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塑像求情》

从前,在褡裢镇南汪村有俩年轻人,一个叫唐贵,一个叫孙起,都跟一个师父学习塑像。师父擅长为韦陀菩萨塑像,将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出师的时候,师父特意叮嘱说:师父为韦陀菩萨塑像一辈子,相信至诚可通神明。我有良言一句,务必牢记在心:你二人虽一贫一富,福禄却是同年耗尽,务必相互扶持,惜福自爱。

辞别师父,唐贵和孙起回到了家乡,开始为寺观庙宇塑像。唐贵作为师兄,手艺的火候却不够,但为人机灵,善于交际,很快跟那些香火旺盛的寺庙方丈打得火热,将远近寺庙中韦陀塑像的事儿大都揽到自己手中,不几年就发了家,过上了大财主生活。他带了许多徒弟,教得差不多就让徒弟们动手,有提前打点的人情在,就算塑像差点事儿,寺庙里也说不出什么来。

孙起手艺学到了家,却为人实诚,请他塑像的不过是一些香火冷清的小寺庙。即便如此,唐贵还常常跟他明争暗抢,百般排挤,孙起接活儿断断续续,吃饭自然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非常艰难。

有人打趣唐贵:你这个师兄既吃肉又喝汤,不给师弟留余地,孙起快活不下去了。

唐贵毫不在乎,反而振振有词:我师父说过,我二人福禄同年耗尽,孙起师弟福禄薄,如果挣钱太多,耗得太快,死得就早,岂不是会拖累到我?为了给我俩续命,我得让他少享福多受苦,这也是为了他好嘛!

一晃又过了几年,孙起经历的苦日子长了,身体越来越不好。

一天,孙起正在一家小寺院中塑像,突然倒地身亡。很快,他被牛头马面牵到了阎王殿。阎王爷翻着生死簿说:孙起,你阳间福禄已尽,从此该将你收在阴间狱中,还有什么话要说?

孙起磕头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小的几十年缺吃少穿,岁数还不大,这辈子福禄也太少了。少也就罢了,只是阳间还有一项活计还没完成,觉得有负于人

阎王爷一拍惊堂木,怒道:哪来这么多怨言。来人,给我打入地狱!

牛头马面正要动手,突然一个声音喝道:且慢!一件东西从空中嘭的一声落在地上,阎王殿顿时尘土飞扬,阎王爷被呛得连打几个喷嚏。他定睛一看,非人非鬼,竟是一尊半个身子、半拉脑袋的塑像,他更生气了:是谁高空抛物,扔来了塑像?

没想到塑像应声说道:说话的正是贫僧,贫僧是韦陀菩萨,因塑像未成,特来讨个情面。

听说是韦陀菩萨,阎王爷立马从案台后跑出来笑脸相迎:您以此化身示人,不仔细看,真没看出来,多有得罪。您要本王做什么,尽管吩咐。

塑像说:孙起虽然福禄尽了,但贫僧塑像却是这副模样,能否宽限些日子,待贫僧塑像告成,再将孙起召回如何?

阎王爷说:既然您开金口,本王照办就是。来人!

孙起随即被牛头马面架起来扔出大堂,他惊叫一声,发觉已经躺回自家床上,村里正在为他办丧事呢。唐贵在旁边焦急地走来走去,连连叹息。孙起喊了声:师兄!唐贵一看,吓得差点跌倒在地,指着孙起结结巴巴地说:你你诈尸了?还是没死?

孙起说:我死了,不过又活过来了。他把阎王殿的遭遇原原本本跟唐贵说了一遍。

孙起活过来,唐贵本来很高兴,听完孙起的遭遇,他脸色又变成了紫茄子:意思是说,塑像完成了还得死?师父说过,咱俩福禄同年享尽,你要是又死了,我也得玩完

唐贵低着脑袋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喜上眉梢,辞别孙起,扬长而去。

孙起在小寺院继续为韦陀菩萨塑像,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完工,塑像美轮美奂、栩栩如生。不久,孙起又被阎王召走。孙起前脚走,唐贵后脚跟着两脚一蹬,也被勾到了阎王殿。

阎王爷翻着生死簿说:唐贵,你阳间福禄已尽,从此该将你收在阴间狱中。还有什么话要说?

唐贵磕头说:小的享尽人间福禄,心怀感恩,今天大王召唤,绝无半句怨言。只是阳间还有多项活计还没完成,觉得有负于人

阎王爷点点头,说:态度不错,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你回不去了!

牛头马面正要动手往地狱里送人,突然一个声音喝道:且慢!只见数十件东西从空中嘭、嘭、嘭不断落在地上,阎王殿中的摆设被震得东倒西歪,激起的烟尘让阎王爷眼睛也进了沙子。他揉了揉眼睛,看到大堂里有密密麻麻几十尊韦陀菩萨的塑像,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这次他反应挺快:韦陀菩萨现身,有失远迎。

塑像群异口同声地说道:正是贫僧,因塑像未成,特来讨个情面。

阎王爷连连点头,说:明白,您是想暂时放唐贵回去,把塑像塑完,是吧?

塑像群说道:不错,不过不是塑完,而是全部铲掉。

阎王听了一愣:为什么?

塑像群说:这些塑像,要么眉高眼低,要么左扁右圆,实在不成体统,我恨不得用金刚杵杵了唐贵。他那点儿小心思,我能不明白吗?

原来,唐贵得知孙起因一件塑像没完成而起死回生,立马就动了歪心思,将散在各寺庙塑像的徒弟们遣散回家,自己逐个上手,马马虎虎做了一回。塑像们的五官四肢多少都带点儿瑕疵,不过他倒不在乎这些,重要的是,自己手中有几十个没完工的塑像,到了阎王殿就可能得到韦陀菩萨的求情,就有了重返人间的希望。到那时候再磨洋工,用十年二十年时间做完也不是不可以,韦陀菩萨和阎王爷就只能看着自己活到想要活的岁数。

韦陀菩萨把唐贵的小九九看得清清楚楚,尤其对唐贵玷污自己形象很不满,决意不能再让他塑像了,说道:限你半个月内将所有半拉塑像铲掉,如敢生其他主意,或者延误工期,小心天打雷劈!

唐贵心里顿时凉了一大截,被牛头马面架起来往外扔时,就像扔了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唐贵一睁眼,已经躺在自个儿家中。比起两腿一蹬、天打雷劈更让人害怕,唐贵跳起来,拿着铲子到寺院挨个铲塑像去了。

不过寺院不干了,工钱也出了,塑像也快要完工了,现在铲掉,庙里面子上挂不住,都拉住唐贵不让动手,坚持要么不铲,要么赔钱。唐贵不能不铲,只能赔钱。等半个月铲完了塑像,偌大的家产赔得见了底儿。眼看活着也过不了好日子,唐贵痛痛快快两眼一闭,到阎王殿报到去了。

唐贵在阴间待了好长时间,一直没看到孙起,就问牛头马面:孙起在哪里受苦?怎么不见他的影儿?

牛头马面说:回阳间塑像去了。

唐贵越想越气:凭什么他回去了?我俩不是注定福禄同年耗尽吗?

牛头马面嫌他啰唆,叉起唐贵摔了两回,才说道:上次韦陀菩萨为你求情还阳时,专门跟阎王爷有交代,他在阳间缺一个好的塑像人,你们师父既然已经归隐,只能让孙起担负起这个任务了,因此,孙起延寿两纪,还能再活二十多年。

唐贵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失声痛哭,嘴里反复说道:我现在才明白,师父让我俩相互扶持,惜福自爱的苦心啊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210.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王老五破案》

清朝末年,在川西的东河村里,有个憨厚的木匠叫王老虎。他年幼时逃难,途中父母染病。不幸双亡。当地村里有一对相对富足的王姓老夫妇埋葬了他的父母后,看他可怜,刚好他们膝下无子,就收养了他。老夫妇给他取名为王..

民间故事 2025-11-28

民间故事《还魂记》

民间故事《还魂记》

红颜薄命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有个才子名叫卢定华,在其好友徐国春的赞助下,顺利出版了一本诗集。徐国春在一家酒楼摆了宴席,为卢定华庆贺,并请了春香院的惜妍姑娘来作陪。徐国春让惜妍在卢定华身边坐下,专门伺候卢..

民间故事 2025-11-28

民间故事《钓碑》

民间故事《钓碑》

一、买碑天下事无奇不有。城里洪记旧货店掌柜洪得发忽然贴出一张告示:高价收购旧墓碑。只要碑上的书好、刻好、年代久远、做工精巧,特别是由名人书写并落了款的墓志铭,哪怕是残碑也行。收购价由店里聘任的高人吴友..

民间故事 2025-11-28

民间故事《扈三爷与剃头匠》

搁涞阳城,扈三爷算是大财主。多大?数不上第一,排老二,有戏。他家挨铁路边住,那是穿涞阳县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修的,为的是方便慈禧老佛爷去易县西陵上香祭祖用。过了铁路,最数老扈,说的就是扈三爷家大业大。..

民间故事 2025-11-28

民间故事《三番五次贼走空》

民间故事《三番五次贼走空》

奇怪的盗贼清朝顺治年间的一天,平阳县的顺昌典当店老板陈福前来报案,说是昨天夜里有贼人进了他的典当店。不过,奇怪的是,东西一件都没少。没过几天,陈福又来报案,说又有贼进来,把店堂翻了个遍,还是什么东西都..

民间故事 2025-11-28

民间故事《九口塘冤案》

清朝雍正年间,古城县九口塘村的河滩里被大雨冲出一具尸体。本县首富、生员杨同范前来县衙报案,声称尸体是他本村同族杨三姑,一个月前被丈夫涂如松暗害,请县太爷严惩凶手,为民申冤。知县汤应求不敢怠慢,立刻委派..

民间故事 2025-11-27

民间故事《奇礼》

清朝同治年间,龚慧任清河知县。他是花钱买来的这个官儿,自打上了任,就大捞特捞,几年的工夫,就捞了个盆满钵溢。他尝到了甜头儿,就想,自己要是能当个更大的官儿,那不就能捞得更多了吗?他就动起了心眼儿。礼也..

民间故事 2025-11-27

民间故事《丑女入宫》

大清朝建国后,每隔三年朝廷就会派礼部官员到民间征选秀女,充入后宫服侍皇帝和嫔妃。清初只征选北方满蒙女子,到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登基之后,首创清帝南巡江南。乾隆看腻了满蒙女子的明眸皓齿,见识到了汉家..

民间故事 2025-11-27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