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代画魂》

通晓艺术史的人都知道,女画家在中国一直属于稀缺资源。而在民国时期,却涌现出了六位知名度很高的女画家,后人将其称作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这六位女画家分别是: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这其中潘玉良无疑是一个异数。因其他的五位,大多是出自名门望族、富贵之家的窈窕淑女,或是书香门第、一身书卷气的个性女子。唯潘玉良出生最贫寒,经历最为波折屈辱。

1889年的江苏镇江,一名女婴降生了,取名陈秀清。然而时运不济,这对父母还没能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便先后撒手人寰。8岁的时候,陈秀清成了孤儿。所幸天无绝人之路,陈秀清被舅舅收留,并更名为张玉良。虽然她的童年遭遇了不幸,但在舅舅家生活,至少能吃饱穿暖。也许那时候的张玉良很满足。然而,等到张玉良14岁的时候,她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那年,她的舅舅因为欠下赌债,不得已将她卖到了芜湖的怡春院。她多次逃跑、自杀、上吊毁容都无果而终,换来的却是老鸨发疯般的毒打。在怡春院的三年时光中,她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直到17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再一次转机。

当时,潘赞化来芜湖上任,出任海关监督。当地商会的富商与宜春院的老妈妈勾结,希望通过张玉良来勾引潘赞化,完事之后以此威胁潘赞化,让潘赞化给他们货物过关给予方便。

可他们未曾想到,张玉良见潘赞化为人正直,便将富商的计划全盘托出。在说出实情后,张玉良希望潘赞化收留自己。也许是因为张玉良的善良打动了潘赞化,潘赞化收留了她。

潘赞化本意是想把张玉良送回老家,可是张玉良不肯。张玉良希望留在潘赞化身边,当丫鬟服侍潘赞化。但潘赞化希望张玉良有自己的人生,于是潘赞化为张玉良请来了老师,教她文化知识。后来的接触中,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潘赞化当时已有妻室,于是,两人在陈独秀的证婚下,把她纳为了小妾。

婚后张玉良希望将自己的姓氏由张改为潘。起初潘赞化是不同意的,因为潘赞化是一名新文化的倡导者,他希望女性能独立可以有自己的姓氏。但最后,看到张玉良如此的执着,潘赞化便同意了张玉良的改姓。婚后潘赞化带她来到上海,潘玉良拜自己的邻居洪野先生为师,开始学习西画。

彼时洪野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色彩学教授,在看到潘玉良临摹自己的习作后,他大吃一惊,这哪像一个完全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的习作!

在得到洪先生的肯定后,她激动地一夜未睡,而且在丈夫和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但是考上了名校的潘玉良,在学校过得并不开心。当时西画刚刚传入到中国,对于西画国内褒贬不一,这严重影响到了西画在中国的发展。 而潘玉良则专注于西画的学习,甚至自己给自己当模特。终于,她凭借自己的一副《裸女》的画作,引起了学院的轰动。当时,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长刘海粟,特意为她找来了法语老师,希望潘玉良能去法国留学。

1921年,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和支持后,她只身前往欧洲,先是求学于里昂美专,后又进入巴黎国立美专,跟徐悲鸿成了同学。

短短两年后,她的绘画天赋获得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洛马蒂教授的赏识,直接升入该系三年级学习,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

远在异国的她哪会知道,国内政治风云变幻,潘赞化也受牵连丢了官职,本来就少的留学津贴,更是时断时续。就是在常常饿肚子的情况下,潘玉良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在 1928年学成归国。

结束了7年的异国艰辛,带着学成归国的圆满与喜悦,她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西画系的主任。后应徐悲鸿聘请,担任南京中央大学油画教授。

回国后,她第一次画展,就震惊了中国画坛。此后几次画展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然而,就在其事业的巅峰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此时的潘玉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美术界的义展义卖活动中。结果,却受到一些无耻之徒诽谤妓女不能玷污象牙之塔。而她呕心沥血创作的,鼓舞人们抗战斗志的大型油画《人力壮士》,也在画展时被观众划破,还贴上了妓女对嫖客的颂歌的纸条。

出国前的她也曾梦想,下一次以更好的姿态,踏进潘家大门。谁知即便已是知名教授、画家,仍不能被潘赞化的大夫人接受,多次戳她出身低贱的痛处,让她不堪其辱。

多少年了,有些人还是不肯放过她的过去。于是,不愿意让丈夫为难的她,借为参加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举办个人画展的机会,再次赴欧。而这一去就是整整40年。

在巴黎她的生活圈子很窄,一个人住在顶楼的小房间,住房兼画室,生活清苦但是勤于作画,有时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画都不出门。她吃不起肉,偶尔会去市场买点别人挑剩的鸡爪,即便如此她也坚持给潘赞化一家寄些零用。

在巴黎这样高消费的城市,她不得不靠卖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她不会经营推销自己,历年来卖画较少。尤其到了晚年,年老体衰,入不敷出,只能靠补助金维持生计,一个人过着无依无靠的日子。

1960年丈夫病逝,听到消息的她悲痛欲绝,忧郁成疾一心想回国。无奈不久***烽烟再起,她未能成行。1977年7月22日,在贫病交迫之中,她默默地离开人世。40余年没能和丈夫团聚,最终客死异国他乡,后人只能将她的衣冠与丈夫葬在一起。

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之中,她留给世人4000多件艺术作品,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还曾荣获法国金像奖、比利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20多个奖项。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在艺术上的成就绝不亚于齐白石、徐悲鸿,她创造了艺术的传奇,人们给予她一代画魂的美誉。

的确,作为女人她是悲惨的,生逢乱世,饱尝生离死别之痛,成就斐然却依旧不被亲人接受。但作为女画家她是幸运的,她的颠沛流离,她的漂泊不定,她的眼所观心所感,都成了她画笔下无可替代的艺术言语。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0143.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百姓”原来指王侯》

在周代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的。因此那时的百姓是指贵族和王侯,百是概数,言其多,所以众多的贵族和王侯合称为百姓。《尚书尧典》中说: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平章是辨别彰明的意思。这句话的意..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中国与摩洛哥建交往事》

历史故事《中国与摩洛哥建交往事》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同中国建交的多为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大多尚未独立。在这种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周恩来提出:外贸是外交的触角,外贸先行,积极配合..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总统先生的拥抱》

冬天的一个傍晚,美国纽约街头天寒地冻。他从一幢大楼里走出来,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向行人兜售什么东西。小女孩转身看见了他,向他跑过来,说:叔叔,买一只熊仔吧。说着,小女孩拎起一只熊仔,想交到他手里。他..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不觉前贤畏后生》

顾随先生解释文人相轻,以为文人相轻皆由自尊来,而以沉着判断之,又不得不有所怕,所谓后生可畏也。欧阳修说东坡可畏,有东坡在,三十年不复说我矣!东坡又怕黄山沟(庭坚)。盖山沟在诗的天才上不低于东坡,而功力..

历史故事 2025-07-26

历史故事《唐人笔下的晋史》

历史故事《唐人笔下的晋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启大唐贞观时代,民众渴盼已久的太平岁月,终于再次降临。此前,只有隋文帝短暂实现了统一与和平,但在隋末战乱中,生灵涂炭的景象反复上演。上溯至西晋末年,自八王之乱后的两三百年里,中原..

历史故事 2025-07-25

历史故事《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

第一次南巡是康熙在1681年最终镇压三藩之乱后数年间进行的全面巡视的一部分。在1684年南巡开始前,就发布了各种诏书试图防止严重的滥用职权行为的增长。定下扈从的组成:陪同皇帝的是亲王和皇族、侍从、护卫、军官、..

历史故事 2025-07-25

历史故事《黄马褂的兴衰》

历史故事《黄马褂的兴衰》

满族特色 帝王衣裳清朝君臣的冠服,依穿戴场合可分为朝服、常服、行服、雨服等多种,其中的行服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主要穿用于巡行、狩猎等外出骑行的场合。行褂穿在全套行服的最外层,为便于骑马射箭而设计,故..

历史故事 2025-07-25

历史故事《宁做真吃货不做伪君子》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世说新语任诞》晋朝有个挺有才..

历史故事 2025-07-25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