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全唐诗>从何而来》

有人说,唐诗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最大公约数。无论牙牙学语的儿童,还是两鬓斑斑的老人,谁都有几行烂熟于胸的诗句。

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人们不知道,这些佳句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全唐诗》以及精选出的《唐诗三百首》。

那么,《全唐诗》又从何而来?这就与一位名叫胡震亨的明代海盐人密不可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心慕汉文化的爱新觉罗玄烨认为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但是自北宋以来,只有选录,而无编辑唐诗集大成者,便令人编纂《全唐诗》。

《全唐诗》收录48900余首诗,涉及2200多位诗人。时隔久远,编纂唐诗集本来会是个浩大持久的工程,但仅仅一年多便完成了。究其原因,是有着胡震亨耗时十余年编成的唐诗集《唐音统签》作为重要底本。

清修《四库全书》着录《全唐诗》,按语里清楚地写着胡震亨的巨大贡献:《全唐诗》以胡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唐音统签》全书以十干为纪,从《甲签》至《癸签》共计1033卷,收录了当时传世的盛唐、中唐、晚唐,乃至五代的诗,还包括断篇零句、词曲、歌谣、谚语、酒令。

书中还给每位诗人留下了个人小传和文学评论,因此,也有了李白、杜甫并称。

除了唐诗,作者胡震亨对唐诗体裁变迁、比兴体格、字句声调等的研究见解也收入《唐音统签》。如在《唐音统签癸签》卷九中,胡震亨谈了李白的乐府诗: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

诗集体大思精,内容广博,博采众说,成一家言,是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着作。胡震亨,字孝辕,号遯叟。编一部唐诗集,是他50多岁时才作出的决定。胡震亨出生于海盐的书香世家,从小就博览群书,年轻时即科场得意,18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先后任合肥知县、定州知州、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等,在任期间多有善政。

明朝末年,辞官回乡的胡震亨,终于又能重拾自己漫卷诗书的少年梦想。此时,有一个现象让他十分揪心。唐朝人作的诗歌,前人编的诗集、诗选正在快速消失。古时候没有数据库,更没有搜索引擎,诗歌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代代传承,或者通过诗集、碑文石刻等记录,极易散落失传,发生张冠李戴、缺漏错讹更是常事。

比如稳坐大唐诗坛第一把交椅的李白,一生写了一万首诗歌,有多少首诗留了下来?结果令人沮丧,不及十分之一。

再说杜甫,活到58岁,流传下来的诗虽有1000多首,但40岁之前写的没几首。大概率还是没能流传下来,诗圣大半生的才华光芒都湮没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之中了。如果要开列这份不幸的名单,那还会有令人痛心扼腕的漫长一串:孟浩然、骆宾王、李商隐、王勃、张若虚、张继

胡震亨估算,到他所处的明代,唐诗至少失传了一半。这让钟爱诗书的他难以接受。于是,他决定以一己之力收集全天下散佚的唐诗,编一部详尽完整的唐诗集。虽然自己很快就要进入花甲之年,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先干起来再说吧。

年近花甲,以一己之力挑起这个担子,胡震亨是有底气的。首先,他有着毕生研究唐诗的功底。胡震亨自幼爱唐音,前半生专注于唐诗收集、整理、研究,从《唐音统签》里他对唐诗及作者的点评中可见一斑。比如他说:唐大历之后,五七言律尚可承接开元气象,只有排律有点不行,到了元稹和白居易方迎来中兴。中唐杨巨源,晚唐李商隐、李洞、陆龟蒙三家,杨则短韵,不失前矱,其他三家长篇的作品,词藻新颖,但题材限制了诗艺表达。其次,胡家富藏万卷。他父亲胡彭述留下了一个叫好古堂的藏书楼,等藏书传到他手里后,已经积累达万卷以上,而且多为珍贵的秘册异书。再说他本人,更是着作丰饶。他曾撰写《靖康咨鉴录》《读书杂记》《秘册汇函》《续文选》等地志、史评、选编,为编纂唐诗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后,胡震亨把自己关在藏书楼里忙活,遍翻与唐诗有关的各类书籍,认真抄录,一日三餐都由家人送来。单枪匹马,广搜博采,考订精赅十年书成,67岁的胡震亨扶卷长叹、老泪纵横。想必,千百年后的人们,不会再轻易遗忘那些永忆江湖的雨夜,仍能听到那穿透霜笼寒山的钟声吧

《唐音统签》堪称史上私人总集编纂之首。即便是网络发达的现代,要完成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临终前,胡震亨叮嘱子孙要好生保存,它是无数前人的心血,文化艺术的精华。幸运的是,《唐音统签》的刻本及抄补之足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很难想象,没有璀璨唐诗的中华文化的星空会怎样黯然失色。很难想象,没有胡震亨等唐诗摆渡人,会有多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千古佳句在光阴里消亡散尽。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705.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苏东坡巧拒谋官者》

宋哲宗元佑年间,博学多才的苏东坡经考后受命为翰林学士,即为主管朝廷文权兼为皇帝的顾问,权力很大。然而,虽说苏东坡以刚正廉洁、不搞营私舞弊而着称,但也不乏跑官、要官、陪官、耍官、换官、拍官、买官、赖官、..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甘拜下风的大夫》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人称齐襄公。政治家管仲、大夫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一日,齐襄公忽然杀害鲁桓公,他们预感到齐国将要发生大乱..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迁怒》

王济是西晋初年的名士,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堪称文武双全的人物,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他受到了同时代的孙楚的推重和佩服孙楚乃是恃才傲物之人,一般人是很难..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古代穷人都吃什么?》

历史故事《古代穷人都吃什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里,吃这一块一直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古人的伙食和现在自然没法比。如今我们顿顿有鱼有肉,柴米油盐一应俱全,那么,我国古人那会..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历史小故事:项羽拿破仑论等》

历史故事《历史小故事:项羽拿破仑论等》

项羽拿破仑论当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增加西学内容。有一次,某县学官出题时便想迎合旨意,因略知拿破仑与项羽一样是位失败的英雄,便命题为项羽拿破仑论。谁知考生多半不知拿破仑为何物。一位考生的八股文破题即云..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战俘请假》

那年,一战爆发,29岁的英国上尉罗伯特坎贝尔不幸成了德军的俘虏,被关进战俘营。两年后,罗伯特突然收到了一封家书,说他母亲病重,希望见他最后一面。罗伯特心急如焚,决定给德国皇帝写信,求他让自己回家探母。信..

历史故事 2025-10-28

历史故事《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

历史故事 2025-10-28

历史故事《“抄”出来的大学者》

虽然小时候的他家里比较贫困,但他很早就表现出对读书的兴趣。别的孩子在五六岁这样的年龄往往只知道吃和玩,而他却已经开始识字学习了。16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于是,他不得不放弃了跟..

历史故事 2025-10-28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