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短木匠》

清乾隆年间,红河边同门出徒了两个木匠,东庄的木匠姓刘,人称刘木匠;西庄的木匠姓赵,人称赵木匠。刘木匠尖酸刻薄,赵木匠豪爽仗义,论技艺赵木匠也略胜一筹,所以,四里八乡都乐意请赵木匠做活。

这年春天,与刘木匠同村的刘财主家盖房,请赵木匠来做木料活。刘木匠眼看这一肥差没落到自己的头上,心里禁不住生出怨恨来,他怨刘财主不用自己,也恨赵木匠这个师弟断了自己的财路。

话说刘财主家大业大,除了盖房子的用料,泥水、石料、木活等也是专门花大价钱聘请了十里八乡的能工巧匠,主家舍得花钱,干活的就舍得出力。眼看到了上梁的日子,赵木匠带着几个小徒弟早早把整个屋顶木架在平地上摆放好,刘财主看后连声赞叹,围观的众人也都拍手叫好。

刘财主这边热热闹闹,单等着明天黄道吉日上梁,可刘木匠窝在家里越想越气,从学徒时师傅就偏爱这个师弟,这次刘财主家盖房子,师弟露了大脸,这以后哪家还请我做活?他想起白天听人夸赵木匠做的屋帽子好,一直拉不下脸来去看看,眼看夜交子时,何不借着月光偷偷去瞧瞧。借着酒劲,他来到了刘财主的新房。月光下,地上的房顶木架泛着微光,钉是钉、铆是铆,做工精细、坚实美观,刘木匠自叹不如。

刘财主平日乐善好施,深得街坊四邻的爱戴,也不怕东西被人偷,盖房子的物料家什就这么随意摆放着。刘木匠看着赵木匠做好的活计,心里又佩服又发恨,一咬牙,生出了一个坏主意:我何不如此这般,神不知鬼不觉,让你赵木匠明天在大庭广众面前颜面扫地,看你以后还怎么嚣张。

主意打定,刘木匠抱起主房脊檩回了家,把脊檩锯短了半尺后,又悄悄扛了回来,放在原来的地方。脊檩短了半尺支不住,他拿一根小木棒把脊檩支好,看起来就像没有动过的样子。

黄道吉日,上梁大吉。脊檩上披红挂彩,按照当地风俗早已串上铜钱,挂上红色绸缎,主家早早摆好祭品,燃起高香,周围挑起数挂鞭炮,只等吉时到来。刘财主家大业大、人缘也好,看热闹的人自然也多。除了本村的,附近庄里不少人都来瞧稀罕,刘木匠在看热闹的人群里格外高兴,就等着赵木匠出丑。

吉时已到,赵木匠和泥匠头两个人各居左右,相对作了个揖,然后将绳子拴成活结,绑了主房脊檩两头,两人边上梯子边唱:

上梁喜逢黄道日,

挂彩鞭炮声声喜。

主家修得好华堂,

步步登高起大梁。

泥匠头和赵木匠唱完,一齐登上了屋顶,然后两人拉着绳子又高声唱:

你我双手提金绳,

金绳专门吊金龙。

问声金龙何处去?

金龙就卧福寿宫。

两人唱完以后,一齐高声大喊起,就把拴在绳子上的主房脊檩拔到了屋顶上。

赵木匠和泥匠头解下绳子,一人一头抬着脊檩准备往房子上装。赵木匠就要放手时,突然又把脊檩抬了起来,表情严肃地向着下边大声喝道:这条脊檩是谁量的尺寸?怎么短了半尺!

赵木匠这一嗓子,把看热闹的人群惊得鸦雀无声,刘财主张大了嘴巴半天没有合起来。少顷,看热闹的人群就像沸腾了的锅一样,有嘲笑的,有惋惜的,也有人大声嚷嚷着:赵木匠,你这不是坑人嘛,你把主房的脊檩短了半尺,这梁怎么上啊?

赵木匠居高临下向人群里看了看,看到刘木匠挪到刘财主的跟前,手指着屋顶,唾沫星子乱飞地说着什么,刘财主手拍大腿急得直跺脚。

赵木匠微微一笑,大声喊道:小豆子,你上来,咱爷儿俩把脊檩拽拽,再拉长半尺!

一听这话,人群更热闹了。刘木匠拍着巴掌对刘财主说:这不是胡扯吗?一根干木头怎么能拉长半尺?这梁上的,真是晦气。

小豆子是赵木匠最得意的徒弟,非常机灵,刚才听说脊檩短了半尺,正替师傅着急呢,忽听师傅这么喊,就知道师傅有了主意,他忙爬上梯子从泥匠头手里接过脊檩。

赵木匠对徒弟小豆子大声喊道:小子,抱紧了。小豆子答应一声,双手紧紧抱住了脊檩。赵木匠对小豆子高声说:我喊一二三,你就使劲拽。

好嘞!小豆子答应着,双手紧紧抱着脊檩的一头拉开了架势。

一二三!随着赵木匠的喊声,师徒俩一人一头拽着脊檩使劲拉了三次,看样子都使出了不小的力气。

这时,刘木匠在下边大声喊道:自古以来都是长木匠、短铁匠,哪有木头能拉长的道理?木料尺寸下错了,还在这里装神弄鬼,丢人现眼。

上梁大吉喽赵木匠洪亮的一嗓子,把人群的吵嚷声压了下去,人们一齐抬头看向屋顶上的师徒俩。只见师徒俩稳稳当当地把脊檩安放在了屋脊上,不长不短,尺寸正好。

就在人们惊诧时,赵木匠洪亮的歌声又响了起来:

大小长短不用量,

方圆尺寸正相当。

龙凤宝地紫气聚,

金梁罩家福满堂。

唱完,赵木匠和徒弟乒乓几锤揳好了脊檩。顿时,下面腾起了一片叫好声。

赵木匠手提木匠锤子从梯子上下来,冲目瞪口呆的刘财主叫了一声东家,刘财主这才回过神来,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赵木匠向刘财主施一礼说:东家,请您验活。

刘财主让人扶着梯子,颤颤巍巍爬到了屋顶上,看了看上好的脊檩,一边下梯子,一边不住地大声叫好。刘财主满面红光,他从怀里摸出一大袋赏银递给赵木匠,嘴里不住地夸赞:赵师傅真是鲁班再生,手艺神助啊。本来想看赵木匠出丑的刘木匠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一时呆住了。

赵木匠真有本事把木头拉长吗?当然不是,这里面有个蹊跷呢。

给刘财主干活,既露脸又挣钱,赵木匠一再叮嘱那些小徒弟们干活要细心,不得有半点的马虎。木料活计早就整理好了,大到房梁,小到楔钉,都检查了好几遍,天黑前赵木匠又亲自核对了一次,自觉万无一失后才带着徒弟们回了家。

实在是高兴,赵木匠喝了壶老酒后就睡下了,睡得迷迷糊糊,眼皮跳了几下,他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眼皮跳,必有窍,就怎么也睡不着了,新房子的木料活计一直压在他的心上,实在躺不住了,就从炕上爬起来去了东庄。

到了新屋,看门的老人鼾声如雷,赵木匠没有惊动他,借着月光,围着白天插好的木料仔细瞅了起来。突然,他发现正房的脊檩下支撑着一根小木棍,明明记得是自己亲手把脊檩稳稳当当地安放在了做好的梁柱上,怎么凭空多了根木棍呢?低头细看,着实把他吓了一跳:这根脊檩被人动过了手脚,短了足有半尺,这是被人上眼药了。

赵木匠惊出了一身冷汗。看了看睡意正浓的看门老人,又抬头看了看天,见星辰已交四更,他只能悄悄地扛起那根被做过手脚的脊檩疾奔回家。五更未过,他又扛着一根脊檩悄无声息地回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到了原处。

刘财主多给了赏钱,赵木匠谢过主家,提着赏银去找师兄刘木匠喝酒,这时候,人群里早已没有了刘木匠的影子。

从此,赵木匠就有了一个短木匠的名号。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86.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穿土》

河北临西县一带,原是黄河古道。自从黄河改道,留下了一望无际的黄沙土,用来种粮食算不上好土质,这里的老百姓一直过得很苦。话说早年间,这里有个沙土堆村,村子旁有一个很大的沙土堆。村里住着一个叫冯才的年轻人..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1、牡丹秘诀晨曦微露,群鸟齐鸣的一大早,大商人徐天赐骑着青骡子,地从路上跑来。他身后跟着十几名仆人,这些仆人保护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放着一口黑漆的桐木棺材,一行人的目的地是琅琊山半山腰上的天香寺。那黑漆..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三绝戏》

民间故事《三绝戏》

1、比才论亲话说有个年轻人叫司马良,是司马老先生的独子。司马老先生曾中过状元,学识过人,他因厌倦朝廷里的争斗,便借故去一个小地方任了个闲职。这司马良长得一表人才,然而幼年时不幸染上眼疾,后来双目失明成..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马神传奇》

1931年冬,日本关东军河野中佐指挥着一个骑兵大队,在辽西一带多次烧杀掳掠,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为了对付日本鬼子这支骑兵,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黄显声将军决定组建一支骑兵队伍。组建骑兵部队,首先要有战马,于是,黄..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金鸡失踪之谜》

民间故事《金鸡失踪之谜》

1、新娘遭抢清朝康熙年间,皖西舒城西门外,一条南溪河绕城而过,溪边翠竹丛生,郁郁葱葱,有一个偌大土墩矗立其中,巍峨壮观。墩子上有只金鸡,雄立其上,傲视四野,远远望去,令人叹为观止,抚掌叫绝,实为舒城城..

民间故事 2025-09-03

民间故事《苦菊花》

民间故事《苦菊花》

人们常将夫妻俩称作两口子,可谁想到,这个称呼的背后却有着一个凄美动人、令人唏嘘的故事1、阴差阳错从前,滦州城燕山街有个吴长顺,人长得不咋的,从远处看就像一根竹竿挑着颗瘪枣儿。别看吴长顺这般模样,可他刚..

民间故事 2025-09-02

民间故事《神猴连环计》

民间故事《神猴连环计》

1、绝世神猴清风山绵延近百里,常年云雾缭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以马连成为首的上千盗匪就盘踞于此。官府几次派兵征剿,皆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常常做梦都要铲除马连成的知府冯忠廷,近来对他们也只好睁一只眼闭..

民间故事 2025-09-02

民间故事《白鸭宰不得》

民间故事《白鸭宰不得》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然而早年间官场中竟有一种令人发指的陋俗,官匪勾结,让无辜之人入狱顶罪,俗称宰白鸭1、偶遇早年的时候,在豫北的黄池县境内,有个叫小麻寺的村子。村子南边不远,有一处水荡,据说这个水荡下..

民间故事 2025-09-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