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诗里那些待发的“邮件”》

晋代文学家张翰因见秋风起,控制不住地想念家乡菰菜(茭白)、莼羹、鲈鱼脍的美味,果断辞官返乡,于是成就了一个叫作莼鲈之思的典故后人常用莼鲈之思来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巧合的是,几百年后的本家后辈、中唐诗人张籍也在张翰生活过的洛阳当官,同样是见秋风起而想家了。古人可不像现代人这般,有事了或想念了,随时可以通个视频、挂个电话啥的,写信几乎成了传递和寄托思乡之情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手段。

张籍也修了一封家书,托人带回千里之外的故乡去,他将写信寄信时的思想活动与细节,用一首七言绝句记录了下来,这就是为后人所称道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的又开封这一细节,既显出他对家书的重视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又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发邮件的不便:因为是托人之便捎信,不好让人久等,只能匆匆写就,难免有种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感觉;写固纠结,寄更不便,信一旦寄出之后,就再也不能像现在的电子邮件般,想撤回就撤回,想重发就重发。事实上,古时候的家书,多长时间能够寄一回,要多久才能到达家人的手里边,都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在烽火连天的动荡年月,家书就更难得、更宝贵,所以也就有了家书抵万金这一说法。

但更多的时候,寄信人可能连写信的时间和条件都没有,只能让人捎话,这就是所谓的口信了。公元749年,唐代诗人岑参远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去给节度使当幕僚,他惜别了留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征途,在路上走了很多天之后,偶遇一位回京(长安)述职的老相识,惊喜之下遂萌生了让其捎信回家的想法,可却苦于马上相逢、没备纸笔,只好让他带个口信,说自己一切都好,让家人不要牵挂。事后,岑参把这段经历记了下来,这就是平白如话、却脍炙人口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通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带口信的现象是少之又少了,但这同时也少了很多的人情味儿,毕竟口信表面上带的是信息,背后却藏着浓浓的人间真情与实意。

还有一种邮件,是已读待回的状态,可能写了,也有可能没写。公元851年的某个秋夜,巴山地区阴雨绵绵,河塘都涨满水了,远在四川的诗人李商隐因为思念北方的某人,失眠了,于是爬起来,就着昏暗的油灯写下了《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思念的那个人,曾经给他写信,询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北方的那个家。而他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表达自己其实也很想回家,只是被天气、山水阻隔,被公务羁绊,一时恐无法如愿。诗人虽未明说思念的究竟是谁,但宋人收录此诗的时候,原标题曾写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的意思,再结合诗的内容来理解,这应该是一首寄给妻子的诗。

有人提出质疑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早在851年的夏天就去世了,给逝去的人回信不合常理。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李商隐写这首绝句,根本就没打算寄出去,只是因为思念爱妻太甚,在自言自语、寄托哀思而已。或者他认为他写的这封信、这份情义,王氏在另一个世界必定能够收到、看到,然后托梦给他,告诉他,她在那边一切都好。或者什么也不用说,就这样互相默默地看着对方,就像苏轼在《江城子》里描述的那样: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其实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思念、有些情义或许是可以跨越距离与生死的鸿沟的,只要你信,它就可以。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2986.html

相关推荐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原文讲的是: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亡齐国。其中有个人趁机..

杂文 2025-08-04

历史故事《灵芝闹剧》

大约是1558年的秋天,已经在龙椅上坐了36年的嘉靖皇帝,在庆祝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份礼物是由181棵灵芝组成的巨大的芝山。这些灵芝天然生成,棵棵鲜活。最大的几棵,直径在60厘米以上。照例,..

历史故事 2025-08-01

历史故事《特别的送行》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在家里,我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从孩子16岁起,他就让孩子们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罗斯福的三儿子小富兰克林罗斯福20岁去英国旅行,为了买一匹好马,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周裕常,1932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核工业水冶纯化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二七二厂中央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等职务。主持二七二厂科研工作时,对许多重大的技..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名将的“牛肉令”》

白起是战国时的秦国名将。一次伏击战前,白起忽然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将士只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这道命令一下达,众将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白将军连吃的饭菜都要经管,未免太小题大做。..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越单纯,越强大》

他是皇族贵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他有家学渊源,他的曾曾曾祖父朱权就是一位奇才,在经史、医学、佛学、道教和茶道方面都有相当深的造诣,同时精通音律和戏剧创作。祖父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兼画家,..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压舱底的“宝物”》

陆绩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官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任回故里时,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这让开船送他的艄公十分为难:这船我不能开,途中定会遭遇不测。陆绩疑惑:能有何不测呢?艄公说: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大..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一半鸽子一半蛇》

做人最起码的规则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有鸽子的纯真和蛇的狡黠。鸽子的温顺是表象的,并不意味着同小人同流合污,而是一种麻痹小人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贯彻自己的原则。丁谓诡..

历史故事 2025-07-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