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同中国建交的多为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大多尚未独立。在这种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周恩来提出:外贸是外交的触角,外贸先行,积极配合外交活动,推动新中国同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的突破。其中,父亲雷任民亲历了中国与摩洛哥的建交过程。
周恩来亲自出面说明原因
1957年9月,摩洛哥政府派出第一个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任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的雷任民具体负责中方的谈判工作。谈判中,双方就摩洛哥向中国出口的货单达成了协议,但由于摩洛哥政府当时同台湾签有贸易协定,中方没有同意摩方关于签订双方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要求。周恩来亲自出面说明了原因。
周恩来年谱记载:10月13日,接见摩洛哥贸易代表团,指出我们在一切国际会议上、文件上都要反对***。鉴于摩洛哥与台湾有贸易关系,我国这次不能同摩洛哥签订贸易协定。
会见中,周恩来还关心地询问摩洛哥客人,你们能自己种植茶叶吗?摩洛哥团长说,这次中国政府送给我们一些茶叶种子,准备带回国试种。周恩来说,你们可以派专家来中国学习茶叶种植。
购买磷灰石促进两国关系
行前,周恩来给雷任民的指示是看形势办事。据此,雷任民主持制定了出访方案,提出三项任务:友好访问,签订两国政府间贸易协定,试探建交。
1958年10月2日,雷任民率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抵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摩洛哥政府对中国贸易代表团来访十分重视。谈判前,副首相兼国民经济大臣布阿比德及贸易外交等部门的官员分别对雷任民表示,希望中方从政治上考虑,多买摩洛哥的磷酸盐。
磷灰石(磷酸盐矿物总称)采矿业是摩洛哥的支柱产业,出口收入在国家预算中占相当比重。了解情况后,雷任民对磷灰石贸易的可行性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进口磷灰石虽然存在运费昂贵等问题,但完全有办法变通解决。从政治上考虑,购买磷灰石也是促进两国关系的关键之一。考虑成熟后,雷任民做出购买50万吨磷灰石的决定,摩洛哥获悉后大喜过望,双方的贸易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
10月27日,雷任民同摩洛哥代表团团长、副外交大臣布塞塔签署两国政府间第一个贸易协定。这一协定充分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得到摩洛哥各界和媒体的热烈好评。
看形势办事
建交谈判中,雷任民反复强调,中国的态度是耐心等待,不急不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并特别说明,买磷灰石和建交是两回事,如果摩洛哥有困难,不必勉强,我们可以等待。摩洛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诚意,建交谈判进行得愉快顺利。
1958年11月1日,雷任民与摩洛哥政府代表在中摩两国建交联合公报上签字,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50万吨磷灰石的昂贵运费是怎么解决的?雷任民说:总理问我怎么办?我说,早有打算。买磷灰石时,就没打算直接运回中国。而是先运到欧洲某一个国家,加工成国内农业需要的磷肥,再运回中国。算过一笔账,50万吨磷灰石运到中国要多少运费,运到欧洲加工成磷肥要多少加工费,再运回中国要多少运费。这样算完账,也比我们从欧洲买磷肥便宜。总理对这个方案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