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朝的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不第后赋菊》,是唐朝人黄巢落第后作的。

唐朝流行牡丹,黄巢却偏偏爱菊。他通过咏菊,托物言志,发出了力图改变命运的豪情壮志。其实,黄巢家生活富裕,祖上几代都是盐贩子。但在晚唐,贩私盐是非法的买卖。若在初唐,他家的买卖却是合法的。

唐朝前,食盐生意被官府垄断的情况不少,但大都只是一种应急的临时政策。隋朝初年,天下逐渐安定,官府开放禁令,直到唐朝中期,私人采盐贩卖,都是合法行为,只要缴纳市税。

唐朝的盐,产量很大。从南到北的沿海地区,都有海盐出产,河东、关内等区域还广泛分布着盐池,四川的井盐也很出名。唐朝前期,官府也管理着一些盐池,但主要用于满足军国之需。

唐玄宗当了皇帝后,事业心很强,常年对外征战,军费开支大,就听了大臣建议,在一些盐池设立了盐池使,征收盐税。不过,百姓用盐没有受到太大波及。诗仙李白,口味便偏咸。有一年,他游历到了宋州(今河南商丘),便以鲜红的杨梅蘸上雪白的吴盐,当作上好的下酒菜。

不过,唐朝百姓能轻易吃上盐的日子很快便结束了。安史之乱让唐朝财政陷入困境,唐肃宗继位后,急需资金平乱,如何创收,成了大难题。这时,一位复姓第五、名琦的理财专家提了个建议:把食盐的经营权收归官府。

与加征人头税相比,这种法子更狠。户籍人口变数大,流民和黑户不少,但盐人人都得吃,官府转手过程中,把税加到盐价中,这样,税收了上来,还不必担心税源问题。唐肃宗心里犯嘀咕:发这样的财厚道吗?大臣解释,颜真卿在沧州和叛军交战,就使用了这法子筹集军费,效果很好。而且,食盐专卖不是唐朝人发明的,而是老祖宗的经验:

春秋时期,齐桓公手下名相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的思想,海,就是用海水煮盐。食盐由民间制作,官府收购、出售,齐国很快富了起来,齐桓公因此成就霸业。后来的汉武帝,常年对外征战,为了创收,任命桑弘羊理财,搞了个笼盐铁,盐由官府收购、销售。最终,汉武帝成了一代雄主。如今,皇上您要挽狂澜于既倒,自然也要采取非常举措。

唐肃宗一听,说得对。于是,乾元元年(758),第五琦主持改革,创造了榷盐法。就是产盐地设盐官,盐民编入亭户,免其徭役,但产的盐都由官府统一收购、销售,禁止私卖。榷盐法让唐肃宗很满意,推行仅仅一年,便增加了40万贯收入。

但这一方法缺陷明显,从生产、运转,再到最后零售,都由官府操作,经营成本高,开支大得不行。所以,过了几年的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刘晏当了盐铁使,再次改革:直接将盐税加入盐价,批发给官府认为靠谱的商人,再由商人卖给普通消费者,官府省事不少。

搞批发的改革很成功,十几年间,盐业收入增至600余万缗,史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盐业完全成了唐朝财政收入的支柱。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能起死回生,盐业功不可没。唐朝统治者也发现:掌握了盐业,就等于掌握了一座金山呀!

此后,食盐专卖,便成了唐朝的定制。这些从官府售出的盐叫官盐,合法,但特别贵。比如第五琦改革,《新唐书》都忍不住吐槽: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本来,老百姓花10文钱就能买一斗盐,结果他一改革,盐价暴涨10倍。刘晏改革,让商人当二道贩子,盐商又得捞一笔,价格再次暴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长安每斗盐涨至400文钱。盐的成本不高,可统治者一搅和,却成了天价盐。

食盐生意被垄断,很多盐商因此成了暴发户。白居易写过一首《盐商妇》,讲一个平常人家女子,嫁给了盐商,过上了奢侈生活。白居易感慨:盐商本是皇帝手下的打工人,但他们老奸巨猾,自己赚的比给老板的还多。很明显,白居易是在抨击盐商通过特权牟取暴利。

诗的最后,白居易还意味深长地说:好衣美食有来处,亦须惭愧桑弘羊。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盐商有好衣美食,还得感谢人家桑弘羊啊。桑弘羊在汉朝搞食盐专营,时间很久远。但也不是汉朝才有桑弘羊,大唐王朝也有呀,不然盐商哪能这般敛财?

羊毛出在羊身上。与盐商奢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姓的穷困。官府抬高盐价批发给商人,商人要牟利,自然要转嫁给百姓。韩愈写过一篇《论变盐法事宜状》,据记载来看,当时有钱买盐的人,只有十之二三。大多数人,只能用杂物和粮食换盐,有时数斗谷子,才换得一斗盐。有些吃不起盐的穷苦人家,只好天天吃清水煮野菜。

百姓买不起盐,总得想法子。既然有市场需求,就有人铤而走险,私盐开始泛滥。官盐价格昂贵,私盐即使打五折,盐枭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老百姓也肯定愿意去买盐枭走私的廉价盐。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159.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多疑必有祸》

崇祯皇帝一天在后花园散步,无意中听到田贵妃在独自弹琴。当时会弹琴的往往是在青楼谋生的穷苦女性。崇祯皇帝听了田贵妃的琴声后,心里就开始怀疑她的出身,便旁敲侧击地问田贵妃琴艺是跟谁学的。田贵妃实话实说,告..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两桩“一言害多命”事件》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两桩“一言害多命”事件》

一句口无遮拦害死三个人清代学者慵讷居士在《咫闻录》中写乾隆年间温州一事,某家有俩儿子,老大已经讨了媳妇,老二刚成年,对男女之事半懂不懂的,性情顽劣。长子外出几天办事,时值天暑酷热,汗如蛤浆,腥臊难闻。..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一触即发核战争》

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而核战争更可怕。曾经有一次,人类走在核战争边缘,情势一触即发,但由于一个人的勇气而止息了。20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剑拔弩张。1983年9月26日凌晨时分,苏联警报系统骤然尖叫,屏幕..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名人小故事:巴金父子“扯皮”等》

历史故事《名人小故事:巴金父子“扯皮”等》

巴金父子扯皮巴金的儿子小棠和父亲一样,外表看着沉稳,内心相当幽默。有一年,小棠坐车去看父亲,钱包不慎在车上被偷了。到了巴金那儿,小棠说了钱包被偷的事,然后赖到巴金头上,说:老巴金,赔我钱。巴金可不糊涂..

历史故事 2025-11-02

历史故事《遵守时间》

曾任美国第39任总统的卡特是一个遵守时间的人。卡特年轻时,有一次,认识了一个女孩儿,彼此都很有好感,于是,两个人就约定了时间第二天在公园里约会。第二天,卡特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公园里。半个小时过..

历史故事 2025-11-01

历史故事《包拯审鹅案》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贤臣,他性情刚直,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而且也很有智慧,人们亲切地称他包公。那还是包公在枣阳当县令的时候,一日,包公坐在大堂批阅诉状,突然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抬头一看,见一个后生和一个乡..

历史故事 2025-11-01

历史故事《不同的胸襟,不同的结局》

历史波澜壮阔,留下许多故事,令今人唏嘘感慨。先说两个故事:有一年,汉赵帝国平西将军赵染率兵进攻晋帝国首都长安,晋帝国太尉索綝率领人马前来抵御敌军。赵染认为索綝不是自己的对手,没把他当回事。长史鲁徽见状..

历史故事 2025-11-01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