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吃的趣味》

吃真是有趣味的事情。

朋友刚从欧洲回来,以为她会一脸幸福地讲述欧洲历史,她却痛苦地说,不知道什么是饱,就知道天天饿,也不知道欧洲人这几百年是如何生活的,简直生不如死。

也有朋友在澳大利亚生活数年,回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吃得不习惯,再住下去就会精神崩溃,也是因为吃才回来一日三餐,的确离不开吃,哪有比中国人更会吃的民族?一个鱼香肉丝,要十五种调料,一个大厨一个味道,仅仅因为油温不一样,炒出来的菜就差之千里,更不用说那些宫廷菜和江湖菜了。

吃在中国发扬得如此光大,即使如动物内脏这样的东西,外国人肯定早早就扔了,但我们把它以酱油蒜蓉红焖后,再以生煸草头围边,吃起来肠软菜嫩,毫无腥气,是草根菜品中的极品。杜月笙平生最好这口儿,也许是因为和出身有关?贫贱出身的他,小时候哪里吃得着红烧肉。小时候培养的味蕾几乎跟定人的一生,到死也怀念母亲做的那碗热面汤,细碎的绿色小葱花漂上来,有香油点点滴滴,西红柿三四片,鸡蛋乖巧听话地卧在面里。那面,是前夜和好的面,已经筋道十足,被母亲用擀面杖一下下地拉长,以后漂洋过海多年,再也没有吃到过。

有个外国朋友,到后来放弃自己在国内培养好的味蕾,执意娶中国媳妇,并且定居四合院,吃卤煮火烧和褡裢烧饼,围着炭火的火锅吃涮羊肉,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他每次见我们都用不流利的中文说:中国人真是会生活,过着童话一样的日子。

每次去北京朋友家都要吃烤肉,肉当然要用祖传的刀切,坚决杜绝用机器切,完全是对吃和肉的一种尊重,每一刀下去,味道都不一样,然后江湖吃法是站在烤肉台子前,一脚蹬着板凳一手去烤肉,底下是热烈烈的果木,烤肉用果木烤出来才会香,有肉的原味我每次去都觉得仪式感非常强,有的时候形式决定内容,形而上一样有形而上的妙处。

于是中国餐馆开到世界各地,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餐馆。才不和外国人一样,不动烟火,几片粗面包,加点沙拉和黄油就是一顿饭,想想都会郁闷得发疯,做了中国人之后,再去做外国人,只在味蕾这一点上,就有无限的思乡情结。

吃在中国分的流派也异彩纷呈,有人爱川菜的火爆热闹,是刚刚热恋的小情侣;有人爱鲁菜的踏实温厚,一步一个脚印;广东菜清淡,但足以养人,是慢下来的爱情,一唱三叹,都有自己的韵律;徽菜是花间小令,一个人独行;到了东北菜,就会乱做一锅,什么都敢往锅里放,一大盆端上来,豪放得没有道理最喜欢家常菜,谁能把家常菜做成最生动的菜肴,那是菜中上品。那私家菜,是只属于自己的,带着祖传的好我小时候,有一家人做臭豆腐,祖上流传二百年了,自从卖臭豆腐的走过后,满街的臭,可是,真是好吃。臭豆腐在中国餐饮文化中和谐统一得让人佩服,似一对吵吵闹闹的小夫妻,离不开,可又彼此鸡吵鹅斗着,既甜蜜又苦涩,斗了一辈子,一回头,已经老了,老了,仍然吵我的爷爷奶奶已经九十有三,还吵着要离婚,我听着要笑,想起那块历久弥香的臭豆腐,只觉得生活这样充满了味道,真实的生活一定是又香又臭的。

人生也许就这样寡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帖,丝丝入扣,那所谓的山高水远,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哩。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178.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重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结果是,父母在身后..

文摘精选 2025-05-10

文摘精选《生存从跳崖开始》

在北极苔原繁殖的白颊黑雁,为了躲避狐狸等捕食者的威胁,通常会选择在极高的悬崖顶端筑巢,孵化幼鸟。但是,由于崖顶寸草不生,大鸟也不会衔来草叶喂养幼鸟,因此,刚出生的小白颊黑雁为了获得食物,就得面对生命中..

文摘精选 2025-05-10

文摘精选《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

文摘精选 2025-05-10

文摘精选《想听一句真诚的赞美怎么那么难》

最近,有个名叫陈安可的中国小女孩从海外火到了国内。这个钢琴小神童在澳大利亚的节目里,面对台下乌泱泱的外国观众,一点都没有怯场。虽然不懂英语,交流只能靠小哥哥翻译,陈安可却一直笑眯眯地和主持人有问有答,..

文摘精选 2025-05-10

文摘精选《大多数人的千篇一律》

作家斯蒂芬金是标签化社会的受害者,他从小喜欢写作,不同于人们将写作定义为温柔的、温暖的文字,他喜欢吸血鬼、僵尸、盗墓者、活死人12岁时,金写了第一本小说恐怖小说《陷阱与钟摆》,校长责骂他明明有才华,为什..

文摘精选 2025-05-10

文摘精选《这碗面,你付了多少钱》

某一次开座谈会,有机会和领导们坐在一起讨论中国的医疗。一位领导对我抱怨中国医疗的服务太差,并给我举了一个切身例子。他带家人去某医院看病,要拍片子,到了拍片子的楼层他找不到路,就问登记室的一位姑娘。姑娘..

文摘精选 2025-05-09

文摘精选《剑与刀》

在杂志上读及一则寓意深长的短文。作者忆述,当年求学时,校园中两名老师留给学生截然不同的印象。甲凶巴巴的,纪律极严,课堂内鸦雀无声,课后作业数不胜数,学生们背地里喊她母老虎,谈起她时都咬牙切齿。乙呢,刚..

文摘精选 2025-05-09

文摘精选《请帮你的孩子选一个体育偶像》

最近和一个哈佛毕业的年轻人讨论,美国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辍学,辍学里的人不仅有终成大器的精英,更多是失去方向的孩子。但为什么其中最有名的几个人有两个(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来自哈佛?她说,哈佛录取..

文摘精选 2025-05-09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