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母亲20本“作业本”记录唤醒植物人女儿的10年》

西安19岁女孩华楠不幸遭遇车祸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变成了植物人。此后的10年,她的父母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唤醒女儿。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华波、胡燕均夫妇相继提前退休,节衣缩食,靠着不多的退休工资和打零工的收入,为女儿买药看病。每天给女儿喂药、喂饭、按摩、翻身成了这对夫妇的日常。母亲更是用20本日记记下女儿每一个细微变化。最终,坚强的父母用爱唤醒了女儿。如今,华楠不仅能与父母简单对话,还能背诵唐诗和乘法口诀。

医生说:没有救的意义了

坚定的父母说:救!

今年57岁的胡燕均退休前是陕西省建筑构建公司的一名员工,跟西安市邮政中心局的员工华波结婚后,1994年生下女儿华楠。不幸的是,2013年,19岁的华楠遭遇车祸,让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陷入困境。

女儿发生事故那天我至今难忘,那一夜太难熬了。胡燕均回忆,2013年7月21日凌晨,她接到电话,医生说女儿遭遇车祸,快不行了,在抢救,然后电话就断了。胡燕均立即往医院赶,中途又接到医生电话,你娃摸不着脉搏了,你赶紧过来见娃最后一面吧。

彼时的胡燕均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她就是跟同学骑摩托车出去玩,咋就没命了?她不知所措,慌乱中还跑错了医院。后来,她请求救护车将女儿送到西安最好的医院进行抢救。胡燕均比救护车先到,看到女儿被抬下救护车,脸蜡白蜡白的,没一点生机,她心如刀绞。

医生告诉她,华楠头部受伤,有一处凹陷,呼吸很微弱,救活的希望很渺茫。

她哭着不停地喊女儿,似乎是感应到妈妈的到来,原本一动不动的华楠,突然有了动静,胸部开始有了起伏,有了心跳。这让胡燕均看到了希望,这个时间点,也深深刻在了胡燕均脑海里:7月21日凌晨零点46分。

大概半个小时后,女儿嘴和鼻子不停往外出血,我当时跪下来求医生救她。我说娃反应这么大,赶紧想办法把血止住,让她平稳下来。胡燕均说,医生又把女儿推进急诊室,挂水、做全面检查。

拍完CT后,医生对胡燕均说,没有救的意义了,建议她放弃。手术中说不定就走了,即使挺过来也是植物人。第二天,在外地出差的华波匆匆赶回来,听了医生的说法。胡燕均很坚决,我对他说,咱们拼一下,无非就是两种结果,要么手术台上下不来,要么搏一下,孩子就救下来了。随后,他们夫妻对医生说了一个字:救!

精心护理近10年

一声妈妈让她泪流满面

手术过程很快,就半个小时,医生把华楠脑部碎的颅骨取出来。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她的颅骨没有修补就缝合了,结束手术后她被送进了ICU。

我们母女关系非常好,女儿在学校时,我们每天都要通电话,半个小时到40分钟,无话不说。胡燕均说,她怀女儿时出现过先兆性流产,她一手带大的女儿活泼漂亮,仗义懂事。她觉得女儿虽然受伤了,但肯定能感受到妈妈就在身边,于是女儿被抢救了18天,她就在ICU门外守了18天。

医生说我女儿是重度颅脑损伤,有三个出血点,已成了植物人,基本没有希望苏醒。但胡燕均认定女儿一定会醒来,说不定哪天,你给她念一篇稿子,或者说一段话,她突然就醒了。

女儿的病情稳定后,胡燕均将女儿转到当地一家有针灸科的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这里没有按摩项目,胡燕均就筹钱在外面请了一个按摩师。这一住,就是11个月。

虽然情况没有之前严重了,但华楠持续高烧,吃什么药都没用,打什么针都过敏,气管是切开的,胃部插着管这让胡燕均心疼不已。2014年7月,因难以继续支付女儿的住院医疗费,华波、胡燕均夫妇选择带女儿回家保守治疗。

之后的几年间,给女儿喂药、喂饭、按摩、翻身成了胡燕均夫妇的日常,他们还自学护理知识,他们坚信女儿一定会醒过来。

第一个奇迹发生在2016年。胡燕均给女儿做按摩时,发现女儿用右手指勾了她一下。脑部受伤的,大拇指头是往内卷着的,我按摩她虎口时,她用手指头勾了勾我,我激动地赶紧喊她爸来看,我说你娃有反应了。他正在做饭,过来看到女儿用手指勾我,好像是跟我按摩,像是说你辛苦了,我也连忙给她按按。胡燕均幸福地回忆。

2018年冬天,女儿能用手把衣服的扣子解开了,把蒸好的包子递给她,她能用手把包子送到口中。胡燕均很兴奋,那种本能的进食反应至少说明女儿越来越好了。

最让胡燕均激动的是2020年,她在给女儿做理疗时,突然听到一句妈妈的声音。我不敢相信,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为了确认,我盯着女儿说再喊我一次,于是我又听到了一句妈妈。我赶紧拿手机录了下来,我真是太激动了,那一天是10月3日。胡燕均说,女儿以前也哼哼唧唧的,但不能确切地说出词语,这次不一样。

女儿每一次明显的好转,对胡燕均来说,都给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

20本日记记录女儿细微变化

有人叫声妈妈是一种幸福

2016年,女儿的右手第一次动了起来;2018年,女儿第一次能解衣服的扣子;2020年10月3日,女儿第一次喊妈妈;2022年,女儿第一次无意识接唐诗的下句对于胡燕均来说,这都是大事,除了记进脑海里,也必须写进日记里。

你比闹钟还准,六点钟叫醒妈妈,好起床做家务开始一天的工作,给你喂药、喂饭,把洗脚水熬上。先按全身,又拍打;打静膜枪,翻背;按颈椎、按头,一系列下来就到十点了。然后,蹬车子,站床,做中频

在胡燕均的日记里,她这样记下了一天的工作内容。最近8年的时间里,除了外出求医,她基本是按这个流程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日记的内容也多有这样的重复。

为保证女儿的营养,胡燕均每天要做三顿饭,准备两次水果;为帮助女儿更好地恢复意识,她要时常给她朗读,放她曾经爱听的音乐

正是数年如一日的重复,女儿华楠的情况越来越好。比如,我说1乘1等于几,她能答出1;我说出英文one,她能接出two;我念唐诗床前明月光,她能接出疑是地上霜胡燕均说,现在她们能实现简单的对话。另外,当胡燕均拿出抱枕,华楠会自然而然地用右手举起来,开始自行做康复运动

从2013年8月开始记日记,可以说是从被动到主动。开始是医生要求每天记女儿的出入量,就是吃了多少排出来多少。后来我主动加些东西进去,比如今天退烧了没,今天谁给她扎针没扎进去,还有每天的变化,包括我的心情、希望、盼望之类的。胡燕均说,记日记成了习惯,如今已写下了近20本。

照顾女儿已近十年,胡燕均说,这既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看着女儿的每一点进步,都会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胡燕均说,今年10月15日,是丈夫的生日,女儿华楠对他说了一句生日快乐,丈夫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我从来就没有坚持不下去的想法,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你有一个孩子在,她在叫你妈,你有当妈的资格,还能享受别人叫你妈的权利,我觉得挺幸福的。胡燕均动情地说。

满满的爱心潮涌而来

让华楠从无知到有知

在胡燕均的记忆里,曾有两个说法深深地刺痛了她,第一个是医生说这个抢救没意义,第二个是很多人都说要让孩子苏醒是不可能的。但现实中,她让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说到这里,胡燕均颇有些自豪。她说,自己的一个同学当初也是这样说的,如今她改口了。我的同学和朋友都说我创造了一个奇迹,甚至连医生也说真没想到,这是个奇迹。胡燕均说,如果当初说不救了,那这些年来自己肯定一直深陷后悔与自责之中。

女儿当初在ICU住了18天花光了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此后,为了女儿的后续治疗,他们又向亲戚朋友借了80多万元的外债。女儿出事后,他们夫妻相继办理了提前退休,退休工资也从当年的3000元涨到如今的6000多元,债务还了大半,还剩下20多万没还。

胡燕均一再表示,他们一家要感谢来自社会和政府对女儿华楠的关爱,正是这些如潮水般涌来的爱心,给这个家庭注入动力。胡燕均告诉记者,女儿的治疗费大部分走医保,如今在当地爱心人士及政府的关心下,自费的医药费也有了着落。

她回忆,就在她和丈夫决定卖掉唯一的住房给女儿治病时,所在的西安市未央区纬二十九街社区***史西平得知后,立即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前来帮忙,多次帮华楠联系好的医院。当地多个部门组织募捐,筹措医疗费超过15万元;志愿者们每周六上门,一边给华楠做按摩,一边给她讲周围发生的故事。

女儿的颈部不能独立,还需要辅助,脚踝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穿矫正鞋。胡燕均说,自己已去世的父母留有一处房产已拆迁,等拿到钱后,先把外债还掉,然后带女儿到北京或者上海条件较好的康复医院,让女儿更快恢复。

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给女儿做颅骨修补手术,希望有前沿技术的人能联系我们,听说可以用3D打印技术,配合生骨粉。另一个就是等女儿完全康复后,我要把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写一本书,帮助更多的植物人家庭。胡燕均说。

在胡燕均的每篇日记结尾,她都写上同一句话:丫头加油!妈妈爱你!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881.html

相关推荐

母亲的短信

母亲的短信

母亲是农村出身,在生活上历来勤俭节约。我与母亲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为了随时与母亲联系,在去年母亲节前夕,我给她买了一台老年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母亲一脸凝重地对我说:“这手机我还是不要了,用手机打长途..

亲情文章 2025-06-23

母亲,您又回家过年了

母亲,您又回家过年了

母亲走了多年,但每逢过年过节,她总是要回来和儿女儿孙们团聚。具体情况是,每逢过节前我总是会在梦中见到她老人家来到家里。每次梦里见面,她老人家总是那样的慈祥善良,笑容可掬。“哥大为父,嫂大为母”。我常把..

亲情文章 2025-06-19

女儿的生日

女儿的生日

傍晚时分, 妈妈耳旁仍响起一群活泼可爱的欢乐声。妈妈心中的孤独滋味不是不知道, 她熟悉的动作令人看了不禁眼眶湿湿的。女儿啊, 妈今天煮了菜, 你回来吃吧妈, 我工作很忙, 你跟老爸一起吃吧! 电话再也没传出女..

口述故事 2025-06-18

常为母亲“晒”幸福

常为母亲“晒”幸福

母亲已是87岁高龄。位居曾祖的母亲,成了儿孙们的呵护重点。一大早,三嫂和妹妹就争着来为母亲倒尿盆,倒洗脸水。不一会,大姐为母亲端来豆浆等早点。这豆浆可是用上好的黄豆自己磨制的,香气四溢。待太阳一竿高,大..

亲情文章 2025-06-18

母亲的竹尺

母亲的竹尺

那天回家,又看到母亲坐在缝纫机前拿着竹尺在给父亲做衣服。如今,谁还在家里做衣服?没衣服就去商场买。多少年了,我很少再看见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做衣服了。缝纫机早就放到了阳台的角落,量衣的那把竹尺也早已不见了..

亲情文章 2025-06-17

情感故事《时差男孩》

他提前答辩,结束学业,千里迢迢赶回来找她。以后两个人再也不用有距离,再也不用熬夜上MSN只为了说一句晚上吃了鱼香肉丝,再也不用做空中飞人,让两个人之间隔着时差。他终于赶上最后一班机场大巴,跑到她家楼下,..

情感故事 2025-06-15

情感故事《父母之间的爱情》

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是怎么在一起的吗?有一天同事开会的时候,突然聊到了这个话题,大家踊跃发言。而我,则陷入了沉思。说实话,在我读初中、高中、大学,以及工作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都动过劝他俩离婚的念头。因..

情感故事 2025-06-1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