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铁血雄关万全卫》

万全卫城是军镇卫所,历史上从未被攻破过,我浮想联翩,想写个关于古代战争和守城将帅们风采的故事。城固不如人心固,兵强不如志气强,即使朝中勾心斗角,边关将士们从未动摇过。他们保卫的,不只是皇族荣耀,还有身后的家国和桑梓的父老。我愿以这个小故事,来遥祭那些铁血英风的祖先们。

一、山雨欲来

大明景泰二年,七十二骑瓦剌骑兵护送着明英宗朱祁镇,来到了号称长城九边最险峻的所在万全卫所,开始叫门。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土木之变说起。瓦剌首领也先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俘虏了朱祁镇,并将其带回到漠北草原。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仓促称帝,也就是明代宗。如此,也先见明英宗没什么用处了,就想送其回大明。

当时万全卫最高军事长官是指挥使江克边,此刻,正和弟弟千户江克远并肩站立城头,看着城内江克远的三个孩子嬉闹。江氏两兄弟都不到三十岁,不过江指挥使至今未成家,反倒是弟弟后来居上,都有三个孩子了。也正因为这个,江克边对这三个孩子视如己出。

报!皇上,不,太上皇在瓦剌兵护送下要求入城,这是他们送来的书信!探马匆匆将书信呈上。

江克边看完,还没说话,弟弟江克远就说了:这城门,开不得啊,万一瓦剌兵进来,来个里应外合??

江克边闻言哈哈大笑:区区七十二骑兵,哪能撼动我这万全卫!江克远压低了嗓子,轻声说:可当今皇上,只怕不喜欢太上皇回京啊。

江克边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难道眼睁睁看着明英宗待在城外?思来想去,他一挥手,开城!迎接太上皇。瓦剌兵嘛,克远,你带他们到外城的馆驿休息,要严密监视!另外,派人骑快马八百里加急,进京将此事报告皇上!

七十二骑瓦剌兵簇拥着明英宗进入万全卫城,远处山坳里,立刻有人飞奔报告给了在野狐岭的也先。这一次,也先率兵十万,悄悄跟在后面。他当然不是为了护送朱祁镇,而是要趁势拿下万全卫。万全卫城是京师门户,紧紧扼着漠北草原南下的咽喉。

如果拿下卫城,四百里外的京城将是他也先的后花园;不然的话,去京城不得不绕道鸡鸣山,路途变成了上千里,大明朝便有时间调兵应对。

有属下问道:首领,不是说要修好吗?怎么又要夺城?

也先一笑:好要修,城也要夺。你想,大明一下有了两个皇上,会不会乱?拿下万全卫,大明朝还不是囊中之物?

在属下恭维声中,踌躇满志的也先抬眼望向远处的万全卫,只见城头黑云笼罩,好像要下雨了。他扬起马鞭喃喃道:山雨欲来,想必城头观雨的景致一定不错吧!

二、黑衣杀手

朱祁镇住进迎宾馆,江克边前来问候。他正要行君臣大礼,朱祁镇拦住了他,我现在不是皇上啦,是个罪人。土木堡几十万人因我而死,我受不起你如此大礼啊。

这话倒没错,但江克边不敢回言,只说请太上皇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一早回京。朱祁镇问起万全卫的守备江福现在哪里,江克边回答:江福乃是家父,他,已经阵亡了。

原来,随朱祁镇一同被俘的,还有随身太监喜宁。喜宁是个没骨头的人,吐了不少机密,给大明边防守卫带来不少麻烦。朱祁镇就以回京送信为名,遣送喜宁回大明。正是在万全卫,守备江福抓了喜宁,绝了这个后患。不久,江福就被瓦剌人报复,死在了战场上,江氏兄弟俩才升了军职,镇守在此。

朱祁镇很是感慨,拿出一枚随身玉佩赏了江克边。江克边跪下谢了恩,告辞出来。天色已晚,但他不敢回家休息,而是在迎宾馆周围巡逻,今晚是万万不能出事的。

转过街角,江克边忽然看见有七八个黑衣蒙面人,手里拿着涂了黑漆的钢刀,在爬迎宾馆外墙。他立即大喝一声:有刺客!蒙面人一惊,其中一个奔江克边而来,其余人爬墙而入,但已惊动迎宾馆的守卫,双方杀在一起。

江克边越打越心惊,眼前蒙面人他太熟悉了,不由低声怒道:克远,怎么是你?随手一抓,抓掉了对方的面巾。

果然是江克远,他喃喃道:京师的锦衣卫已经到了,他们传了皇上口谕,要我带路杀太上皇。我本不想来,可我有三个孩子??江克边低声问:你怎么不告诉我?

江克远苦笑道:这事儿就是个烫手山芋,一个不好就可能被灭口,怎能拉你下水?这时院内的蒙面人都被杀了,门一开,几名守卫举着火把出来,一眼看到穿黑衣的江克远,不由诧异道:江千户?你??

江克远一捂脸,向黑暗中逃去,江克边紧紧追赶。一直到了江克远家,江克边才掏出银票递了出去:你赶紧带着弟妹和孩子逃吧,有多远跑多远,刚才露了脸,恐怕是难活命了。

江克远返回身,抱住哥哥,泪就流了下来。随后,他进屋唤出妻儿,匆匆出城而去。江克边目送弟弟一家离去,又赶往迎宾馆,想安抚一下朱祁镇。这时,天已蒙蒙亮了。

要进门还没进的时候,江克边忽然听到城外喊杀连天,他急忙赶往外城,只见那七十二名瓦剌兵正在开城门,而城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瓦剌兵。

三、兵临城下

万全卫城的城墙分三层,外有外城,内有内城,最里面是瓮城。瓦剌兵住的馆驿在外城内城之间,本来由千户江克远带兵监视,可他奉命去杀朱祁镇,结果被瓦剌兵钻了空子。

江克边一看情势,知道外城守不住了,急令士卒退守里城。也先跨马而入,举着马鞭遥指江克边:江指挥,你那五千多人,我这十万大军,乖乖归降,我给你个官做。

江克边怒斥:书信上不是说要修好吗?怎么又来偷袭?

也先哈哈一笑:我送你们的皇帝回京,难道就不该收点好处?万全卫,就当送给我的大礼吧。

江克边呸了一口:言而无信!万全卫自建城以来,从未被攻破过,你想攻只管来攻!

也先阴恻恻地一笑: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迎接朱祁镇入城,当今皇上能容得下你吗?归降才是你最好的出路!

江克边不怒反笑:我江家世代保家卫国,不知道投降!还有,家父的仇还没报呢!

也先知道多说无用,挥手下令攻城。万全卫城,驻兵五千六百人,对上十万瓦剌军,可以说毫无胜算,但江克边心里明白,自己唯一取胜的机会,就是拖延时间,因为不管代宗心里如何不愿意,还是要派大军来迎接朱祁镇回京的,那时候,卫城就解围了。

也先把瓦剌军分成十几个部分,轮番攻城。忽然,一骑快马从瓦剌军背后杀来,也先还没闹明白怎么回事,这人已杀到了内城下。

江克边一看,却是弟弟江克远,急忙打开城门。江克远满身鲜血,不知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语调却很轻松:我的妻儿老小都安顿好了,就杀进来帮你守城。不然,我就不配姓江!以后无论哪个皇帝想杀我,随便!我保的是大明,是身后万全的百姓,死在战场才是我最好的归宿!此刻,已有瓦剌兵杀上内城墙,于是江克边一挥手,率军退守瓮城。

厮杀到晚间,瓮城之上死尸遍地,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而瓦剌军伤亡更大,也先杀红了眼,竟然挑灯夜战。江克边遥望东方京城的方向,心里暗道:锦衣卫来万全卫,半天即到,怎么大军快两天了还来不了?难道万全卫城要守不住了吗?

忽然,瓮城之上响起了欢呼声,朱祁镇竟然亲自上城来了。只见这位太上皇顶盔贯甲,手执长弓,大声疾呼:朕在土木堡被俘两年,受尽侮辱,今日,我要手刃仇敌,为大明几十万将士报仇雪恨!

这话激起了大明军的斗志,就连江克边也来了精神,他疾呼一声,和攻上城头的瓦剌兵展开肉搏。这已是最后的防线,一旦被攻破,身后的万全百姓就将暴露在屠刀之下!

也先踏着云梯登城,他知道,拿下万全卫只是时间问题,可是他心里却毫无胜利的喜悦,伤亡惨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样值吗?朱祁镇此时已经力软筋疲,也先忽然对他产生无边的厌恶,都是因为这个人,才有了这种糟糕的后果。想到这儿,他抽刀逼向了朱祁镇。

刀光一闪,却是江克边挡在了朱祁镇身前,被砍倒在地。江克边看一眼远处正在厮杀的弟弟江克远,断断续续地说:皇上,带黑衣人杀您的是我,上面有令??可您给的玉佩,唤醒了我的忠义之心。我和我弟弟长得像,火把又昏暗,守卫才认错了。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块蒙面黑巾晃了晃,倒地而亡。

四、雄关似铁

江克远泪如雨下,他很清楚,哥哥这么做,就是帮他洗脱罪名,让他全力守城,免除后顾之忧。他大喝一声杀向也先,却被也先部下拦住。朱祁镇目睹这种惨状,心胆俱裂。忽然,一滴雨点落入他的脖颈,雨水来了,他突然清醒了。他明白了黑衣人的来历,也明白了援军为什么不来,灵机一动大叫起来:朱祁镇死了,朱祁镇死了!

正在厮杀的瓦剌军信以为真,也跟着大叫起来,声音震天动地。忽然,黑漆漆的城外,出现了数不尽的火把,明朝援军终于来了。

战况急转直下,眼见攻城无望,也先带瓦剌军逃回漠北。当援军看到朱祁镇还活着,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代宗有令,只要朱祁镇还活着,就埋伏在城外,不可救援。可现在,只能冠冕堂皇地迎接先皇回京了。

不久,江克远因抗敌有功被擢升为万全卫指挥使,正三品。但他却毫无喜悦之情,在心里想着父亲江福、哥哥江克边的音容笑貌。

数百年的硝烟渐渐散去,在历史的记忆中,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敌,万全卫城从未被攻破过,故此被称为铁城。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660.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1、拒画民国时候,北京城有个六爷,任何古玩字画,只打眼里一过,他就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得了个一眼活的称号,就连洋人都有所耳闻。这天,六爷吃过了饭,躺在门前的躺椅上晒太阳,就看到那福一身破烂地走了过来。那..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1、算计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羊报》

民间故事《羊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旧时,黄河上游的兰州人如何向黄河下游的百姓传递汛情呢?他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1、大将军预警从前,在甘肃兰州府有三个拜把子兄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卢大、牛二、胡三..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1、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干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让帽妖离开汴京》

天禧二年五月五日,京城四周的田野里,小麦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阵阵麦香在京城的上空飘浮。满鼻孔的麦香让赵恒心情舒畅,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御书房,准备填一首有关割麦的词。宫女刚把墨研好,中使就急匆匆赶来,说:..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李赞元巧施苦肉计》

顺治十五年,大清官李赞元奉旨巡查淮南、淮北盐政。离盐运使衙门所在地扬州还有一百里,两淮盐运使恩图就派盐巡头目陈有道来接。陈有道来到李赞元车前,行礼完毕,又恭恭敬敬送上一张大红龙凤喜帖。李赞元接了喜帖打..

民间故事 2025-06-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