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的梅花铁骨铮铮,大伙儿全叫他铁骨梅。梅县令心想坊间都知道自己姓梅又爱画梅,这铁骨梅一定会主动来结交,不承想左等右盼,竟是连铁骨梅的人影也瞧不见。

思来想去,梅县令决定放下身段,登门拜访。铁骨梅见了梅县令,倒也没有刻意给他脸色,该请坐就请坐,该上茶就上茶,但始终不卑不亢,就像他笔下的梅花一样。

寒暄几句后,梅县令笑着说:久闻老先生画梅出神入化,下官仰慕已久,敢问老先生可否赠下官一幅,好让下官朝夕学习。梅县令一口一个下官,自认已是放低了姿态,谁知铁骨梅一开口却是硬邦邦的:承蒙大人抬爱,只是草民这拙作不敢献丑,恐让大人失望了。梅县令被这话噎得直翻白眼,吭哧了半天,一甩袖子,告辞了。

回到衙门牛饮了两杯茶后,梅县令这脑子又一转,叫来一名家仆,递过几锭银子,说:去,给我到那铁骨梅家买一幅画来,银子多少不问,只要能弄来就是大功一件。注意,不许耍横,要是惊着铁骨梅,我拿你是问!

过了好大一会儿,那家仆气喘吁吁地回来了,一迭声地嚷道:老爷、老爷,真是活见鬼了,我奉您的话,低头哈腰好话说尽,可那铁骨梅就是不识抬举,高低不卖,还口出狂言,说他的画只赠识梅的知音。老爷,要不是您事先让我别吓着他,我早就绑了他来梅县令大喝一声,打断了他的话。等回过头梅县令可就更郁闷了,看样子自己与铁骨梅是彻底无缘了。

谁知这一天夜里突然发生一件大事:铁骨梅家被抢了!大盗趁着夜色翻墙入院后,先把铁骨梅绑了,然后把铁骨梅家的几幅梅花图搜罗得一干二净!

接到报案后,梅县令一大早便带着衙役赶到铁骨梅家。这时,住在村口的一个老头向梅县令提供了重要线索:昨晚他起夜时,瞅见五个黑影向村外奔去,那样子似直往虎头山而去。

梅县令听后一脸严肃地点点头,说:是了是了,听说虎头山上那一伙强盗,领头的五个号称五虎,看样子这次他们是亲自出动抢了铁骨梅家。

铁骨梅冷眼瞧着梅县令一本正经的样子,心里却认定了他这是贼喊捉贼。单凭有五个人往虎头山方向跑,就能断定他们是五虎?再说,那些粗野强盗抢几幅画又有何用?更何况,昨儿个夜里被绑住后,他清清楚楚地听到其中一人喊了声大人,虽只一声就掩口噤声,但事实却是昭然若揭了。

事情过去半个月,衙门那头毫无动静,铁骨梅按捺不住了,刷刷写好状词准备直接告到道台大人处,请求他捉拿梅县令,这姓梅的就是白天为官、夜晚为匪的大盗!就在铁骨梅要动身前往道台处时,他接到梅县令的邀请,说是请他看一出大戏。

这天,铁骨梅和一队全副武装的官兵早早潜伏于虎头山下的一处林子里,梅县令一身戎装也在其中。这时梅县令手一挥,就有几个扮成商人模样的衙役,推着板车出发了,那车轮吱呀作响,看上去载满了货品。

铁骨梅惊讶地看着,隐隐有些明白了:官府这是要引虎下山!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伙正等得心焦,忽听得一支响箭直蹿云霄,喊杀声随即从远处响起。

这时,梅县令跳起身,一反往日文弱书生模样,英姿勃发地大喊道:所有人等,给我上!

听了梅县令的号令,所有埋伏着的官兵猛虎般全冲了出去,铁骨梅哪见过这阵势,只是战战兢兢地探首看着。

他这一看才知道非同小可,埋伏下的不单单是他们这一支,有几队官兵从不同的隐匿地点冲杀出来,原来看似按兵不动的梅县令实则早早筹划这场仗了。一时间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官兵势大,加之把强盗引入了埋伏圈,不大工夫就制服了强盗。这还没完,梅县令又亲自押着残存的强盗杀上山去,一通厮杀过后终于攻克了虎头山上的强盗老巢,五只恶虎更是全部被擒获。

这时,梅县令派人把铁骨梅请上山,并派官兵搜出了铁骨梅那几幅被抢走的梅花图。

等梅县令就地一审那五只恶虎,铁骨梅完全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前段时间梅县令花大力气搜捕这些强盗,强盗受损不小,恼羞成怒之下恰好听说梅县令三番两次求不到画的事,于是便想出一招离间计,抢劫了铁骨梅,并故意假装失口叫一声大人,这样一来铁骨梅一定会怀疑是梅县令抢了画。不想梅县令更胜一筹,竟将他们一网打尽,自证清白。

第二天在衙门口,有人求见,梅县令让他进来,一看,却是铁骨梅。

铁骨梅抱着一幅画,高声说道:梅大人,在下给大人送画来了。以前是在下误解大人了,后来才知,大人虽身为一县父母官,却并不巧立名目强取豪夺;更何况,大人亲自上阵捉拿强盗,在下甚是钦佩。

宽敞的衙门口此时人越聚越多,个个齐声附和,希望梅县令收下画,成就这一桩美谈。

谁知梅县令缓缓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这次让虎头山的强盗钻了空子,皆因下官爱好梅花图,而身为一县父母官,心系百姓才是第一,从此以后下官绝不再赏梅、画梅,请父老乡亲明鉴。

大伙儿听了,个个叹服,铁骨梅更是上前一步一躬到底,说:梅大人即便从此不再爱梅,也是我铁骨梅的梅花知音!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857.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佛跳墙》

佛祖也有破戒跳墙之时,更何况凡人?翻越心中的欲望之墙,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庙里粮食不多了,你下山去化点斋米回来吧。小和尚点..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九两酒》

清干隆年间,湖北光化城内有个叫黄二的泼皮。他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欺男霸女,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街坊邻居敢怒而不敢言,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也有受害人将他告到衙门,但黄二死猪不怕开水烫,撒泼耍赖,百般..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秦妃陵盗影》

1、民国五年深秋,一辆马车出了西安,直奔临潼,径直驶进了骊山东麓的太池村,停在了张大金的院外。马车上走下一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商人打扮。有人在么?商人走进院中喊。话音未落,屋里走出一位六十岁左右,..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刀下留驴》

民间故事《刀下留驴》

1、救了一头驴北宋仁宗年间,有个叫梁三的汉子,收山货为生。这天,梁三带着银子,来到舒城县一个叫张母桥的集镇。此时,他已人困马乏,便走进一家酒店,准备吃些东西,养足精神,再去山乡收山货。梁三早听说张母桥..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温泡菜》

民间故事《温泡菜》

1、三个条件民国年间,成都有家饭铺,招牌菜叫温泡菜,是一个姓温的师傅泡的,就凭这一道菜,这饭铺每天吃客爆满,生意十分红火。按理说,老板李吉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却一直眉头紧锁,为啥子啊?原来,李吉见温师傅..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穿土》

河北临西县一带,原是黄河古道。自从黄河改道,留下了一望无际的黄沙土,用来种粮食算不上好土质,这里的老百姓一直过得很苦。话说早年间,这里有个沙土堆村,村子旁有一个很大的沙土堆。村里住着一个叫冯才的年轻人..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1、牡丹秘诀晨曦微露,群鸟齐鸣的一大早,大商人徐天赐骑着青骡子,地从路上跑来。他身后跟着十几名仆人,这些仆人保护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放着一口黑漆的桐木棺材,一行人的目的地是琅琊山半山腰上的天香寺。那黑漆..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三绝戏》

民间故事《三绝戏》

1、比才论亲话说有个年轻人叫司马良,是司马老先生的独子。司马老先生曾中过状元,学识过人,他因厌倦朝廷里的争斗,便借故去一个小地方任了个闲职。这司马良长得一表人才,然而幼年时不幸染上眼疾,后来双目失明成..

民间故事 2025-09-03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