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古碑认凶》

古井遇怪事

清光绪年间五月的一天,山东郯城一家大车店里,大通铺上挤着十几个外来客商,因下雨无法出行,大家只能在店里干等着,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人说道:俺讲一个奇事解解闷吧。众人一听来了兴致,只听那人说:俺听见石碑开口说话了!

那人接着说道: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俺到了安徽境内一座山跟前,俺和骡子跑了一天,又渴又累,恰好在山前看到一眼古井,井旁立了块丈把高的石碑,碑上刻着照心碑三个大字。这时天阴得很,俺就赶紧从骡子身上拿下水桶到井跟前打水。刚走到井旁,谁知天空突然一个沉雷。就在这时,怪事发生了

那人接着说:先是那块石碑发出嗡嗡的响声,紧接着竟出了人声:宝金哥,快把你的桶拿来,俺这桶上的绳有点短,干泛泛不上来水。又听换了一个人声,仁义,让俺来吧。接着只听扑通一声,然后又是前一个人说,大哥,你就在这古井里好好歇着吧就听后一个声音说:姓董的,俺做鬼也饶不了你俺四下瞅,除了俺和骡子,就是古井、石碑,确是石碑讲的。俺吓得也顾不上打水喝了,赶紧牵起骡子跑。那人讲完,众人半天没出声,不知谁说了句睡觉,众人就都睡下了。

初审古碑

第二天雨停了,待那讲故事的人刚出店门,便被一位青年一把扯住:大叔,你昨晚讲的那事,像是俺爹和他的一个朋友,能不能请大叔和俺上县衙做个证?牵扯到人命官司,那人岂肯。青年头直往地上磕:大叔,你就权当救俺老母一命!可怜母亲自俺爹失踪后,就一直在找他,整整找了十六年,双眼都哭瞎了那人心软:你起来吧,俺这就和你到县衙去!

郯城县李县令听有人击鼓喊冤,立即升堂问案。那青年道:小民苏学忠,邳州人氏。先父十六年前与董仁义一起外出贩牲口,从那以后再没回来,母亲曾多次到董家打听,董仁义说他和父亲卖完牲口就各走各的了,再没见到父亲。直到听到这位大叔讲石碑开口讲话的奇事,才知先父已被害,特来告状!

世上竟有石碑开口讲话之事?李县令用手一指那人问:你是哪里人氏?那人说道:小人是山东苍山人,姓吴,名有财。古碑讲话确是小人亲耳所闻,绝无半句瞎话。

几天后,李县令带领衙役和苏学忠、吴有财一起来到那口古井前,这时被告董仁义也被带来了。不大一会儿,派到井下的衙役喊:大老爷,井下有具尸骨。尸骨被打捞了上来,一同被打捞上来的还有一块玉锁和两块大石头。李县令手举玉锁问苏学忠:这可是你父之物?苏学忠说道:正是俺爹的东西,玉锁正面刻的是麒麟送子,下有一行小字:宝金吾儿百岁。李县令一看,果然无误,又问董仁义:你有何话说?董仁义道:就算这人真是苏宝金,那又与小人何干?无奈古碑不能说话,只得回城。

再审古碑

李县令寻思:吴有财和苏学忠互不相识,捞上玉锁也并没给苏学忠看,可他却能说清上面的内容。可要说吴有财是编的,他又怎知井下有尸体,还能说出二人姓名?忽然一阵风刮来,李县令往外一看,看样子明天要有大雨,原来如此!李县令赶忙下令,明天再审古碑。

第二天,众人到齐后,这时只听李县令手指石碑问道:古碑,想你站在这里,日久年远,已有道业,是谁害死了苏宝金,你定亲眼看见,请你告知!众人都瞪大双眼,紧盯石碑,可等了半天,石碑连一丝声也没有。眼看雨就要下了,李县令大声斥道:你这古碑,枉你叫照心,善恶不分,岂是有意袒护真凶?话音未落,就听见两声炸雷,这时石碑发出了嗡嗡之声,然后就是董仁义的说话声,苏宝金的答应声一切都和吴有财讲的一模一样。

原来,二十年前,董仁义做买卖弄得血本无归,无奈就投奔了苏宝金。一次,走到这口古井旁,董仁义忽生歹念就诱哄苏宝金帮他提水,趁机将其推入井中,并劫走了苏宝金的银子。

后来,有人问李县令:大人怎知那天石碑能开口讲话呢?李县令说:我也是想起吴有财所说,那是个雷雨的天气。咱们上次问石碑,是个大晴天,所以回衙后,发现天空欲雨,才决定一试。原来,那块古碑竟是块吸音石,在特定的环境下能把声音收下来,再遇上类似的情况时,又能把原话放出声,这才使得董仁义伏法。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611.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1、拒画民国时候,北京城有个六爷,任何古玩字画,只打眼里一过,他就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得了个一眼活的称号,就连洋人都有所耳闻。这天,六爷吃过了饭,躺在门前的躺椅上晒太阳,就看到那福一身破烂地走了过来。那..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1、算计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羊报》

民间故事《羊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旧时,黄河上游的兰州人如何向黄河下游的百姓传递汛情呢?他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1、大将军预警从前,在甘肃兰州府有三个拜把子兄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卢大、牛二、胡三..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1、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干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让帽妖离开汴京》

天禧二年五月五日,京城四周的田野里,小麦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阵阵麦香在京城的上空飘浮。满鼻孔的麦香让赵恒心情舒畅,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御书房,准备填一首有关割麦的词。宫女刚把墨研好,中使就急匆匆赶来,说:..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李赞元巧施苦肉计》

顺治十五年,大清官李赞元奉旨巡查淮南、淮北盐政。离盐运使衙门所在地扬州还有一百里,两淮盐运使恩图就派盐巡头目陈有道来接。陈有道来到李赞元车前,行礼完毕,又恭恭敬敬送上一张大红龙凤喜帖。李赞元接了喜帖打..

民间故事 2025-06-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