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镇马鞭》

陈长手进城,是摇船去的,卖鱼,也买米。现在陈家河快干了。他的船,躺在河湾,像条死黑鱼。

陈长手除了一双手又长又细外,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就是捕鱼古怪,他下河,只捉黑鱼。他捕鱼,却不吃鱼。他喜欢打鼓,不用鼓槌,两只细长的手上下拍打,鼓声时而如万马奔腾,忽又似小桥流水,远听如奏拉魂腔,近闻似伴柳琴戏。

陈家河人说,陈长手用鼓捕鱼。大家都这么传,可没有人亲眼见过。有人说,那鼓是用陈家河最老的一条黑白花牛皮做的,放在河里,似船,陈长手就坐在牛皮鼓上,边拍鼓,边捉鱼。也有人说,那花牛皮鼓,夏天能变大,冬天能变小,春天还能变长,秋天更能变短。神奇着呢。

以前,泗州城人听陈家河人这么说,会摇头。后来,发生些事情,他们解释不清楚,就有点相信陈长手和花牛皮鼓的传说了。

梅家班班主曾多次来陈家河,开高价,请找陈长手打鼓。陈长手好酒好菜招待梅班主,婉转地告诉他,捕鱼够吃喝了,拍鼓就是一个爱好。离开陈家河,鼓不会响的。

班主以为他嫌钱少,咬咬牙,又竖起一个指头。

陈长手伸出细长手将他的手指轻轻弯成拳头,坦诚说,有人围观,他的手就不能拍打了。

泗州和徐州举行狮王争霸赛,泗州知府差人请陈长手去击鼓助威,陈长手同样婉拒了。他的鼓,只响在陈家河。河里的鱼喜欢听。

其实,陈家河的村民也乐意听鼓声。每到收种季节,村民们都会听到激昂的鼓点声。听着陈长手拍鼓,他们忘记了劳累。有时坐在田头的大树下,吹着凉风,村民就会谈说着陈长手,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留恋陈家河。进城,可是他们的梦。

天干得厉害,河边的青草,憋足了劲儿,随时都会吵嘴摩擦,烧起来。村民真担心陈长手黑白花牛皮鼓被太阳晒破了。可能是下半夜吧,陈家河传来鼓声,如雷。村民们惊醒,电闪雷鸣,下雨了。大家奔跑欢呼。

村民说,陈长手的鼓声感动了天,才会下大雨。陈长手却摆着长手说,怎么可能,牛皮鼓最怕雨了。你们听到的是响雷,不是鼓声。

大家不信。有人说,那夜,泗州城西大街上人也听到陈家河传来击鼓声,像雨打花窗一样急。

不管陈长手怎么否认,村民还是十分感激他。只是他们不理解,陈长手为什么只捕黑鱼,还把陈家河的鱼全部护送入洪泽湖里。大雨一直下,陈家河水一夜上涨到弯柳树脖子高。许多人拎网准备捕鱼,却看到陈长手坐在船上朝他们直摆手。大家看到河水里有条蟒蛇高昂着头,那气势,似保镖。陈长手也不害怕,随着鼓点响起,蟒蛇游向船尾。一群大鱼、小鱼浮出水面。鱼群在前,蟒蛇压阵,陈长手轻拍着鼓面,船随着鱼群,顺水而下。沿路村民看了,无不称奇。

手拿渔网的人,呆立岸边,任由鱼群随浪远去。

有人问陈长手,为何不惧蟒蛇。他浅浅一笑说,大小动物都通人性,你无恶心,它们就不会伤害人。何况是蛇主动来求我护送鱼儿入湖的呢?

大家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陈家河窖藏的一百八十坛陈酿需用船送往扬州,途中要经过双沟湾。这湾里有一匪,人称醉响马,嗜酒如命,过往商人,无不害怕,更何况是一船好酒呢。

有人提议:让陈长手去。

醉响马认酒不认人哟。

听说他当云麾使时曾放过醉响马。

强盗是不怕鼓声的。

他从京城回来,就没打算再离开陈家河。族长意味深长地说,不过,倒可以问问。

一时,陈家河人心中都没了底。

陈长手听说要护酒去扬州,当时就摆起长手。见族长一脸为难,他叹了口气说:我辞官还乡,可还是一门陈人呀。他拿出一个棉布袋,从中拎出一根马鞭交给了族长。

看系马鞭的红绸上陈家河三个闪闪发光的金字,有人担心,问:能行吗?

族长捋了把山羊胡说:云麾使的镇马鞭,应该好使。

船出陈家河,顺水东去。

到了双沟湾,两船挡道。陈家河人知道,遇上麻烦了。

左边船上有个红脸大汉眯着醉眼问:真是陈家河人?

对,是顺山集的陈家河。

陈老前辈身体好吗?

老人家身体好哩,隔两天就下河捕一次鱼。

看来,他是真喜欢陈家河哟,请你们慢走。大汉双手抱拳,向云麾使问好。

两船闪开中间一条道,红脸大汉站在船头,一直目送陈家河的船顺水远去。

镇马鞭真的好用。船上人说。

陈长手祖爷爷是武状元?

陈长手一身武艺,只拍鼓,可惜了。

在京城当官,吃香喝辣,多好。

你不是陈家河人呀,咱们姓陈的人讲的是义字,就他那脾气,压根儿就瞧不起那些嘴角抹蜜,背后捅刀的家伙。

昧良心做事,不如他坐在柳树下拍鼓舒坦呢。

下扬州的路上,船上人都在谈说着陈长手。

不过,一船人最后得出同一个结论:陈长手离开京城,回乡后,虽不骑马,但摇着船也活得快乐。他真舍不得离开陈家河哩。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707.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1、拒画民国时候,北京城有个六爷,任何古玩字画,只打眼里一过,他就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得了个一眼活的称号,就连洋人都有所耳闻。这天,六爷吃过了饭,躺在门前的躺椅上晒太阳,就看到那福一身破烂地走了过来。那..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1、算计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羊报》

民间故事《羊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旧时,黄河上游的兰州人如何向黄河下游的百姓传递汛情呢?他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1、大将军预警从前,在甘肃兰州府有三个拜把子兄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卢大、牛二、胡三..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1、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干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让帽妖离开汴京》

天禧二年五月五日,京城四周的田野里,小麦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阵阵麦香在京城的上空飘浮。满鼻孔的麦香让赵恒心情舒畅,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御书房,准备填一首有关割麦的词。宫女刚把墨研好,中使就急匆匆赶来,说:..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李赞元巧施苦肉计》

顺治十五年,大清官李赞元奉旨巡查淮南、淮北盐政。离盐运使衙门所在地扬州还有一百里,两淮盐运使恩图就派盐巡头目陈有道来接。陈有道来到李赞元车前,行礼完毕,又恭恭敬敬送上一张大红龙凤喜帖。李赞元接了喜帖打..

民间故事 2025-06-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