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苏轼到底长啥样》

什么?苏轼竟然是个大长脸?用苏小妹的话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留不到腮边。

为此,我们采访了苏轼本人和他的朋友们,让我们先来听听当事人和知情人怎么说

请问您认为自己的外貌都有哪些特点?

我嘛,堂堂七尺男儿,的确有那么一点儿小肚子,但目若新生之犊,身如不系之舟。脸长不长的不重要,也就是家族遗传的颧骨高了点儿,以至于去上班的时候,大家问都不用问就知道我和我表弟是亲戚。甚至有人看着临在墙上的剪影,仅凭高颧骨这一点就知道是我了。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宝山昼睡》

长身自昔传甥舅,寿骨遥知是弟兄。(予与君皆寿骨贯耳,班列中多指予二人不问而知其为中表也。)《表弟程德孺生日》

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目与颧颊似,余无不似者。《传神记》

关于苏轼的外貌和颜值,他的铁粉弟弟苏辙说:

哥哥身材挺拔,玉树临风!(颀然仲与叔《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他的朋友黄庭坚一个劲儿地夸他眉眼生得好,如云月一般柔顺明净。

眉目云开月静《东坡先生真赞》

他的弟子孔武仲对他稍微有点老师滤镜,夸他面相非凡,眉清目秀。

华严长者貌古奇,紫瞳烨烨双秀眉。《谒苏子瞻因寄》

他的忘年之交米芾则是这么讲的:

东坡的体型还是很匀称的。眼睛也不小,炯炯有神,就是脸型稍长,有点像圭,上尖下方的。(玉立如山老健身方瞳正碧貌如圭《苏东坡挽诗五首》)

综上,苏轼的外貌特点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点:个子高,有点小肚子,颧骨高,眼睛明亮有神。

有人说还差一点,印象中他胡子挺多的,后世好多画里都是这么画的。

但是,后人画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首先从文字资料看,宋人笔记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

苏轼是资深的谐音梗爱好者,有一天秦观在他家做客,却被人打趣说胡子多。秦观很机智,借用了《论语子罕》中君子多乎(胡)哉来回应,表示多胡是君子的特征之一。苏轼听了这话,就接了一句《子路篇》里的小人樊(繁)须也,调侃说小人才有繁须。秦少游在东坡坐中,或调其多髯者。少游曰:君子多乎哉。东坡笑曰:小人樊须也。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苏轼也是大胡子,那他多半是不会跟别人一起这么逗秦观的,由此可知,他的胡子应当不是浓密型。那么传世的东坡画像中,就当属胡须量相对较少者更接近他的真实相貌。

再从图像资料看,根据苏轼诗文记载,当时共有五个人曾为他画过像,他们分别是画师李公麟、秀才何充、妙善和尚、道士李德柔,还有他的族侄表祥和尚,遗憾的是,这五人的作品未能传世。

不过,和他属于同一时代的乔仲常,却留下了这样一幅苏轼画像。

在他的笔下,苏轼就是一个胡须不多、眉清目朗、面长而奇、颧骨较高、身材修长、体态潇洒的小老头儿,这些形貌特征与文献中的记载基本吻合。

画里的苏轼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明显高于友人,这就说明他自称的七尺水分不会太高。

而且在高宗亲书、御前首席画家马和之创作的《赤壁后游图》中,苏轼的胡子也仅仅只是正常分量。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苏轼形象的官方认定,如此看来,苏轼并非像后人所画的那样是满脸的大胡子。

在元人赵孟頫的笔下,苏轼的胡子也不多,只不过头身比几乎被压缩到了1:5,看起来不足七尺。

后世有很多画家都创作过表现苏轼与友人聚会的西园雅集图,而那一系列的作品中,苏轼大都是以一个戴着高筒短檐乌纱帽,留着中等偏浓的胡须,有点微胖的形象出现。

到了明朝,朱之蕃临摹了传为李公麟某个版本的《东坡笠屐图》,并在画的右上端题曰:

东坡一日谒黎子云,途中值雨,乃于农家假篛笠木屐,戴履而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邑犬吠,东坡谓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右李伯时写像,上有此数语题识。偶然琐事,率尔片言。粉墨载之,未播人间。与巧显融,宁直迍邅。人中之龙,仙中之仙。景止高风,有托而传。万历己未四月四日朱之蕃临并志以赞。

说是苏东坡被贬在儋州(今海南)的3年(10971100年)多时间里,以苦为乐,结交了一批朋友,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还有诸多逸闻趣事为人津津乐道。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苏东坡前往海南文人王公甫至黎子云家拜访,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雨来,他就从农户家借了笠和屐,他头上戴笠、脚下踩屐的特殊装扮引得当地妇女、小孩哈哈大笑。那之后,海南岛上就流传着东坡笠屐的美谈。

上文说过,李公麟给苏轼画过像是被苏轼本人记录在册的。那是苏轼北归路过金山寺时,见到了十年前李公麟在墙上为自己画的像,他感慨万千题下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们二人是好友,李公麟又是当时北宋最着名的画家,所以如果朱之蕃临的那幅苏轼像当真是李所作,那么这一版(有点肚子,方长脸,有胡子但不多)的苏轼应当是最贴合他本人形貌的。

可是可是大家想象中的苏轼可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啊!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不论文献还是图像资料,都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苏轼到底长什么样。噫吁嚱!大宋朝文学界的顶流都没能留影,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时就不得不夸一夸人家六朝了,他们虽然没有很多大咖,但主打的就是一个精致。要知道,六朝时期可是有超多对人物外貌的记载,《世说新语》中还专门有一篇容止,讲述了39则魏晋时代评论人容貌、态度、举止的故事

形容王戎眼睛明亮有神是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形容桓温毛发浓密硬挺是鬓如反猥皮,眉如紫石棱;

形容王夷甫手指白净是恒捉白玉柄鏖尾,与手都无分别;

形容杜弘治面容白嫩,眼眸黑亮,气质非凡是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形容嵇康又高又帅是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肃肃如松下风岩岩若孤松独立

形容庾子嵩又矮又胖是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形容刘伶个子矮小长得丑还不修边幅是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这下大家都知道六朝人有多看脸了吧?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对人容貌非常详细的描述,如《诗经卫风硕人》中是这么夸赞美女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不仅盛赞美人的容貌、肌肤和形体,还强调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到了汉魏时期,《汉书》中多描写人物形貌的高大强壮,如说陈遵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后汉书》中则常将音声与容貌并置,如说卢植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那为什么到了大宋,对人物形貌的描写就显得这么糙了呢?这或许是和时代风气有关。秦汉相对开放,六朝崇尚风度,而宋代强调的却是理性。在不同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人们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理学思想的出现对宋朝人的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清时期理性的审美文化更是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学艺术领域也经历了从写实到写意的巨大转变。

尽管苏轼的真实长相仍然是个谜,但他到底是不是长脸、大肚子,其实都不重要,人们最终记住的是他的灵魂样貌。所以,我们不必有什么外貌焦虑,因为一个有趣的灵魂,远胜数百张好看的皮囊。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2428.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项羽过了江东能不能翻盘》

一、公元前202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陷入缺兵少粮的绝境。仿佛等着看项羽的笑话一样,汉军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误以为楚国都被汉军占领,害怕继续固守阵地会被汉军一锅端,便带领800多人趁..

历史故事 2025-10-25

历史故事《古代海战怎么打?》

历史故事《古代海战怎么打?》

1911年,一个叫做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美国人写了一本书《海军战略论》,此书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当时世界上诸多列强的关注,很多国家还将马汉在书中所阐释的理论称为海权论。之后的100多年,无数的人都将马汉的海权..

历史故事 2025-10-25

历史故事《李世民的性格》

李渊诸子之间手足相残的悲剧故事,既揭示了李世民性格上的缺陷,也反映了其兄弟们的罪恶。这位最后的胜利者,成功打败了当时最有经验的将军,并对他的军事对手们的想法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但也正是这位最后的胜利者..

历史故事 2025-10-25

历史故事《关羽的胡子》

关羽的胡子比刀还长,这是儿时看《三国演义》的第一印象。古时候可没有胡子一说。据《说文解字》记载:髭,口上毛也;须,面毛也;髯,颊须也。关羽的胡子长在脸上哪个部位?明代商喜画有一幅《关羽擒将图》,画的是..

历史故事 2025-10-25

历史故事《古代官场的“假官”》

历史故事《古代官场的“假官”》

说到假官,即便是在交通信息发达的今天也让人防不胜防,若是在交通信息并不发达的古代,冒充官员岂不是更容易操作?答案是肯定的,在行政、通讯效率低下的古代,假官现象历来十分严重,有的时代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地..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一只鸟,通体全黑,偶有几簇白毛,外加一张尖锐的鸟喙,以及一个大大的白眼。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张简单且普通的画,当年竟然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6272万元的天价吗?创作出这幅名为《孤禽图》的人来头也不小,他在画上..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薪水”的由来》

据相关史籍记载,薪水一词原指打柴汲水之意,也即烧火煮饭的意思,也称柴水。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段文字明确地记载了..

历史故事 2025-10-24

历史故事《古代考生千奇百怪的备考》

历史故事《古代考生千奇百怪的备考》

参加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为了可以在科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古代学子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认真苦读知识点、押考题,这些现代人常用的方式,古代人也运用得炉火纯青。古代也有补习班南宋学者吕..

历史故事 2025-10-2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