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千里江山图>背后的天才少年》

一、只为打动皇帝老师

秋空辽远,秋容明净,中原的秋正是瓜熟鱼肥的时节,黄河滩岸又一次聚集了大量南迁的雁鹤。一队队仙鹤翱翔在黄河北岸原武镇(今属新乡)一户人家的上空时,恰好有一男婴呱呱坠地,婴儿的啼哭声伴随着鹤鸣一同响起。在院中等待的人们看到仙鹤在蓝天下翩飞的景象,纷纷向孩子的父亲贺喜,称此子将来必是大贵之人。

父亲也很欣喜,特意给孩子取名希孟,寓意不言而喻。王希孟因为出生时有吉祥的异象,父亲对他培育自然非常用心。他也的确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自幼聪颖过人,不仅擅长诗文、精通音律,剑术也超群,尤其精于绘画,手中的一支笔如同神授,无论是花鸟人物还是山水村落无不鲜活生动。

他最崇拜的书画家就是宋徽宗,深深痴迷于赵佶清隽秀雅工笔画和独创的瘦金体。宋徽宗当政时正是宋朝画院最鼎盛的时期,画院聚集了全国的绘画好手,年仅十岁的王希孟就以优异的绘画才能考入画院学习。

学习期间,王希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得到宋徽宗的指点。为此,他精心绘制了一幅长卷献给赵佶,然而画卷献上去之后却如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一丝涟漪。从满怀期待到渐趋平静,少年王希孟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真地审视着自己的画作和大师们画作的差别。此后,他更加潜心于绘画,一面浏览临摹着画院中收藏的前人佳作,一面虚心地向画院中的前辈学习。又过了一年,他再次精心创作了一幅画作献给了宋徽宗。这次献画依然和上次一样,没得到任何回应。

不过这次王希孟很快就平复了心情。他知道,一定是自己作品还不够成熟,没能入得了宋徽宗的法眼,只有努力提高绘画水平才是被认可的最好方法。于是之后,刻苦学习,安心创作,画出好的作品选送给宋徽宗就成了王希孟的主要目标。

笔锋皴擦间,时光流转,王希孟已经长成翩翩的佳公子,虽然面容依旧有些稚嫩,但是眉宇间有着异于同龄人的平和沉静。

很快,他又进献了一幅画给宋徽宗。这一次,他终于等到了宋徽宗的回应── 太监传召来圣谕,让王希孟入宫,宋徽宗开始亲授他笔法。

其实王希孟不知道,早在他进献第一幅画时,赵佶就注意到了他,只是那时宋徽宗还不能确定他的心性如何,所以故意不做理睬,而让人暗中留意他的表现。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宋徽宗终于认可了这块璞玉,对身边的人说他其性可教,遂将他留在身边学习。

二、创作宏幅巨制

宋徽宗虽然做皇帝不是明君,做画家、做老师却是个中高手。自创了秀挺清隽的瘦金体的宋徽宗对于绘画也不墨守成规,更欣赏有灵性、有创意的画作。在宋徽宗的指导下,王希孟明白了创作的真谛:绘画如果单单只论技法笔墨,那无疑就是画匠了,更高层次的绘画,应当是反映出画家内在的审美和心中寄意。

在宋徽宗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年仅18岁的王希孟决定创作一幅山水长卷献给自己的老师,这幅画也寄意了他愿宋朝的江山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平安永固的意思。雄心勃勃的他要画的是一幅前无古人的宏幅巨制,虽然画中的全景并非是自然界的实景描绘,其中舟船桥亭却和当时的实物一致,这就要求画家不仅有写实能力,也要有对大局构图的掌控能力。为了画好这幅画,王希孟画了许多写生稿,也参阅了大量的前人画作。

最终,他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这幅青绿山水全长近12米,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内容的各个段落间衔接巧妙,无论是整幅看或是任取一段都是构图绝佳的作品。细心的王希孟不仅画出了山峦起伏的开合,就连河中不同大小的舟船也画出了不同的吃水情况。这个18岁的少年以他明净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将宋朝绘画的细腻典雅发挥到了极致,给后人留下了传世不朽的名作。

艺术评论家陈丹青评价这幅图充满了雄心和细心,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在业内,《千里江山图》被誉为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其地位和评价一直高过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只是因为青绿山水颜料的特殊性不好保存,装裱困难等原因,这幅画很少展出,就连故宫的专家也很难一睹全貌,所以才鲜为人知。

历经了半年的时间,王希孟终于将画好了的《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看后大赞谓天下士再作者而已,并将这幅画赏赐给了他最宠爱的臣子蔡京,蔡京则在画中写下题跋,记录了王希孟作画的经历以及他和宋徽宗的师徒关系。此时的宋徽宗、蔡京和王希孟都没有想到,这段堪称佳话的师徒关系会最终演变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随着王希孟渐渐步入青年,他对于社会政治有了更多的认知和看法,对北宋末年的腐败风气非常看不惯。凭借着与宋徽宗的师徒关系,他常常劝谏宋徽宗要关心民生疾苦。最初宋徽宗并不以为意,只觉得王希孟年轻不懂事,之后随着王希孟劝谏的次数多了,渐生嫌恶之心。

年轻的王希孟涉世未深,没有完全明白世事的险恶和君心的难测。他依然把宋徽宗当做自己崇拜的偶像和敬重的师长来看待,坚信宋徽宗的儒雅和亲和能让其最终接受自己的谏言,而忽略了其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 一国之君。悲剧由此而生。

对民众始终怀着悲悯和同情心的王希孟看到无数次的劝谏都没有作用,于是想到:何不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画出来,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激起宋徽宗的同情心?他大胆地做了个决定,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进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看到这幅《千里饿殍图》时勃然大怒:自己辛苦栽培的学生居然如此嘲讽自己昏庸无能、治理无方,是可忍孰不可忍!恼羞成怒的宋徽宗当即下旨将王希孟关押起来,随后处以死刑。

一代天才少年就此陨落,甚至当时的史书都没有敢记录下他的事迹,他的画作也没有人敢收藏保存,只有蔡京将赵佶赏赐的《千里江山图》传承了下来。北宋灭亡后,这幅画来到南宋,历经宋、元、明、清,幸运地躲过多朝战火。清初一位文物收藏家看到此图,感慨地写下一首诗: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断肠太师京(蔡京)。并写下了一段附注。随后,这幅图就被收入了清宫,传承至今。

斯人已去,只留下一幅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的《千里江山图》与众生唏嘘凭吊。在中国的绘画史中,唯有王希孟是如此年轻就有如此成就的一代大师。因画而生,因画而荣,也是因画而亡。执笔的少年不曾老去,等待着有缘人展卷阅读他一生的悲欢。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5418.html

相关推荐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原文讲的是: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亡齐国。其中有个人趁机..

杂文 2025-08-04

历史故事《灵芝闹剧》

大约是1558年的秋天,已经在龙椅上坐了36年的嘉靖皇帝,在庆祝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份礼物是由181棵灵芝组成的巨大的芝山。这些灵芝天然生成,棵棵鲜活。最大的几棵,直径在60厘米以上。照例,..

历史故事 2025-08-01

历史故事《特别的送行》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在家里,我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从孩子16岁起,他就让孩子们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罗斯福的三儿子小富兰克林罗斯福20岁去英国旅行,为了买一匹好马,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周裕常,1932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核工业水冶纯化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二七二厂中央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等职务。主持二七二厂科研工作时,对许多重大的技..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名将的“牛肉令”》

白起是战国时的秦国名将。一次伏击战前,白起忽然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将士只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这道命令一下达,众将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白将军连吃的饭菜都要经管,未免太小题大做。..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越单纯,越强大》

他是皇族贵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他有家学渊源,他的曾曾曾祖父朱权就是一位奇才,在经史、医学、佛学、道教和茶道方面都有相当深的造诣,同时精通音律和戏剧创作。祖父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兼画家,..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压舱底的“宝物”》

陆绩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官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任回故里时,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这让开船送他的艄公十分为难:这船我不能开,途中定会遭遇不测。陆绩疑惑:能有何不测呢?艄公说: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大..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一半鸽子一半蛇》

做人最起码的规则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有鸽子的纯真和蛇的狡黠。鸽子的温顺是表象的,并不意味着同小人同流合污,而是一种麻痹小人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贯彻自己的原则。丁谓诡..

历史故事 2025-07-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