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大师只说家常话》

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却大都不爱显摆,哗众取宠,亦不去故弄玄虚,引经据典。他们多喜说家常话,爱吃家常饭,倾心于过家常日子,做家常人。

恺撒乃军事大师,打仗奇才,文笔也是一绝,他写的《高卢战记》,叙事翔实家常,文笔清晰简朴,是世界名着。公元前47年,恺撒率大军经过一番激战,平定了帕尔纳凯斯的叛乱。大获全胜后用家常话给罗马元老院报捷:我来了,我见了,我胜了。成为史上最简短也最着名的捷报。

诗歌大师白居易,人称诗魔。他崇尚的诗风就是说家常话,明白务实。据说,他每次诗成之后,总是先念给老妇们听,若听不懂,就拿回来修改,直到她们能听懂为止。老妪能解,妇孺皆知,即是对他的高度评价,史上独一无二。《长恨歌》之所以比《春江花月夜》影响要大得多,就得益于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鲁迅是文学大师,学富五车,着作等身,能写漂亮典雅的文言文,但他在遗嘱中却句句都是家常话: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不得因为丧事,收取别人的钱,不过老朋友可以例外;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白话文大师胡适,曾留学多年,学贯中西,有几十个博士头衔,但他却从不故作高深,言必称希腊,而是喜欢用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家常话来交流。他的演讲明明白白,观众都能听懂;他的着作清清爽爽,读者皆可理解。无怪乎那么多人喜欢炫耀说我的朋友胡适之。

钱钟书是学问大师,精通国学也熟悉西学,他固有汪洋恣肆高深莫测的《管锥编》面世,但更喜欢用家常话与人交流。他把婚姻说成围城,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为拒绝采访,说你觉得鸡蛋好也不必见母鸡;不想去参加应酬,就说那是不三不四的人,吃不明不白的饭,辛辣而形象,幽默而接地气,令人忍俊不禁。

大师爱说家常话,是因为他们深谙此理:让人听懂是说话的最高境界,因而怎么清楚怎么说,怎么明白怎么讲。其次,他们的水平与学问已经得到证实,无须再用大话、套话、故作高深的话来唬人。再次,他们明白,真理是朴实、简明、直通人心的,不必要那么花哨的语言,烦琐的术语,绕那么多圈子,只要有话好好说就行了。

家常饭菜养人胃肠,吃得饱,吃得香;家常话语受人欢迎,记得住,传得开。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2476.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穿越到宋朝的一天》

历史故事《穿越到宋朝的一天》

许多人写文章引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但又有人考证过,这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汤因比并未说过此话。不管他是否这么说过,此话的广为传播,倒也说明了生活在宋朝之说确..

历史故事 2025-10-27

历史故事《咸丰凭什么胜出?》

封建王朝宫斗激烈,可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却能从那么多皇子中胜出,究竟凭的啥?咸丰是个早产儿,体质非常差,小时候把腿也给摔瘸了,脸上还有麻子,外在形象毫无优势,就连他的父亲道光皇帝最喜欢的孩子都是六皇子(..

历史故事 2025-10-27

历史故事《大唐李白》

李白的出生地我没有去过,却很想去。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城市托克马克,在这座雪水滋养、风物宜人的优美小城里,大唐帝国的绝代风华想必早已风流云散,如今它已经变成一座中亚与俄罗斯风格混搭的城市。但是,早在汉武..

历史故事 2025-10-27

历史故事《朱升的远见》

朱升是明代的开国谋臣,他的谋略远见和智慧才能,为朱元璋成就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明太祖朱元璋对朱升非常信任,视之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时常跟他商讨军政方略。朱元璋在刚刚兴兵起义的时候,早就听说了朱升的大名,..

历史故事 2025-10-27

历史故事《宋代人夏天吃什么》

历史故事《宋代人夏天吃什么》

夏天,躲进冰箱的想法又冒了出来。夏天到底吃什么才能有胃口啊?宋代人此刻坐不住了,上来就给你报菜名: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

历史故事 2025-10-26

历史故事《帝王家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两三千年前便已存在。在古老的《周易》一书中,便提到有毒肉制品,其中第21卦噬嗑中63条称,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意思是吃腊肉中毒,小有不适无大灾。由此可知,因问题食品而造成的..

历史故事 2025-10-26

历史故事《唐朝的另一起“玄武门之变”》

历史故事《唐朝的另一起“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下聚集了500羽林军历史上最有名的玄武门位于长安(现今的西安),李世民在此主导了玄武门之变。而事实上,洛阳玄武门的故事同样精彩。神龙元年(705年),李显与张柬之等宰辅重臣正是从这道城门杀入大内,逼迫..

历史故事 2025-10-26

历史故事《鲁迅的“白象”绰号》

最早把鲁迅比喻为白象的是林语堂。1926年7月,在厦门大学任文科主任的林语堂邀请鲁迅到厦门大学教书,9月,鲁迅即南下。1928年12月,林语堂写了一篇文章《鲁迅》:那地方的四周是中国人的公共坟地鲁迅在这种地方实在..

历史故事 2025-10-26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