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
2024-10-31 10:08 杂文
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正在展出由韦茨曼设计学院(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策划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Building in China: A Century of Dialogues on Modern Architecture)展览。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长达15英尺的展板,它展示了1918年至1941年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23名中国学生。一组黑白肖像照、他们的学位以及学习年份记录了宾大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的足迹,这些建筑先驱日后回到祖国,开辟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研究和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及教育。位于展板中央的林徽因是这些学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这批学生中唯一一位完成学业但未被授予宾大建筑学位的学生。
这个情况将被改变。将于2024年5月18日举行的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设计学院将向林徽因——这位被称为现代中国第一位也是最著名的女性建筑学家——颁发迟到的建筑学士学位。
1936年林徽因(左)和梁思成在北京天坛(照片来源: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
林徽因于1924年来到宾大,和她同行的包括她的一些同学及梁思成,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留学生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和长期合作伙伴。林徽因师从宾大建筑系著名教授保罗·菲利普·克雷特(Paul Philippe Cret),他也是宾大当时基于布扎体系的建筑项目(Beaux Arts-based architecture program)的负责人。此次“中国建造”展览,由韦茨曼设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林中杰、东南大学教授兼梓耘斋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童明、以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共同策展,彰显了20世纪上半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这一批中国留学生的成就和影响。这批学生归国后成为开启中国建筑行业和建筑教育的一代先驱,投身于建造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和乡镇,因此被誉为“第一代中国现代建筑师”。该展览首次于2022年在费城开幕,不仅回溯探讨了过去百年来中美之间关于现代建筑的跨文化对话,也展现了这些交流如何影响了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造”展览代表着韦茨曼设计学院教职员工和策展人长达二十余年的探索研究,展现了中西之间关于现代建筑和城市文化交流的成果,聚焦于中国现代建筑与宾大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也显示,林徽因当年注册入读宾大美术学课程,但她同时也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学课程的要求,除了一门不对女性学生开放的绘画课程,因为该课程包括男性模特写生。由于宾大建筑系专业直到1934年才开始对女生开放,美术学士学位是林徽因当时唯一的选择。然而,她不但选修了所有建筑设计课,学习了设计理论、绘画和建筑史,还担任了建筑设计的助教,并且她的学业表现优于她大多数同班男生,在她的成绩单上,许多课得到“卓越”(Distinguished)等级的评分。
尽管宾大美术学院(韦茨曼设计学院在20世纪的原名)从1934年开始为那些先前在宾大学习建筑学的女性补授建筑学学位,其中包括费城城市建设部第一任女主任乔治亚娜·波普·伊特曼(Georgiana Pope Yeatman),然而林徽因的情况仍然一直被忽视,即使她完成了比同时期其他女学生更多的建筑学课程。
1926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参加宾大建筑专业学生组织的“印象派之舞”活动(照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档案馆)
“从当时的记录来看,很明显林徽因想要学习建筑并成为一名建筑师,并且她后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她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兼佩利讲席教授弗里茨·斯坦纳 (Fritz Steiner) 说。他在2022年发起了调研和审阅程序,他表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是时候来纠正它了。”
林徽因在返回中国后的几十年里,她和梁思成一道工作,为重塑了中国的建筑史学、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建筑设计的走向。“当你来到美国时,每个人都知道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而当你去中国时,每个人都知道林和梁,”韦茨曼设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研究与教育教授基尼·伯奇(Genie Birch)说。
在他们的工作中,林徽因和梁思成将他们对于几千年中国建筑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崇敬与刚刚兴起的现代主义运动融为一体。他们努力记录和整理当时尚未被发现重视的中国古代建筑遗产,同时推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构建。“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我们将对许多古老的中国风格一无所知,” 林徽因的侄女、建筑师和艺术家林璎(Maya Lin)告诉《纽约时报》。
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创建了位于中国沈阳的东北大学和北京的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通过这些最早的建筑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建筑师和学者。在创建这两所大学建筑学的实践中,他们将塑造包豪斯等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设计理念转化为适合亚洲的新教学方式,尤其重视设计课教学和设计竞赛。正如林徽因在1925年刊登在《费城公共纪事报》(The Philadelphia Public Ledger)的一篇文章中所说,“我们必须学习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同时运用这些原理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
虽然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名字已经变得如此密不可分,但了解林徽因的人指出,作为女性,她必须面对和克服许多梁思成等男生无需面对的困难,林徽因也同时拥有着许多属于她自己的独特天分。例如,林的父亲在她刚刚开始宾大最后一年学业时去世,这使得她面临不得不放弃学业提前回国的可能。当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定居并开始建立新的家庭生活以后,中国的传统也迫使她把很多精力投入在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上,这也限制了她写作或野外考察的时间和活动。
然而,即使面对困境,林徽因也没有屈服。正如林和梁的女儿梁再冰所说,“我的母亲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她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学家。即使是在战争中最艰难的岁月,我也曾听到卧病在床的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对我父亲梁思成说‘不要放弃我们的研究!’”
林徽因
除了在建筑方面的非凡天赋之外,林徽因还因其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成就而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代表人物。她的文学艺术爱好、以及其天赋与无穷的创造力也渗透到她的设计理念和对建筑设计的热爱中。说到林徽因持久的影响力,宾大建筑档案馆馆长威廉·惠特克(William Whitaker)说,“林在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时勇敢无畏,她积极与世界交流的态度值得极大的尊重。”
自从林徽因来到宾大的近一个世纪以来,她的后代持续关注其母校的发展。得知宾大决定追授林徽因学位的消息后,她的家人都表达了骄傲、感激和喜悦的心情。“林徽因一直是我们家庭的楷模,作为她的后代,我们钦佩并欣赏她在追求艺术梦想时的无畏精神,”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说。“百年之后,看到她能够获得母校这般认可和荣誉,我们家人深受鼓舞也倍感自豪,愿我们的前辈林徽因地下有知。”
更新于:7天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