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包公智破失踪案》

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处,即设巡行衙门。广贴告示,晓谕百姓:准讼者直到堂前,鸣冤告状,自陈曲直。

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门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边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状。

赵三郎与周守义合伙做生意。日前,二人相约各带纹银200两,同往广州城里买布,预订搭乘艄公张海潮的船只,约定次日黎明到船会齐。及至天明,周守义到船,不见赵三郎,便请艄公张海潮去催。张海潮到赵家敲门,连叫几声:三娘子,三娘子,你家三郎为何尚未到船?三娘子回道:我家三郎四更便已出门,怎会还未到船?张海潮回告周守义。周守义久等不见三郎来,便离船去赵家寻问,三娘子遂疑周守义将丈夫谋害,周守义急道:我与三郎常年伙计,多年至交,焉能做出害友之事。但恐三郎先期到船,或为艄公所害。二人即同去找张海潮。张海潮则疑三娘子将丈夫藏匿,讹诈他人。三人争执不下,拉扯到巡行衙门,请包公明察。

赵三郎失踪,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是被人谋害,还是自家藏匿?三人互疑,皆无证据。欲破此案,重在取证,而取证尚需时日。包公思忖片刻,决定准予三人取保候审,各自回家照常从业。

入夜,包公辗转不眠。反复阅看赵三郎失踪一案卷宗,逐字逐句仔细推敲三人供词。看着,看着,忽然看出艄公张海潮的供词有破绽,赵三郎有可能为艄公张海潮所害,遂将张海潮列为重点嫌疑人。包公唤娄青近前,面授机宜。

娄青扮成去广州做生意的富商,包乘张海潮的船只。傍晚,娄青取出一瓶杜康,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呼呼入睡。张海潮看在眼里,见富商钱袋沉沉,顿起歹意,取出绳索,搭一活结,欲乘富商熟睡之机,将其勒死。然而,张海潮没有料到他的一举一动,全被佯醉假睡的娄青看得清清楚楚。待张海潮近前,准备动手时,娄青一跃而起,将张海潮按倒,掏出铁链将他锁住,用绳捆绑在舱内,将船撑靠岸边。包公早派张千带人前来接应,娄青将张海潮押下船交与捕役看管,与张千复上船,仔细搜查张海潮的船舱,在底舱搜出钱袋一个。张千、娄青等人押着张海潮回到巡行衙门,将搜出的钱袋交与包公。包公打开钱袋,见内有纹银180两,另有银手镯一对。包公仔细翻看钱袋,见袋正中间绣有赵三郎三字。包公令传三娘子到衙辨认。三娘子认出此钱袋正是丈夫三郎随身携带之物。赵三郎三字是她亲手所绣,银手镯是陪嫁之物,因三郎盘缠不够,用银手镯凑足。

包公升堂,提审张海潮。张海潮只承认看富商醉睡,见财起意,欲加谋害,未能得逞,不承认谋害赵三郎。包公命娄青出示从张海潮船底舱搜出的钱袋,又传三娘子到堂认证。在证据面前,张海潮只得供认谋害赵三郎的经过:

那日,天尚未明,赵三郎先期到船。我见他孤身一人,肩搭钱袋,便起歹心。以天色尚早,劝他进舱歇息。乘他瞌睡之机,用绳索勒死。将船撑到江心,抛尸江中。钱袋藏在底舱内,复撑船近岸,解衣假睡。

包公即派张千、娄青速带衙役沿江寻找赵三郎尸体,在下游处找到一具男尸,经三娘子辨认,正是赵三郎尸身。

事后,张千、娄青请教包公。赵三郎失踪一案,三娘子、周守义、张海潮三人互疑,为何大人独疑艄公?包公信手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两句批语:敲门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内无丈夫,交与张千、娄青阅看。见二人不解,包公释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三人供词?三娘子言三郎四更出门,周守义道他天明到船,张海潮供周守义让他去催赵三郎。他到赵家敲门,按理应该先叫三郎,而他敲门便叫三娘子,可见他已知房内无三郎,故只叫其妻,这恰好证明三娘子所言三郎早已出门是实,从而排除了三娘子自家藏匿的可能性,反而证明张海潮告三娘子自家藏匿是虚张声势、转移视线。那么,三郎外出不见人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半道被周守义谋害;一种是先期到船,为艄公所害。然半道害人,空旷之地,尸藏何处?况守义素与三郎相善,相害可能性较小。而船上害人,推落江中,死不见尸,活不见人,符合本案特征。张海潮不假思索,敲门便叫三娘子,露出马脚,被我看破。张海潮常年在江上行船,可能惯作此等谋财害命之事,但是破案不能仅凭推断,必须要有证据,故让娄青化装侦查,巧取证据,智擒凶犯。

张千、娄青恍然大悟,对包公办案,严谨细致,见微知着,神机妙算,赞叹不已。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681.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1、拒画民国时候,北京城有个六爷,任何古玩字画,只打眼里一过,他就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得了个一眼活的称号,就连洋人都有所耳闻。这天,六爷吃过了饭,躺在门前的躺椅上晒太阳,就看到那福一身破烂地走了过来。那..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1、算计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羊报》

民间故事《羊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旧时,黄河上游的兰州人如何向黄河下游的百姓传递汛情呢?他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1、大将军预警从前,在甘肃兰州府有三个拜把子兄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卢大、牛二、胡三..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1、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干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让帽妖离开汴京》

天禧二年五月五日,京城四周的田野里,小麦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阵阵麦香在京城的上空飘浮。满鼻孔的麦香让赵恒心情舒畅,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御书房,准备填一首有关割麦的词。宫女刚把墨研好,中使就急匆匆赶来,说:..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李赞元巧施苦肉计》

顺治十五年,大清官李赞元奉旨巡查淮南、淮北盐政。离盐运使衙门所在地扬州还有一百里,两淮盐运使恩图就派盐巡头目陈有道来接。陈有道来到李赞元车前,行礼完毕,又恭恭敬敬送上一张大红龙凤喜帖。李赞元接了喜帖打..

民间故事 2025-06-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