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蔡元培:照亮一个时代的光》

一、

1917年1月4日,北京下起了雪,天很冷,路上行人匆匆。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北京大学门口,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戴着眼镜、穿着长衫、身材消瘦的人。他是蔡元培,新上任的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按照惯例,十几个校役侧立两旁,齐刷刷向他鞠躬致敬,空气变得很凝重。突然,他扭过身来,将腰深深地弯下去,给校役们鞠了一躬。校役们呆住了,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待遇。那时候,北京大学校长可是内阁大臣、衙门的大官员,根本不把校役这些下人放在眼里。

蔡元培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27岁是翰林,是当过***的教育总长、敢和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拍板决裂的书生,是那个时代地位最高的读书人。

可是在他眼里,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政府高官,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人,在人格上就应该是独立平等的,都应该有独立的尊严。蔡先生这一鞠躬,就是读书人最大的修为。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职典礼上正式发表演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

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这个演说直接为大学教育定了基调。在场的师生为之一振,大家开始议论:蔡先生这是要和积累多年的陋习决战啊!是的,他们猜对了。蔡元培来北大上任,就是要把大学教育的陋习连根拔起。

大学不是混毕业证的地方,更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而是做学问的地方,是为国家提供有识人才的地方,只有扎实的学问才能带领中国走向未来。

二、

蔡元培上任之前,北大已经走马上任了几位校长:严复、何燏时、胡仁源,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读书人。可当时的北大是衙门学校,乌烟瘴气。来此求学的多为官僚纨绔子弟,只为混张文凭,毕业之后,靠文凭升官发财。当时的北大被称为官僚养成所。

在校园,大家管出身官宦之家的公子叫老爷,公子们上课还带着听差,上课铃响了,仆人去叫:请老爷上课!上体育课,教员们喊:老爷们右转,开步走!下课了,老爷们就成群结队跑到妓院吃花酒、打麻将。

蔡元培刚上任没几天,教员张思秋拿来上学期的考勤记录。

怎么缺勤的这么多啊?

蔡先生,这几个缺勤的我们也管不了啊!这是段祺瑞大谋士徐树铮的外甥,这是大总统黎元洪的亲侄子!缺课的老师是英法公使亲自指派的教员克德莱!我们得罪不起呀!

克德莱是英法公使指派的教员,他和徐佩铣、燕瑞博几个外国教员不好好教课,整天钻进八大胡同的妓院喝花酒,还美其名曰探艳团!把校风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蔡元培当即拍案而起:开除!

凡无学识、误人子弟之中外教员,一律开缺,永不延聘!

要知道,蔡先生这个决定,得罪的可是整个中国都不敢得罪的英法帝国,克德莱找来英国公使朱尔典质问蔡元培,蔡元培并不买账。

蔡元培冷冷一笑,横眉冷对。朱尔典就用外交手段,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外交总长伍廷芳给蔡元培写了几封信,劝他向外国人低头。

蔡元培只回了一封,赫然写道:本校辞退教员全是照规矩办事,丝毫没有什么不妥。要是克德莱想打官司,那就悉听尊便。

三、

1916年12月20日,蔡元培还没到北京大学赴任,就一个人跑到北京西河沿中西旅社,拜访一位来自安徽的年轻人。那位年轻人看上去很不靠谱,每天除了睡懒觉,就是到处玩。

这个年轻人就是陈独秀,蔡元培知道他有晚睡迟起的习惯,就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等。可陈独秀根本就不想去北大教书,只想回上海继续办《新青年》。

蔡元培就说:你可以把《新青年》杂志办到北大校园啊。还对陈独秀说:你可以来当文科学长。

1917年,梁漱溟24岁,发表过几篇论文,听说蔡先生在北大当校长,就把论文寄给蔡先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北大读书。蔡元培约他到校长室:你的才华可以到北大当老师。

梁漱溟说:蔡先生,可是我只有初中学历。

你可以来的,就当学术探讨交流好了。就这样,梁漱溟到了北大任教,成为一代大师。

梁先生到了晚年,还感谢蔡先生:没有蔡先生,就没有我梁漱溟。

有一位怪学问家叫张竞生,搞了一本奇书,叫《性史》,把房事当成一门正式的学问做研究,被当时人们大骂伤风败俗,有辱斯文。到了蔡元培这里,就一句话:张先生的研究蛮好的,他可以来北大教哲学。

这就是蔡元培办教育的魄力。

在蔡元培眼里,学历不重要,背景不重要,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是有学问的读书人,有修为,讲道德,有治学决心,我就敢破格任用。

在他眼里,才华是读书人的通行证,真才实学才是读书人的脸面。

四、

蔡元培刚到北大赴任,就在校门口贴上了任命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的公告。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北大学生冯友兰却看懂了:陈独秀是那个时代最激进的青年,是敢说我不在研究室,就在监狱的大知识分子。

蔡先生不单带来了陈独秀,还把争论也带到了北大。

当年的北大,既有陈独秀这样激进青年人办的《新青年》,也有以国学大师黄侃为首的守旧派办的杂志《国故》。陈独秀大谈民主、自由、解放,黄侃等人向往魏晋风流,大谈魏晋玄学。

钱玄同上课大谈白话文的推广,隔壁课堂上的黄侃骂声不绝,一堂40分钟的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批判白话文。

胡适大力推广白话文,黄侃就对着干。有一次在课堂上,黄先生举例:如果胡适太太死了,其家人电报一定是:你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这需要用十一个字,而文言文只需要四个字:妻丧速归。

胡适听闻,立刻回击,上课举的例子是:前几天,行政院邀请我做秘书,我拒绝了。如果用文言文肯定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用了十二个字,如果用白话文只需要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国学大师辜鸿铭是一位怪咖。都民国了,大清早亡了,他还穿着马褂,戴着瓜皮小帽子,留着辫子,像个腐朽不堪的前清遗老。学生取笑他,他就反击: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许多学生不理解,说蔡先生不该把这样的老古董带进北大这样的学校。蔡元培回复: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并不是让你们学他的复辟。

陈独秀称赞蔡先生: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当时的北大,群星璀璨,大师辈出,有27岁的胡博士胡适,有拖着辫子登北大讲台的辜鸿铭,有横眉冷对的鲁迅。这就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誓死扞卫学术上的争论,包容不同的意见,也包容异端。

五、

1919年5月,爱国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政府,结果事态演变成了打了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当即抓了三十多个学生,其中北大的学生占了一大半。

得知学生被抓,蔡元培从5月4日起一直没合眼,一直营救学生到5月7日,反复和政府磋商,甚至放了狠话:要治罪,治我一个人好了。他愿意用消瘦的身体,为手无寸铁的学生提供避难所。

如此有担当的校长,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蔡先生一个人了吧。

当学生被营救,蔡元培立即向北洋政府提出辞职。北京各个高校苦留蔡先生也是感天动地。北京各校代表开会决定,以北大全校师生名义,呈请政府挽留,北大罢课后援:蔡先生如一日不回,我们就一日不开课。蔡先生不留任,北大全体教职员一起辞职。

高校联盟代表团27人前往天津找蔡先生。到了天津,听说蔡先生已返回上海,又推举四位代表去上海找蔡先生,这一追就是一千多公里。这就是读书人的义薄云天,这就是读书人的惺惺相惜!

有如此人格魅力的校长,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蔡先生一个人了吧。

鲁迅性格乖张、孤傲,向来以不合群着称。北洋政府把他从北大裁了,他的生活变得非常窘迫。蔡元培倡导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而鲁迅倡导自由主义,两个人观点大相径庭。

鲁迅也曾点名批评蔡元培,说自己和蔡元培气味不投,说蔡先生是小仁小义,而蔡元培并不生气。

1927年,当鲁迅生活极为窘迫时,蔡元培知道了,又聘任他做大学院特约着作员,每月不用上班,给300块大洋。他只是不忍心看读书人受苦。

1932年,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日子过得极为艰难。蔡元培知道了,又托人给他安排到了商务印书馆工作。

许多知识分子说:真正心疼读书人的,真正有度量的读书人,全天下大概也只有蔡先生了。

六、

1915年,大哲学家冯友兰20岁,是从河南来到北大求学的学生。1918年,冯友兰要办一件事,需要北大校办开证明。

时间特别紧急,照正常手续办下来,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他放开了胆量,直接去见蔡校长。他进了校长的院子,院子一片寂静。校长室门虚掩着,没有一个保卫人员,没有服务人员,也没有秘书,只有校长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办公。

冯友兰进去说明来意,蔡先生就和蔼地说了句:这是好事,当然要批证明书。然后写了一个字条给他,让他拿到文学科去办。

冯友兰回忆: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没有校长架子,穿着长衫,贵为校长,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肃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办公室的门永远向学生敞开,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蔡先生一个人了吧。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前,北大就有招收旁听生的制度,需要旁听生支付一学期两元的旁听费。蔡先生一来,旁听制度就更加开放了。他说: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权利,大学应该是对外开放的。

蔡校长来了,北大不单有正式生、旁听生,还有偷听生。这些旁听生里有大作家丁玲、大作家茅盾、大作家沈从文、大作家瞿秋白,靠着旁听,许多学生成为了一代大家。

有个注册的旁听生叫曹靖华,他旁听俄语,后来成为着名的翻译家。每次说起蔡先生,他都深情地说:没有蔡先生,就没有我的翻译之路。我是蔡先生的学生。可以说,那时候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是蔡元培的学生。

马叙伦教授说:蔡先生在时的北大,校园有五公开:一是课堂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听;二是图书馆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看;三是食堂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吃;四是浴室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洗;五是体育场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玩。

还有一次,一个叫王昆仑的北大学生问蔡校长:我姐姐想读北大,北大招不招女学生?

女孩上大学,这在当时的社会可是离经叛道的事,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而蔡元培却微笑着反问了一句:她敢不敢来?只要她敢来,我就敢收。

就这样,王昆仑的姐姐王兰就成了中国第一个女大学生。

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有魄力的校长,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蔡先生一个人了吧。

七、

1922年,蔡元培以北大校长的身份去美国考察。当时,学生们去码头上接蔡先生,见蔡先生依然是一个人,仍然是一介寒儒,不由得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蔡先生依然是书生本色,身上依然没有一点儿架子,也没有随从人员,那么大年纪了,看上去还像一个老留学生,一个人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小旅馆里。

在他眼里,富贵不重要,读书才重要。如果一个国家连学术都不讲了,那这个国家就无药可救了。

蔡元培一生颠沛流离,到了暮年,却连一处住宅也没有。学生们看着寒心,一直想着帮一帮蔡先生,让他安度晚年。

1936年,蔡先生过生日那天,当年北大他帮助过的一百多名学生,决定合赠一所住房给蔡先生,让蔡先生可以安度晚年。可是还没等住进去,抗战就爆发了,蔡元培举家移居香港。

1940年3月2日,蔡元培早起时,摔了一跤,三天后在香港去世了。

消息传回正在抗战的中国,全国上下一片哀悼。

蔡先生生前可是中国最大的知识分子,曾任国府委员、司法部长、教育总长、中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多重职务,可谓位高权重。去世时却无一分遗产,清贫如洗,甚至连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同人帮忙众筹。

蔡先生一生都在资助别人,却连棺木都买不起。他清贫得让人落泪,清贫得让人敬佩。

如此清寒的读书人,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蔡先生一个人了。

这些读书人,像呵护生命一样小心呵护着那人世间的一点亮光,生怕沾上一丝灰尘,生怕随时熄灭。

蔡先生去世后,香港市民万人公祭。

蒋梦麟先生说蔡先生: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美国大哲学家杜威说蔡先生: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人。

梁漱溟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个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

蔡先生当过高官,做过校长,可一生自始至终都是个清白的读书人。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2933.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古人怎么取暖》

历史故事《古人怎么取暖》

800年前的冬天,比现在要冷一些。公元1258年1月13日,乃是南宋宝祐六年的农历十二月。这一天,西湖结冰了。西湖不常结冰的2008年那场大雪,西湖也只是局部结了些冰。再往前数,1977年、1930年西湖也结过冰,据说有人..

历史故事 2025-04-29

历史故事《特殊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林语堂的善意回避》

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了一套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开明英文读本》,编著者是著名作家林语堂。仅半年之后,就有读者向开明书店和林语堂举报,说世界书局林汉达所编《标准英语读本》有抄袭《开明英文读本》的嫌疑..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擂错战鼓打胜仗》

东晋人桓温素有统一国家的志向,适逢偏居蜀地的成汉国主李势骄奢淫逸,亲信小人,滥施刑罚,渐失民心。桓温觉得时机已到,准备伐蜀,手下将领们一致反对,只有江夏相袁乔支持他的想法,并说成汉国自以为蜀地险峻,有..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王府井是个扣儿》

咕咕呱呱闹更名,你东我西改不成。一齐上殿找干隆,皇上开口喊爱卿。晓岚心里直骂熊,圣命不接怎么行。换了一字妙无穷,圈住大嘴井底鸣。干隆皇上五十五岁这年,一个大雪天的早朝完了,他把纪晓岚留下来,说有几个王..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炎黄子孙:三巨头的两次大战》

一说起华夏最初的历史,总给人非常遥远的感觉,那我们不妨把这段介于传说和真实之间的历史,想象成远古时期三大巨头之间的华夏霸权争夺战,那么这三大巨头是谁呢?他们争夺霸权的结果又如何呢?大家都知道炎黄子孙这..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订书针暴露了特工》

二战期间,德国训练了大量特工,通过空降潜入苏联境内。这年,苏联克格勃抓捕了一名可疑人员,此人自称是电气工程师,但克格勃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克格勃官员苏科洛夫查看了他的身份证和工作证,没有发现问题;请来专..

历史故事 2025-04-27

历史故事《古人为什么要用又高又硬的瓷枕头》

用惯了软枕的现代人,很难理解古装剧和博物馆中出现的瓷枕古人为什么要为难自己?这样又高又硬的枕头用起来舒服吗?作为一种寝具,枕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人类使用的石枕(1957年,湖北黄冈螺..

历史故事 2025-04-27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