。进来之后在饭桌上一坐,埋头苦吃半天,然后一句话没说就要走。

桓温很纳闷,兄弟你怎么就走了,不是说有事向我汇报吗?

没想到罗友非常淡定地来了一句:我早就听说白羊肉好吃,这辈子都没吃过这大餐,所以就找个借口来尝尝,其实啥事也没有。现在吃饱了,就不打扰领导们了。

桓温欣赏罗友的才华,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这么贪吃,而且都当了官,怎么吃相还这么难看?

但是吃货也有粉丝。当时不少人认为,罗友这才叫活得真实,不装清高,不假惺惺,也不立高大上的人设。

这就是:宁做真吃货,不做伪君子。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0144.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百姓”原来指王侯》

在周代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的。因此那时的百姓是指贵族和王侯,百是概数,言其多,所以众多的贵族和王侯合称为百姓。《尚书尧典》中说: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平章是辨别彰明的意思。这句话的意..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中国与摩洛哥建交往事》

历史故事《中国与摩洛哥建交往事》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同中国建交的多为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大多尚未独立。在这种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周恩来提出:外贸是外交的触角,外贸先行,积极配合..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总统先生的拥抱》

冬天的一个傍晚,美国纽约街头天寒地冻。他从一幢大楼里走出来,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向行人兜售什么东西。小女孩转身看见了他,向他跑过来,说:叔叔,买一只熊仔吧。说着,小女孩拎起一只熊仔,想交到他手里。他..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不觉前贤畏后生》

顾随先生解释文人相轻,以为文人相轻皆由自尊来,而以沉着判断之,又不得不有所怕,所谓后生可畏也。欧阳修说东坡可畏,有东坡在,三十年不复说我矣!东坡又怕黄山沟(庭坚)。盖山沟在诗的天才上不低于东坡,而功力..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唐人笔下的晋史》

历史故事《唐人笔下的晋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启大唐贞观时代,民众渴盼已久的太平岁月,终于再次降临。此前,只有隋文帝短暂实现了统一与和平,但在隋末战乱中,生灵涂炭的景象反复上演。上溯至西晋末年,自八王之乱后的两三百年里,中原..

历史故事 2025-07-25

历史故事《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

第一次南巡是康熙在1681年最终镇压三藩之乱后数年间进行的全面巡视的一部分。在1684年南巡开始前,就发布了各种诏书试图防止严重的滥用职权行为的增长。定下扈从的组成:陪同皇帝的是亲王和皇族、侍从、护卫、军官、..

历史故事 2025-07-25

历史故事《黄马褂的兴衰》

历史故事《黄马褂的兴衰》

满族特色 帝王衣裳清朝君臣的冠服,依穿戴场合可分为朝服、常服、行服、雨服等多种,其中的行服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主要穿用于巡行、狩猎等外出骑行的场合。行褂穿在全套行服的最外层,为便于骑马射箭而设计,故..

历史故事 2025-07-25

历史故事《一代画魂》

通晓艺术史的人都知道,女画家在中国一直属于稀缺资源。而在民国时期,却涌现出了六位知名度很高的女画家,后人将其称作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这六位女画家分别是: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这..

历史故事 2025-07-25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