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江郎”为何“才尽”》

江郎才尽表面看来是讲一个作家年纪大了以后才华消退,就其原本的情形而言,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说来话长。

南朝着名作家江淹(444505)青年时代才华横溢,写了不少着名的诗、赋;而他到中年以后,作品数量减少,水平不进反退,低迷至死。江郎才尽了。

江郎才尽的由来,据说有一个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钟嵘《诗品》中品江淹条载: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江淹才尽的时间是他罢去宣城太守准备回到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之时。本年是齐明帝建武四年(497),江淹五十四岁。

唐人写本类书中则有过江淹少时,梦见人与五色笔,因此有文章的记载。少时为何时?不够具体,后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帮江淹补做了一个好梦。

据福建《浦城县志》载,该城西门外有孤山,江淹曾经在这里梦见神人授之以五彩笔,所以孤山亦称梦笔山,山上有江淹祠。这一为配套而新编的美梦很见水平,江淹确实到过浦城,他是被贬到这里来的,待了三年(474476),而这一时段又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一大批重要作品包括着名的《恨赋》《别赋》都作于此时此地,当时他刚刚三十岁出头。

元徽四年(476)七月以后,政治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掌握了军队大权的重臣萧道成辅政,他将江淹请去帮忙,从此他的官运亨通。三年后萧道成代宋自立,开创了齐王朝,江淹成为齐的开国重臣,此后更加一帆风顺,主要的精力都用到当官方面去了,诗文创作不复措意,所以在萧齐初年,江淹已有才降之势。而到齐的第二代即武帝萧赜的永明(483493)年间,其才尽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钟嵘《诗品》中品沈约条云: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按这里的说法,江淹在永明年间,也就是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已经赶不上新的文学潮流,人们普遍认为他已经才尽。而江淹本人以介绍自己梦境的方式发布信息,正式承认自己才尽,并宣布淡出文坛,更在此若干年之后。江郎才尽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他后来官当大了,无心创作,也无暇创作,此时江淹对于只凭文章传世不朽已经兴趣不大,还是当官要紧。又有人说,江淹的文风还是刘宋时代元嘉体的那一套,现在文坛风气变化了,老一代名家江淹不能适应新的时代潮流,于是显出才尽的样子。何况江淹较早就写出了代表作《恨赋》《别赋》,已是难以超越的高峰,即使他才思不减于前,也难免要呈现才尽之态了。

某一结果往往有好几个原因,上面说的这几条都能言之成理。但是这几条似乎还不能充分圆满地解释江淹的怪梦。为什么不早不晚,江淹要在建武四年(497)公开表明自己已经才尽,宣布淡出文坛呢?

三十多岁时才华横溢,四十多岁时在文学上渐渐落伍,到五十多岁,干脆自己承认才尽,这是江淹在政治上保护自己的安全,确保过好晚年。

永明十一年(493)七月,齐武帝萧赜病危,王融等人发动***,阻止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皇太孙萧昭业(其父太子萧长懋逝于本年正月)入宫,打算立武帝次子萧子良。与萧赜平辈的宗室成员、顾命大臣之一的萧鸾发动反***,强行入宫,奉太孙登殿,命左右扶出子良。此后大权全归萧鸾;不久萧鸾废昭业另立昭业之弟海陵王昭文,稍后又废昭文,自己以入继为萧道成第三子的身份立为帝(明帝)。以上这些都是在一年之内完成。萧鸾其人性忌多虑,故亟行诛戮,他在反***得手以后,特别是称帝以后,大开杀戒,处决了大批宗室嫡系,从此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政局进入新的混乱之中。

江淹没有介入武帝驾崩前后的政治阴谋,此后他与实际掌握政权的萧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也注意保持距离,因为跟得太紧也未必明智。换代以后他仍然非常谨慎,那些年正是萧鸾杀人如麻的恐怖时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杀了一大批宗室成员和高级官僚,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着名的文人很容易死于非命,非多加小心不可。时局不宁不宜以文字事人的道理,江淹显然早已深有所悟。于是他宣布自己做了一个才尽之梦,以后不能写文章了。

不动笔总是安全得多。才华横溢、文辞辩捷的着名才子王融二十几岁就死于他发动的***之中,另一位才华横溢、文章清丽的才子谢朓三十几岁亦死于非命;唯有自称才尽的江淹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甚至始终不失其富贵。讲究韬晦,大智若愚,江淹的本领相当了得。

江淹临死前不久对子弟说: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已备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这话大约真假参半,就其每有止足之意,注意保护自己而言,是真的,否则他怎么会自称才尽?

像江淹这样韬晦逃名、避开麻烦的文人,远远不止他一个。与江淹齐名的鲍照(?466)也是一个。《宋书鲍照传》云,宋孝武帝刘骏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照才尽。鲍照付诸行动而不出宣言,简直可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江淹公开宣布一个怪梦,从此少作文章,也能有效地防止可能产生的麻烦,后退得很有章法。一般来说,文人唯恐其才少名低,而一流人物如江淹、鲍照却一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有种种,中古时代被枉杀的甚多,江淹说自己不求富贵,其实他的做法同保住已有的名位富贵不无关系,他首先要保住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清白正当的旧日名声。太大的文学空名对他有害无益。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538.html

相关推荐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原文讲的是: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亡齐国。其中有个人趁机..

杂文 2025-08-04

历史故事《灵芝闹剧》

大约是1558年的秋天,已经在龙椅上坐了36年的嘉靖皇帝,在庆祝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份礼物是由181棵灵芝组成的巨大的芝山。这些灵芝天然生成,棵棵鲜活。最大的几棵,直径在60厘米以上。照例,..

历史故事 2025-08-01

历史故事《特别的送行》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在家里,我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从孩子16岁起,他就让孩子们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罗斯福的三儿子小富兰克林罗斯福20岁去英国旅行,为了买一匹好马,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周裕常,1932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核工业水冶纯化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二七二厂中央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等职务。主持二七二厂科研工作时,对许多重大的技..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名将的“牛肉令”》

白起是战国时的秦国名将。一次伏击战前,白起忽然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将士只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这道命令一下达,众将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白将军连吃的饭菜都要经管,未免太小题大做。..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越单纯,越强大》

他是皇族贵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他有家学渊源,他的曾曾曾祖父朱权就是一位奇才,在经史、医学、佛学、道教和茶道方面都有相当深的造诣,同时精通音律和戏剧创作。祖父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兼画家,..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压舱底的“宝物”》

陆绩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官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任回故里时,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这让开船送他的艄公十分为难:这船我不能开,途中定会遭遇不测。陆绩疑惑:能有何不测呢?艄公说: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大..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一半鸽子一半蛇》

做人最起码的规则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有鸽子的纯真和蛇的狡黠。鸽子的温顺是表象的,并不意味着同小人同流合污,而是一种麻痹小人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贯彻自己的原则。丁谓诡..

历史故事 2025-07-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