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藏银有绝招》

从前,山西省洪洞县有一个富商叫陈聚宝,家财极为丰厚,窖藏的银子堆得山一般高,记账的本子足有三尺多高。到底有多少银子,陈聚宝也不过问,他有个得力的柴管家,为他打理一切。

这天,陈聚宝从外头经商回来,刚进门,立马把柴管家叫到跟前,紧锁着眉头说:麻烦来了,县里新上任一个周知县,人称周扒皮,最爱盘剥钱;东边霍山新上山一伙土匪,带头的叫单麻子,最爱抢钱。而且这年头外面乱得很,家里银子得赶紧想办法藏起来,可怎么藏呢陈聚宝叹了口气,继续说:按说银子放在银窖、银号里够安全的了,可假如有人逼着你去拿,还是很容易拿出来,这种存法根本不行。我想了很久,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柴管家,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能把银子稳稳妥妥地攥在手里,任凭谁来强拿,就是拿不走?

柴管家想了想,说:我有办法,能让银子乖乖呆在咱家跑不了,可这法子是二尺布料做裤衩两头不能兼顾,别人拿不走,以后咱自己用也不方便。

陈聚宝一听来了精神,说:没事,用不用先撂一边,保证银子还是咱自己的就行,况且那么多银子,我也用不了,最后还不是留给子孙后代?你说说看,怎么藏?

柴管家说:我爷爷以前跟我讲《说岳传》时,讲到有一个陷害岳飞的武将叫张俊,他担心家中招贼,就将家中所有白银熔成一千两一个的大球,整整熔铸了一千个,整整齐齐地码在屋子里,称之为没奈何,就是贼见了都无可奈何的意思。远近的贼听说后,果然都不肯光顾张俊家了,他们都清楚,一千两白银的大球,单枪匹马实在是偷不走。我的办法呢,就是仿照张俊的做法,熔铸银球。

陈聚宝眼神一亮,连声赞叹,说:主意不错,的确能防贼,而且以前你在官银局当过熔银师傅,我很放心可就算能防贼,那防贪官、防土匪怕差点儿事吧?他们可以多上人手,把没奈何拉走,恐怕还是不行啊?

柴管家一乐,说:老爷只管放心,能防住贼,自然就能做到谁都防得住。

陈聚宝看柴管家很有把握,就不再多问,马上安排柴管家去办。

柴管家办事利索,马上召集人马,在后院里动工。平地里建起一座一丈多高的高炉,高炉上架起一口长三尺、深五尺的大号熔银炉,熔银炉上伸出一根封闭的管道,通到了地下,地底下是提前挖空做好的一个个互相连通的球形模具。木材源源不断运进来,堆进了高炉。

柴管家看看一切准备就绪,一声令下开始点火,待烈火将熔银炉烧得通红,柴管家打开银窖,指挥家人抬出一筐筐碎银,沿着台阶走到高炉上,将银子倾倒进了熔银炉。不一会儿,银子熔成银水,柴管家眯缝着眼睛看着炉子里的变化,手持一把长柄勺,慢悠悠地抛洒着防氧化的硼砂沫子,银水顺着管道哗哗哗地流了下去

高炉里的大火整整烧了五天五夜,最后一根柴火烧尽,银窖里的碎银已经全部熔成银水灌进了地底下。柴管家马上拆毁高炉,在后院开始挖土,向下挖了六尺深,挖到了二十个硕大的银球,每个银球都有两个牛肚皮那么大。柴管家给每人发了一把小铜刷,在银球表面刷起来。众人刷了足足两天,原本粗糙的球面已经光滑到可以让蚂蚁劈叉了。

陈聚宝每天来看进展,这天早上柴管家看陈聚宝又来了,他放下手中活儿,从坑里爬上来说:老爷,马上完工,您过目之后,就要填土了。一共是二十个没奈何,每个用银五万两,一百万两的家底全在这里了,任凭谁有多大本事,也动不了这些没奈何了。

陈聚宝这下放心了,就让柴管家填土。谁知土还没填完,就出事了,也不知谁走漏的消息,霍山上的单麻子带着百十来个土匪,风驰电掣地闯进来,手持大刀,将所有人给控制了。

单麻子拿着马鞭,敲着刚埋了一半的银球,哈哈大笑,说:好啊,都提前弄光溜摆好了。陈聚宝,你这份孝心我领了。弟兄们,别客气,给我挖出来全部拉走!

土匪们闻声将这帮人放开,逼着他们又开始往外挖土,挖了半天,没奈何露了出来,又挖了一个斜坡准备向上推出去。谁知俩土匪过来用力一推,银球纹丝不动。又上了几个人,还是推不动。单麻子挥挥鞭子,说:别推了,去多套几匹马,拉银子。

不一会儿,套好了四五匹马,绳子却怎么也绑不到银球上去,好不容易垫着麻布绑好了,还没拉几步远,马就累得汗如雨下,罢工不干了。

单麻子不耐烦起来,说:拿锤子、凿子给我敲!

土匪们拿着大锤敲,猛地敲下去,咚的一声,震得虎口直疼,敲多少遍,银球都不裂不碎,连坑都没有,凿子放上去打滑,根本打不进去眼。

单麻子怒了,拿刀抵住陈聚宝问道:你把银子炼成这么大一团,还炼得这么结实,摆明就是不肯让我拿走了!我想我就是把这球球推出坑外,带回山里,碎不开也用不了。今天银子要是拿不走,我就要了你们的命!

此时,外面又是一阵喧闹,数百人马冲了过来,高喊:官军在此,单麻子投降不杀!

单麻子没防备,大拨官军突然从天而降,他也顾不上银子了,呼哨一声,土匪们上马冲出去,跑回霍山老巢去了。

官军见单麻子跑了,也不追赶,拥着一个七品官进了陈聚宝后院,正是新任知县周扒皮。

周扒皮盯着满地的银球,眼睛发直发亮,咽了好久的口水,说:本县听说霍山上闹土匪,怕老百姓遭殃,一直派人盯着。今天听说单麻子要抢你们家,我立刻带人马就赶过来了,饭也没吃,水也没喝,这几百口人马,需要你陈聚宝照应呢,我看你也别忙活了,我们拉走两个球就行,你看怎么样呢?

陈聚宝暗暗叹了口气,说:官军辛苦,悉听尊便,如果拉得动,您拉走三五个也是可以的。

周扒皮把刚才单麻子的招数都用了一遍,统统没用,不由得也不耐烦起来,厉声喝问:这银子是谁熔铸的?站出来说个破开的办法!

柴管家往前一站,说:大老爷,我是柴管家。银子是小人熔的,主要是为了防土匪,破的确没有法子破。这银子啊,只能这么埋在地下了。endprint

陈聚宝连连点头:总比给了土匪好,我就答应这么做了。

周扒皮对柴管家说:银子露天熔铸得这么好,看来你是个行家呀!你的话最好是真的,否则本官与你没完。

柴管家俯首说:句句属实,不敢欺瞒。您如果看到陈家破开使用,只管拿我问罪。

周扒皮不怕柴管家说谎,他有的是眼线盯着,他想了想,说:撤吧,这银子咱们要不了。

手下人听了干瞪眼没话说,只好从陈家搬了些瓶瓶罐罐,跟着周扒皮灰溜溜地回县里去了。

陈聚宝看单麻子、周扒皮在没奈何跟前无可奈何,不由得大喜,让家人继续填土埋了银球,然后拉着柴管家问:柴管家,今天真是开了眼,这没奈何果然厉害!

柴管家点头说道:别人拿不走,咱自己也用不了,只能留给后世子孙了。

大家都知道陈家的银两被熔铸成数千斤的没奈何埋在地下,谁也没办法拿走。在这兵荒马乱、盗贼横行的时期,竟没人去打陈家的主意了。

又过了十多年,贪官被肃清,土匪被剿灭,天下慢慢太平了。一天,柴管家突然对陈聚宝说:可以把没奈何都刨出来用了。

陈聚宝一愣,说:刨它们干什么?又用不了。

柴管家神秘地一笑,说:听我的,现在刨出来就可以破开用了。

陈聚宝倒要看看柴管家怎么破开没奈何,马上召集人手,花了两天时间把后院土挖开,二十个没奈何都露面了。柴管家手拿一根长针,在银球上摸索了好一阵儿,又捅了一下,然后吩咐家人用大锤砸,只见一锤子下去,哗啦一声,没奈何就散成一堆白花花的银块。连砸了二十下,地上出现了二十堆碎银子。

陈聚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柴管家哈哈大笑,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只有到了现在的清平世界,我才敢把谜底和盘托出啊

原来,柴管家在熔铸没奈何时,地下的球形模具花费了他很多心思:他在模具内部用黏土做了机关,银水流入模具后,形成的不是一个浑然一体的球体,而是一块块首尾咬在一起的银锭;球体正中有一根轴将所有银锭紧紧锁在一起,球面上留有一个小孔,可在外面用针捅开机关,除了铸造银球的柴管家,任何人不可能知道。乱世中,破开没奈何的办法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柴管家连陈聚宝也没有告诉。直到现在,柴管家终于让没奈何重新面世,再次成为了一笔可用的财富。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537.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老鼠爱大米》

1、明朝嘉靖年间,新城县。官道上,两匹高头大马缓缓行来,白马上的高大男子看着路上推粮车赶路的行人,有点奇怪地对同伴道:殷乐,你看这些农户,应该是去县衙交公粮的,不知为何都是眉头紧锁,咱们问问去。说罢跳..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蒙冤的响屐舞》

越王勾践把绝世美女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表面上做了顺民,放牛牧羊,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日后东山再起。西施到了吴国后,很快就得到了吴王的宠爱,一颦一笑,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西施在那边就常常能传来一些消息..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苍猊奇谋》

民间故事《苍猊奇谋》

勇斗群狼南宋年间,临安城里有位赵王爷,他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斗狗。为满足自己的嗜好,他在王府后院专门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狗舍。这天,赵王爷正在发呆,京城的狗行家张庭忽然急匆匆地跑了来。见张庭乐得嘴角都咧到..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宏誓大愿》

了凡和尚是个行脚僧,最近有些倦了,总想找个地方晨钟暮鼓,潜心向佛,可一直没找到相投的地方。这天,了凡无意中云游到龙台山,突然疲倦得不得了,忍不住坐下来喘口长气,再四下一打量,龙台山山清水秀,幽静无双,..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为对手吆喝》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茂林镇上有两家雨伞作坊,老板分别是刘掌柜、马掌柜。俗话说同行是冤家,马掌柜总是看刘掌柜不顺眼,刘掌柜偶尔也对马掌柜的为人有微词。刘掌柜的刘记伞坊和马掌柜的马记伞坊的生意,原本不相上下..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招伙计》

清嘉庆年间,太和有一家永裕当铺,掌柜的是个外乡人,姓王名瑞,人称王掌柜。此人聪明透顶,做事缜密。他看着铺子越来越大,人手不够,还需要找个能干的伙计。现有的几个伙计张诚、李实等人都不错,可惜都是老实头儿..

民间故事 2025-08-29

民间故事《识字救命》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泾县柳树村里,有位教书先生名叫崔志柏。崔先生学识渊博,为人却非常孤傲,只肯教那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对天资一般的孩子,他一概拒之门外。柳树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但没有一户人家的孩子能跟着崔..

民间故事 2025-08-29

民间故事《盗马案》

民国初年,在天津有个大财主叫周兆封,家里的独子从英国留学回来,帮着他打理家族的生意。这个周少爷有个爱好,就是喜欢骑马,家里也养了几匹好马。最近,周少爷又重金买了一匹白马。这匹白马浑身上下和雪一样白,一..

民间故事 2025-08-29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