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太宗悔过慎刑》

唐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张蕴古任大理寺丞。当时,相州(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有个名叫李好德的,因患有疯癫病,发作时就胡言乱语,竟说出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被抓进了监狱。唐太宗传旨严加审讯,张蕴古奏道:李好德疯癫病的症状很明显,按照法律不应治罪。太宗一听有理,同意宽宥他。张蕴古便偷偷地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李好德,并与他一起下棋。负责举劾非法行为的侍御史权万纪发现后,就向太宗揭发了这件事。太宗勃然大怒,当即传旨将张蕴古押赴市曹,斩首示众。

事过不久,唐太宗十分懊悔,就对宰相房玄龄等说:你们既吃着朝廷的俸禄,就应该替国家分忧,不论大事小事,都应处处留心。如今朕不问你们,你们也就不作声,遇事不肯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见朕有了过失,也不及时谏诤,这哪能起到辅佐的作用呢?张蕴古身为执法官员,却泄露朝廷机密,竟与囚犯下棋,罪行是很严重的。但根据法律,还够不上死刑。朕当时由于特别愤怒,就让处死他,你们居然一句话不说,主管部门也未审核一下再上奏一本,就将他杀掉了,使朕的过失再也无法补救了。你们不是也有责任吗?房玄龄等都很惭愧,低着头,默默无言。

过了一会儿,唐太宗又传下诏令说:从今以后,凡是犯有死罪的,即使朕传令立刻处决,主管部门也不得执行,一定要经过反复审核,复奏五次后,才准依法施行。唐代的五复奏制度,就是从张蕴古冤案后开始实施的。

过了几天,唐太宗还不放心,又传诏说: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定罪,只怕还有冤案。从今以后,由门下省负责复审罪案。有的囚犯根据法令应判死刑,但在情理上有能够怜悯的,应该录写清楚后一一上奏。唐朝时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诏令之权。据说从那以后,贞观年间就几乎没有冤案了。

这个故事出自唐代史学家吴兢所着的《贞观政要刑法》,当代人写当代事,应该说是比较可信的。而《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刑法志》中,亦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在极权社会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皇帝来说,杀个把犯人大概算不得大事,何况是有罪的官员。而唐太宗却因盛怒之下杀了一个有重罪而不应处死的官员而深深自责,这在其时其境,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并不停留在自责之中,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臣下及时进谏,匡正己失;制定五复奏制度;罪当处死,情有可原者,再重新审议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再发生冤案。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精神及重视法制、恤刑慎杀的措施,是使国家繁荣昌盛、形成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毕竟是专制帝王,其冤杀张蕴古一节固不足取,然而,他补过的一系列措施,显然是值得当今执法、办案者借鉴的。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136.html

相关推荐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原文讲的是: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亡齐国。其中有个人趁机..

杂文 2025-08-04

历史故事《灵芝闹剧》

大约是1558年的秋天,已经在龙椅上坐了36年的嘉靖皇帝,在庆祝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份礼物是由181棵灵芝组成的巨大的芝山。这些灵芝天然生成,棵棵鲜活。最大的几棵,直径在60厘米以上。照例,..

历史故事 2025-08-01

历史故事《特别的送行》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在家里,我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从孩子16岁起,他就让孩子们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罗斯福的三儿子小富兰克林罗斯福20岁去英国旅行,为了买一匹好马,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周裕常,1932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核工业水冶纯化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二七二厂中央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等职务。主持二七二厂科研工作时,对许多重大的技..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名将的“牛肉令”》

白起是战国时的秦国名将。一次伏击战前,白起忽然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将士只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这道命令一下达,众将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白将军连吃的饭菜都要经管,未免太小题大做。..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越单纯,越强大》

他是皇族贵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他有家学渊源,他的曾曾曾祖父朱权就是一位奇才,在经史、医学、佛学、道教和茶道方面都有相当深的造诣,同时精通音律和戏剧创作。祖父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兼画家,..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压舱底的“宝物”》

陆绩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官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任回故里时,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这让开船送他的艄公十分为难:这船我不能开,途中定会遭遇不测。陆绩疑惑:能有何不测呢?艄公说: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大..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一半鸽子一半蛇》

做人最起码的规则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有鸽子的纯真和蛇的狡黠。鸽子的温顺是表象的,并不意味着同小人同流合污,而是一种麻痹小人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贯彻自己的原则。丁谓诡..

历史故事 2025-07-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