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元朝人其实不爱“元青花”》

2005年7月,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轰动全世界。从那以后,元青花就成了顶级古瓷的代名词。2011年澳门秋拍,来自北美藏家的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甚至拍出了8.4亿港币的天价,至今未被超越。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奇怪,这白底蓝花的瓷器没什么特别啊,不就是咱们从小就用的东西吗?注意,我们讲的是元青花,不是青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元青花那么贵。

排在首位的原因当然是有价格参照,这就是前面讲过的拍卖价为2.3亿元的鬼谷子下山,没有它,就不会有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天价。

其次,是因为元青花存世量不大。行业里一直有一种说法,元青花全世界也就有300件左右,当然也有人说在15000件左右,具体数字,其实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道理很简单,元青花当年分布很广,要是你家里藏着一个,你不告诉别人,别人就不可能知道。但无论是哪个数字,都说明数量不大,尤其是故事瓶,据说只有8个,包括三顾茅庐、昭君出塞、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尉迟恭单骑救主等等。所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值多少钱呢?有专家认为,至少10亿元。问题来了,当年蒙古帝国东征西战,版图最大的时候曾达到约2400万平方公里(一说为3450万平方公里),单单被称为元朝的部分就有约1400万平方公里,所以,理论上这元青花应该生产量很大、传播很广,但为什么存世量不多呢?有3个原因:

第一,元朝的存续时间比较短,如果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开始算,一共162年,如果从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开始算,则只有短短的97年,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统治的时间比较短,而真正烧制元青花的时间则可能只有三四十年。

第二,元青花用的料比较珍贵,所以一般都是比较富有的或者地位较高的家庭才用得起,这也导致数量有限。

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元青花在元代根本不是主流。

我们思考一下,蒙古普通人会喜欢青花瓷吗?不会的,瓷器易碎,而且很重,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瓷器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菜。

其次,蒙古人崇尚的是白色,而不是白色+蓝色。所以,元朝中央政府使用的瓷器主要是白瓷,这种像鸡蛋白一样的卵白釉瓷又被称为枢府瓷,因为瓷器的底部有枢府两个字,而枢府就是元朝的军事机构枢密院。

那蒙古贵族喜欢什么颜色呢?釉里红,这种红色代表着热烈奔放、勇猛果敢的性格,这才是妥妥的蒙古气质。

汉族人就更瞧不上青花了,有评论说俗甚矣翻译过来就是说:实在是太俗了。这也难怪,宋代文人雅士推崇的瓷器品类,都讲究含蓄雅淡,像诗歌和绘画一样要有韵味。这青花瓷虽然胎白色青,但色彩如此鲜明浓艳,艺术表达如此直白热烈,说它俗,一点都不冤枉。

问题又来了,既然元青花并非元代瓷器的主流,后来为什么又取得了如此重要的成就呢?答案大概只有一个:外贸。

我们知道,蒙古人在征服南宋之前先征服了阿拉伯地区,在干旱的中东,水是最宝贵的资源,天堂是充满水的世界,是蓝色的。于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喜欢的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就构成了青花瓷的基本元素。

也就是说,青花瓷从一开始就不是只针对中国市场的,而更多是针对西亚乃至东欧市场的。于是,波斯商人将苏麻离青颜料带到中国,这些商人不仅是中国瓷器的消费者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而且直接参与了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把波斯的蓝和中国的白融合在一起,烧制出带有多重文化特色的青花瓷器。

所以,今天的元青花,更多出现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家,而不是中国。

总结一下,元青花更像为了外销而生产的瓷器,只是当时的人没有料到,这种青花瓷一经出道就迎来巅峰,并成为日后瓷器界的扛把子,时至今日,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时尚风潮。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087.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多疑必有祸》

崇祯皇帝一天在后花园散步,无意中听到田贵妃在独自弹琴。当时会弹琴的往往是在青楼谋生的穷苦女性。崇祯皇帝听了田贵妃的琴声后,心里就开始怀疑她的出身,便旁敲侧击地问田贵妃琴艺是跟谁学的。田贵妃实话实说,告..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两桩“一言害多命”事件》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两桩“一言害多命”事件》

一句口无遮拦害死三个人清代学者慵讷居士在《咫闻录》中写乾隆年间温州一事,某家有俩儿子,老大已经讨了媳妇,老二刚成年,对男女之事半懂不懂的,性情顽劣。长子外出几天办事,时值天暑酷热,汗如蛤浆,腥臊难闻。..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一触即发核战争》

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而核战争更可怕。曾经有一次,人类走在核战争边缘,情势一触即发,但由于一个人的勇气而止息了。20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剑拔弩张。1983年9月26日凌晨时分,苏联警报系统骤然尖叫,屏幕..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名人小故事:巴金父子“扯皮”等》

历史故事《名人小故事:巴金父子“扯皮”等》

巴金父子扯皮巴金的儿子小棠和父亲一样,外表看着沉稳,内心相当幽默。有一年,小棠坐车去看父亲,钱包不慎在车上被偷了。到了巴金那儿,小棠说了钱包被偷的事,然后赖到巴金头上,说:老巴金,赔我钱。巴金可不糊涂..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遵守时间》

曾任美国第39任总统的卡特是一个遵守时间的人。卡特年轻时,有一次,认识了一个女孩儿,彼此都很有好感,于是,两个人就约定了时间第二天在公园里约会。第二天,卡特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公园里。半个小时过..

历史故事 2025-11-01

历史故事《包拯审鹅案》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贤臣,他性情刚直,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而且也很有智慧,人们亲切地称他包公。那还是包公在枣阳当县令的时候,一日,包公坐在大堂批阅诉状,突然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抬头一看,见一个后生和一个乡..

历史故事 2025-11-01

历史故事《不同的胸襟,不同的结局》

历史波澜壮阔,留下许多故事,令今人唏嘘感慨。先说两个故事:有一年,汉赵帝国平西将军赵染率兵进攻晋帝国首都长安,晋帝国太尉索綝率领人马前来抵御敌军。赵染认为索綝不是自己的对手,没把他当回事。长史鲁徽见状..

历史故事 2025-11-01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