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安石到底是邋遢还是讲究》

欧阳修特别寄望的后起之秀有两人:一个是王安石,另一个则是苏轼。对于这两个人,世人一直有着截然不同的印象:苏东坡,是热爱生活有品位的风流才子;王安石,是刚愎自负没品位的工作狂人。翻看宋人的笔记小说,关于王安石在生活中丢人现眼的故事不胜枚举。《邵氏闻见前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春日,王安石参加宫中举行的赏花钓鱼宴,结果糊里糊涂误吃了盛在金盆里的鱼饵。而且不是吃了一颗,而是一口气全部吃完了。《梦溪笔谈》里记载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据说王安石的脸特别黑。他手下的仆人都怀疑,王大人八成得了怪病,要不然,怎么脸色这么难看呢?于是大家找来医生,想要一探究竟。医生诊断后,给出了明确的结论:王大人没病,面色黑主要是因为太久没洗脸了。好家伙,王安石贵为朝廷重臣,这也忒不讲卫生了。

吃鱼食,不洗脸,听起来王安石是一个极其没有品位的人。但是三言二拍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那里面的王安石又是另一番样貌了。

话说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咐他,可以饮阳羡茶缓解病症。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需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因为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就拜托他下次探亲回京时,帮忙带一瓮瞿塘中峡水。

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抬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打开,随即命童儿茶灶生火,再取出银铫汲水烹煎。大功告成后,王安石轻啜一口,问道:此水何处取来?东坡答曰中峡。王安石笑道: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原来苏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为难,只得汲一瓮下峡水充之。

东坡不解地问: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老太师何以辨之?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名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二话不说,赶紧离席谢罪。

那么问题来了。王安石连鱼食都吃不出来,怎么却可以精确地辨水呢?苏东坡向来以精通茶事着称,可似乎比起王安石还略逊一筹?虽然都是小说家之言,不见得就是事实。但也起码反映出,王安石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王安石品位到底如何?我们不妨从他的茶诗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石城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寄茶与平甫》

平甫,即王安国,他是王安石的弟弟。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即是王安石给弟弟寄茶之事。王安石兄弟间,经常以茶传递感情,缓解思念之意。

王安国正在河南洛阳做官。得到御赐的好茶,王安石想到了与弟弟分享。石城,即石头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据说石头城下有好水,为历代爱茶人所珍重。王安石在这里向弟弟暗示,此茶甚佳,定要用好水对待才行。实话实说,不是爱茶人,写不出这样的诗句。金谷,在河南洛阳东北,当时的金谷是一座十分富丽堂皇的贵族大花园。王安石认为,花园并不是喝茶的好地方。

王安石这样说,不是因为不爱茶,而是因为太爱茶。花团锦簇,眼花缭乱,还如何静心品茶呢?所以他在写给平甫的诗中,才推崇石楼频啜而否定看花漫煎。毕竟,喝茶时的心境,真的很重要。

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实施新法。现代有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的改革家。但从南宋一直到清末,一般史学家都对他大肆批评,甚至把北宋的灭亡归结于王安石的变法。所以对于王安石的行为,也出现了很多妖魔化的说法。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像误食鱼饵不讲卫生这样的事情,很可能是新政反对派捏造出来的无稽之谈。

读了王安石的茶诗,更愿意相信吉川幸次郎先生的观点。一个嘱咐弟弟不要对花漫煎的爱茶人,又怎么会是一个没有品位的糙汉呢?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564.html

相关推荐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掩耳盗铃的历史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原文讲的是: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亡齐国。其中有个人趁机..

杂文 2025-08-04

王安石的诗句

遍地落花浑不扫。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欹眠似听朝鸡早。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红笺寄与添烦恼。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

诗歌作品 2025-08-03

历史故事《灵芝闹剧》

大约是1558年的秋天,已经在龙椅上坐了36年的嘉靖皇帝,在庆祝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份礼物是由181棵灵芝组成的巨大的芝山。这些灵芝天然生成,棵棵鲜活。最大的几棵,直径在60厘米以上。照例,..

历史故事 2025-08-01

历史故事《特别的送行》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在家里,我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从孩子16岁起,他就让孩子们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罗斯福的三儿子小富兰克林罗斯福20岁去英国旅行,为了买一匹好马,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历史故事《保密到“家”》

周裕常,1932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核工业水冶纯化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二七二厂中央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等职务。主持二七二厂科研工作时,对许多重大的技..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名将的“牛肉令”》

白起是战国时的秦国名将。一次伏击战前,白起忽然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将士只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这道命令一下达,众将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白将军连吃的饭菜都要经管,未免太小题大做。..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越单纯,越强大》

他是皇族贵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他有家学渊源,他的曾曾曾祖父朱权就是一位奇才,在经史、医学、佛学、道教和茶道方面都有相当深的造诣,同时精通音律和戏剧创作。祖父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兼画家,..

历史故事 2025-07-31

历史故事《压舱底的“宝物”》

陆绩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官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任回故里时,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这让开船送他的艄公十分为难:这船我不能开,途中定会遭遇不测。陆绩疑惑:能有何不测呢?艄公说: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大..

历史故事 2025-07-31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