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低语》

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至低到只限定在二人的耳听范围内。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印象就是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眼睛滴溜溜转着,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少年时的好奇,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同样地表明一种含意,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声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旷野这个巨大的消化器,消化了由胸中迸发出来的郁闷。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

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却把自己很可珍贵的童趣、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一个人在他的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像家中有耳聋的老人,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到了单位也是如此,把人吓了一大跳。

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如果没有到城市来,还可以如《诗经》中的人们,听到五月斯螽动股或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节气预报。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正是听不真切,许多带着灵性的传达以虚幻、玄妙注入在微弱的浮动中。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地啁啾、呢喃,依旧是委曲婉转,人坐在石阶上听着,一时不愿起身。

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处分析,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我只是十分惊奇,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

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所以,我坦然地说看不懂或者不好看。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因此,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我就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是借助了超然的力量,可就是万万不能效仿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

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5690.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多想还能深情款款》

阿菜告诉我,他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但是不知道怎么办,总觉得那个女生对他也有意思,但不太确定。我说,表白呀。泡妞三步骤,吃饭电影,水到渠成呀。阿菜说,不知道怎么表白,口才不好,情话不撩,怕弄巧成拙。我说,..

文摘精选 2025-11-08

文摘精选《品》

品字有三口。初识只认字,再识知其意,深识方会叹,一字解人生。幼时,一口是甜。初入人世,满目好奇;世间美好,拥我入怀。幼时,是满溢的甜,是舔完最后一口却不肯丢弃的那根棒棒糖,是夹在书本压得平整,包裹整个..

文摘精选 2025-11-08

文摘精选《古镇的书店》

古镇的名字叫宝堰,离我的老家大约七八公里的样子,小时候随大人去那里走亲戚,总是步行前往。按道理说,这样的行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吃力的,内心也是抵触的,然而,只要大人说起去宝堰,我总是欣欣然,愉快地跟在..

文摘精选 2025-11-08

文摘精选《家乡的圌山》

在我的家乡镇江东郊有一座山,叫做圌山。山不在高,有塔则灵。圌山不是很高,海拔也就280多米,但在山顶,巍然屹立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的报恩塔。塔依着山,山衬着塔,这就让圌山看上去显得分外秀美壮观,与众..

文摘精选 2025-11-08

文摘精选《我的父亲》

时下父亲肩上多了份责任,帮助儿女们照顾去年夏末不慎摔伤的母亲。以前家务活儿总是由母亲独自打理,父亲每日的时间,大都是阅读书报和伏案写作。老人书斋兼卧室墙壁上那帧乐于在大寂寞中耕耘的书法条幅,是吴宝泉先..

文摘精选 2025-11-08

文摘精选《美丽查干湖》

想起冬天的查干湖了。朋友说,查干湖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正是去赏雪的最佳时间,而且正好赶上盛大的开湖仪式。我们决定即刻出发,不但能饱览查干湖冰雪美景,还能好好体验一下冰湖腾鱼的无尽乐趣。于是,约上三五好友..

文摘精选 2025-11-07

文摘精选《与海为邻》

每每站在大海边,我常常会想,大海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大海茫无际涯而又汹涌咆哮的波涛,为什么总是让人感到一阵心悸和震撼?我不是旅行家,也不是地理学家,但也见过一些海。比如毗邻法国、意大利的地..

文摘精选 2025-11-07

文摘精选《空生妙有》

陪文友拜访一位画家。文友吟出一句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香茗候知音,画家感觉不错,当即挥毫。他先在右边画了一把壶,又在壶嘴画了一缕青烟,然后题诗其上。文友惊问:好了?好了。山呢?房呢?明月呢?不需要!画家..

文摘精选 2025-11-07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