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张五爷》

在滨州,如果张五爷说自己的书法第二,那就没人敢自诩第一了。

张五爷擅楷书、隶书,尤以草书最为拿手。张五爷龙飞凤舞的草书不仅气势磅礴、遒美健秀,细品,还能品出金戈铁马的气势和落纸烟云的沧桑。

张五爷在墨里加入了自己从中草药里熬制的独家秘方,所以,他的字能释放出一股幽香,不但可以防止别人造假,还有提神、醒脑,驱虫、防腐的功效。

坊间传说,一个蟊贼半夜潜进一大户人家,偷了一袋子金银器皿后,还不死心,四处踅摸,发现了墙上挂有一幅张五爷的字,蟊贼眼睛一亮,他常听销赃的马六吹风,说张五爷的书法收购价已经涨到三千大洋了,可是稀货呀,让蟊贼留点心,看到了,千万不能手软。蟊贼凑到张五爷的字前,吸溜一下鼻子,狠狠地嗅了一口,鉴别是真的后,压制住怦怦乱跳的小心脏,小心翼翼地把字取了,卷好,连夜找马六销赃去了。

马六也像打了鸡血似的,说干了这么些年,第一次收到张五爷的字,真是上辈子积了德呢。他也像蟊贼一样,吸溜嗅了一口书法上的墨香,鉴出是真的后,爽快地付了大洋,还拍着蟊贼的肩膀说,以后这样的好货,有多少要多少,多多益善。

可第二天一大早,有人发现蟊贼和马六疯了一样,不停地扇着自己的嘴巴,力气大得出奇,满嘴牙都掉光了也停不下来,八个人都拦不住。后来退了赃,住到了官府大牢里才消停下来,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故事越传越神,有说张五爷的墨汁里兑了大烟,会让人神志不清的;有说张五爷墨汁里下了毒,吸过量会令人受其摆布的;有说张五爷会法术,那幅字本来就是用来防盗的,等等,不一而足。传到张五爷耳朵里,他只是笑笑,说,谁爱信谁信吧。

别人可以不信,可有个人深信不疑。

那就是滨州首富李员外。

李员外经营典当生意,在滨州和省城开了四家典当行。据说李员外的独女赴京城上大学,刚出山海关,就遇到了一伙响马,七个家丁和丫鬟一眨眼功夫就被斩杀殆尽,生死关头,红光一闪,从李女的箱子里钻出二十个人,个个神勇,顷刻间杀得响马人仰马翻,狼狈逃窜。退敌后,红光再一闪,二十人又回到了李女的箱子里。出了这档子事,李女无心上学,连夜赶回家中,向李员外哭诉,父女俩翻遍了箱子,除了衣物,只找到了张五爷的一张字幅,查了查,刚好是一首陆游的五绝,共二十个字。

饶是李员外见多识广,也唏嘘不已,脖子后凉风习习。再遇到五爷,弯腰行大礼,除了恭敬,剩下的就是感激和敬畏了。

滨州东南二十里,有座芬山,山上有座光明寺,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人们上光明寺,除了烧香拜佛,更多的是为了瞻仰寺院地宫里的一幅千年壁画。

那壁画,长十米,宽五米,据说是出自唐代名家吴道子之手,讲的是佛祖开坛布道的故事,笔法老道,画中人物传神,虽历经千年,可保存完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观之,如身临其境,身心都会受到洗涤。

这天,忽然传来壁画被盗的消息,盗贼手段高超,地宫的墙壁依然光滑,可壁画仿佛从来就没存在过一样。官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折腾了半年,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最后变成悬案了事。

转眼,冬天到了,四野银装素裹。

有一天,张五爷正在书房烤火品茗,管家来报,说李员外登门拜访。

有请。张五爷眼皮撩了撩,淡淡地说,身子依然坐在太师椅上。

不速之人冒昧打扰,还请五爷海涵。李员外一揖到地,一脸巴结地说。

请了,李员外如此大礼,老朽恐怕要折寿了。张五爷挥了挥手,回了一个笑容。那笑,就像北方冬日的暖阳,虽然看起来温暖,可落在身上,冷冰冰的。

哈哈,五爷说笑了。李员外讪笑两声,在下首坐了,接过管家递过来的茶杯,并没喝,小心地放在了茶几上。

李员外事务繁多,此来

不瞒五爷,再过三天,小人就虚度六十岁了,特请您参加小人的寿宴。说着,双手递过一张大红的请帖,看五爷接了,这才接着说:还得麻烦您,为小人写一个寿字,这是小人的一点心意。说着,从怀里拿出了一张一万大洋的银票。

张五爷迟疑了一下,说:赴宴和银票就免了,寿字让人明天来取吧,就当是贺礼了。

使不得,使不得。

就这么定了。说着,五爷端起了茶杯。

那就不打扰了。李员外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

三天后,李员外府上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大堂正中,一张四尺宽、六尺高大红的草书寿字更是凭空增添了不少喜气,那寿字银钩画戟,力透纸背,如渴鹿奔泉,似龙蛇飞动,一看就知道出自张五爷手笔。来宾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突然,一个童音响起: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回头是岸。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指着那巨大寿字说。

宾主一齐怔住了。

熊孩子,瞎说啥呢!孩子的父亲瞪了一眼男孩说。

那明明就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几个字嘛,怎么说是寿字呢?男孩争辩道。对呀,对呀,我也看见了!另几个孩子也随声附和。

众人怎么看怎么是个寿字,并没有别的呀。

可李员外的脸蓦地白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

之后不久,滨州发生了三件奇事儿:一是光明寺的壁画像长了脚一样,自己又回来了;二是李员外关闭了所有典当行,皈依了佛门;三是张五爷开山门授徒。

有人发现,在张五爷的十个徒弟中,李员外的独女赫然在座。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682.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1、拒画民国时候,北京城有个六爷,任何古玩字画,只打眼里一过,他就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得了个一眼活的称号,就连洋人都有所耳闻。这天,六爷吃过了饭,躺在门前的躺椅上晒太阳,就看到那福一身破烂地走了过来。那..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1、算计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羊报》

民间故事《羊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旧时,黄河上游的兰州人如何向黄河下游的百姓传递汛情呢?他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1、大将军预警从前,在甘肃兰州府有三个拜把子兄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卢大、牛二、胡三..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1、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干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让帽妖离开汴京》

天禧二年五月五日,京城四周的田野里,小麦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阵阵麦香在京城的上空飘浮。满鼻孔的麦香让赵恒心情舒畅,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御书房,准备填一首有关割麦的词。宫女刚把墨研好,中使就急匆匆赶来,说:..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李赞元巧施苦肉计》

顺治十五年,大清官李赞元奉旨巡查淮南、淮北盐政。离盐运使衙门所在地扬州还有一百里,两淮盐运使恩图就派盐巡头目陈有道来接。陈有道来到李赞元车前,行礼完毕,又恭恭敬敬送上一张大红龙凤喜帖。李赞元接了喜帖打..

民间故事 2025-06-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