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司马迁的一封信》

《报任少卿书》是中国史学泰斗司马迁答复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秋天,太子刘据被江充陷害,于是怒杀江充而起兵,并召任安发北军协助他,任安受节而闭门不应。后来刘据事败而死,汉武帝却认为任安有二心,存心观望,立场不坚定,下令腰斩。

这时司马迁被腐刑已七八年了,复为中书令及太史,尊宠任职。因为两人有交情,所以写信责求他要推贤进士,积极为国家推举人才,隐约表露求他援救的意思,所以司马迁就回了这封信,说明他是刑余之人,不能推贤进士,无法进言借伸援手的苦衷。实际上也是借题发挥,写胸中块垒,以抒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后人就说:司马迁满腔的抑郁,发之而为《史记》,而作《史记》的满腔抑郁,发之而成这封信,所以识得这封信,便识得一部《史记》,因为他一生的心事,尽泄于此,所以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而信中反复说明,又委婉曲折,扣人心弦,令人一洒同情之泪。

全文大体可分六段:第一段是以概述来信的内容为发端,然后略述受刑的愤懑,以及未能听从进贤的原因,并述此时才答书的缘由。这段笼罩全篇可分三层,先述少卿来信,要他推贤进士,这是全篇议论的根由。再说明自己受刑身残,动辄得咎,说明他不适宜推荐贤士,点明全篇的主旨。最后才致回信稽延,又不得不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叙受刑后的心情,表明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先论说君子,然后落实作者身上,末了才点出不能推贤的原因,层层推进,很有条理。论君子提出修身、爱施、取与、耻辱、立名,为全文的纲领,在并列中特别侧重后两项,以宫刑之辱,为终身所悲愤;着述垂名,为一生之寄托。

第三段是追叙自己受辱,正是推贤而贾祸,乃畅言李陵降敌的始末,以见事情的是非曲直。前一段语多低沉,气势微弱,这一段语多慷慨,气势凌厉。就君子五纲来说,是重在爱施和取与,但不便明言,所以没有点出,但他救李陵就是爱施和与人以德。

第四段是议论处理就死之道,及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就所提君子五纲,是再针对耻辱者,勇之决而发。一开始跟前一段一样,说明有些事是世俗之人所不能了解,所以无法跟他们谈的,惟有知己才能畅叙。

第五段畅叙抱负,想着书垂名,再发挥立名者,行之极的旨趣。一开始说明立言可以不朽,而立言者大多因为意有郁结,为自己的名山之业预作伏笔。连举八例,而对左丘明和孙子,更作发挥,因为他们身体亏残,和自己相似。然后落实到他自己的着作,从态度到体例,再说到自己的心愿,如书可流传,名可不朽,那就前辱可偿,万死无悔。

最后一段重申宫刑之辱,萦回于心,于是从俗浮沉,归结于不得推贤进士的心意。说自己辱及先人,寝食难安,外人多谤议,乡党多耻笑,写内心苦痛,而又不得遁隐,只得随俗浮沉。推贤进士之务,事有不许,适足取辱,再以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以此慰友,亦以自励,一腔悲愤,至此阐尽。

读这封信,我们不但可以知道《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司马迁的写作心态,对我们欣赏《史记》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我们也由这封信,知道司马迁为撰写《史记》所付出的代价,也让我们了解所谓死有重于泰山,不只是轰轰烈烈慷慨就义而已。

就文章而言,气势壮阔,意旨凝厚,反复迂回,跌宕有致,最为人所赞美。清桐城派大家方苞说这篇文章:如山之出云,如水之赴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这篇文章之气势,实得自司马迁满腔抑郁之气,于是能雄奇横溢,苍劲沉着、极阳刚之美;而又宛转顿挫,反复萦回,备阴柔之妙。所以人称之为百代伟构,曾国藩誉为文家之王都。

司马迁的抑郁之气,是肇因于受腐刑之辱,司马迁忠君爱国,崇贤尚义,而遭此大辱,就其个人而言,是何其不幸!但后世也因此才能在他的《史记》中,见其雄奇之气、诙诡之趣、顿挫之笔、跌宕之姿、呜咽之声、吞吐之致。

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抑郁之气了解到:为什么历来宦官会擅权而残害忠良?会残暴而迷失人性?原来他们自惭形秽,意气难平,他们没有司马迁的才学,他们找不到寄托,抑郁之气没有出路,一旦大权在握,怎不弄得天下大乱?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703.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苏东坡巧拒谋官者》

宋哲宗元佑年间,博学多才的苏东坡经考后受命为翰林学士,即为主管朝廷文权兼为皇帝的顾问,权力很大。然而,虽说苏东坡以刚正廉洁、不搞营私舞弊而着称,但也不乏跑官、要官、陪官、耍官、换官、拍官、买官、赖官、..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甘拜下风的大夫》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人称齐襄公。政治家管仲、大夫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一日,齐襄公忽然杀害鲁桓公,他们预感到齐国将要发生大乱..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迁怒》

王济是西晋初年的名士,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堪称文武双全的人物,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他受到了同时代的孙楚的推重和佩服孙楚乃是恃才傲物之人,一般人是很难..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古代穷人都吃什么?》

历史故事《古代穷人都吃什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里,吃这一块一直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古人的伙食和现在自然没法比。如今我们顿顿有鱼有肉,柴米油盐一应俱全,那么,我国古人那会..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历史小故事:项羽拿破仑论等》

历史故事《历史小故事:项羽拿破仑论等》

项羽拿破仑论当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增加西学内容。有一次,某县学官出题时便想迎合旨意,因略知拿破仑与项羽一样是位失败的英雄,便命题为项羽拿破仑论。谁知考生多半不知拿破仑为何物。一位考生的八股文破题即云..

历史故事 2025-10-29

历史故事《战俘请假》

那年,一战爆发,29岁的英国上尉罗伯特坎贝尔不幸成了德军的俘虏,被关进战俘营。两年后,罗伯特突然收到了一封家书,说他母亲病重,希望见他最后一面。罗伯特心急如焚,决定给德国皇帝写信,求他让自己回家探母。信..

历史故事 2025-10-28

历史故事《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

历史故事 2025-10-28

历史故事《“抄”出来的大学者》

虽然小时候的他家里比较贫困,但他很早就表现出对读书的兴趣。别的孩子在五六岁这样的年龄往往只知道吃和玩,而他却已经开始识字学习了。16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于是,他不得不放弃了跟..

历史故事 2025-10-28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