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航天榜样”》

她出身农家,却心系航天,31年来,她耕宇牧星,探寻苍穹,将青春岁月先后献给了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测三大领域,在时代长空留下了中国女性的奋斗轨迹。她成为我国跨越三大领域的第一人!她就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张玉花。

情系航天事业

张玉花是上海航天科技研究院第一位女性总指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对于普通人而言高深莫测,对于一般科技人员来说也是望尘莫及,而这航天中的三大领域对张玉花而言却是日常工作。

1968年10月,张玉花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她是家中的长女,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成绩十分优异。她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女大学生。为了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她选择了有奖学金的国防科技大学。

1990年张玉花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航天事业,来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所工作。1999年至2007年,已出任研究院载人航天行政负责人的张玉花,带队参与了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推进舱及供配电工作,率先顺利转阶段、率先实现产品交付,顺利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靶场试验与发射任务。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后,张玉花作为电源分系统主要设计人员拿到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中争取到五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实现了探月工程零的突破。就在这个时候,一纸调令,张玉花从载人航天领域转向陌生的探月工程,担任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开启了上海嫦娥团队的探月之旅。

从载人航天工程到探月工程

就像载人航天工程一样,探月对上海航天科技研究院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征程。刚开始只有几名兼职设计人员,关键技术储备不足,困难重重。

2013年,在张玉花团队的努力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释放了玉兔一号月球车。然而,2014年初,玉兔一号在第二个月昼周期行进时被石块磕伤,行程终止在了114.8米。此后,玉兔一号虽然不能动,但依然顽强地存活了两年多,这证明当时的电源、测控装置功能依然良好。

那是中国航天第一次触及月面,任务圆满完成。但张玉花始终憋着一口气,她想让玉兔二号月球车弥补玉兔一号的遗憾。很快,机会来了!2015年嫦娥四号立项并确定着陆月球背面。张玉花带领团队优化设计,尽可能不使电缆裸露在外,并进行室内月壤模拟场行驶与高低温摆动试验,以验证改进方案的正确性。科研人员从吉林运来火山灰模拟月壤。为防护模拟月尘的扬起,张玉花与团队人员在夏天戴着口罩,穿着雨衣、雨鞋,在40多摄氏度的试验场内大汗淋漓地做试验。当看到玉兔二号登上月球的照片时,张玉花与团队人员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张玉花特别崇拜体育明星,她说赛场上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运动员就是英雄。航天也有这种特质,当我们的国旗飘扬在月球上的时候,航天人就是英雄。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月归来,我国首次月球挖土任务圆满收官,震撼世界。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 多少艰辛,多少奇迹!张玉花等一批航天女科学家巾帼不让须眉,撑起嫦娥研制的半边天。

天问一号探测器扛鼎者

在为嫦娥五号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另一个探测器正在茫茫的太空中行进,这个探测器就是天问一号。张玉花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兼轨道器总指挥,时刻关注着天问一号的最新进展。

2021年2月10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阵阵欢呼声与掌声点燃了原本沉寂的夜空。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靠近火星的制动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火星上空的这一抹中国红,在全国人民迎接牛年新春的喜庆时刻,更增添了浓浓的家国情怀。火星你好,我们来了!为了这一瞬间的喜悦,张玉花和团队等待了整整十年。

同事们眼里的张玉花,除了严谨、细腻、富于好奇心、雷厉风行外,兼具亲和力。

说起自己的女儿,张玉花声音放低,感到十分内疚。我对女儿的陪伴很少,女儿三四个月的时候就被送到院里的托儿所了,我抽空去给她喂奶,有时候不小心弄到身上了,人家还以为我身上沾了稀饭。我丈夫也是航天人,家里照顾不到就请了公公来陪孩子,女儿就这样长大了。说起来,我去考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为了女儿,有一阵她老跟我抬杠,我希望能说服她。如今女儿长大了,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

300公里、38万公里、4亿公里,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张玉花的航天事业始终处于变轨的状态,但她对星辰大海的追求从未停歇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6908.html

相关推荐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还记得安如意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想必一位笔者以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命名是有深刻含义的,想必它也是被这最美丽而简单的词句打动,想必这一句话是最能写出书中的意境与感情。看完这本书对古典诗..

杂文 2025-03-21

哲理故事《凡事换个角度》

人流涌动的车站墙角边,坐着一个瘦瘦黑黑、浑身污垢的赤脚男孩,他手里拿着的正是他破烂不堪的鞋子,他低着头、努力地、用力地试图修好那双他唯一可称为鞋的鞋子,可依然徒劳无功。就在他无奈地叹息、抬起头的一瞬间..

哲理故事 2025-03-21

人生故事《隐忍而伟大》

少年黄舸是不幸的,7岁,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医界认为,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得到很多好人的帮助,16岁那年,他觉得应该感谢帮助过他的人,怕再晚就来不及。在父亲陪同下,走过数十个城市,找..

人生故事 2025-03-21

人生故事《高考教会我的事》

高考的时候,桌子上堆着永远看不完的书。我经常会支撑不住趴在书堆里就睡着。当时我觉得考试就像炮弹一轮一轮地轰炸着我的大脑,总有一天我会负荷不起,被炸得尸骨无存。反正当时成绩也确实一般,中等偏上,记得比较..

人生故事 2025-03-21

哲理故事《爱惜羽毛》

在我国,爱惜羽毛者不乏其人。胡适先生成名很早,但他成名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的。李宗仁评价道:适之先生,..

哲理故事 2025-03-21

哲理故事《“匠”和“家”的本质区别》

齐白石本家有一位画匠,有一天进城去看齐白石,齐白石很热情地招待他,两个人喝酒的时候,本家问齐白石:我也作画,自认为画什么都像,我画的灶王爷、关公,年画更不用说了,大家争着买,可为什么大家只叫我画匠,却..

哲理故事 2025-03-21

一首歌 一个人 一个故事

一首歌 一个人 一个故事

过去的总是回不去 岁月老去 我们也老去 生命静止 却得不到永恒 听着曾经哼过的歌 却感觉不到过往的痕迹 很久 静静的翻着一本书 竟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发现曾喜欢做的事 现在总是做不到 总是感觉很累 似乎只一触就会疲..

爱情文章 2025-03-20

人生故事《43顶帽子》

小渊小时候,就很少见到一家团聚的日子。她的父亲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工作了40年,母亲在上海石库门房子里照料一家老小,同时在一家街道小厂兼任会计。家累重,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为了养家糊口,母亲还利用一切业余时..

人生故事 2025-03-2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