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巧破调包案》

唐代陕西凤翔府有个府尹叫李公,他为官清廉,上上下下口碑都不错。

这天,扶风县的农户贾仁在自家地里耕作时,意外挖出一个密封的瓮,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瓮马蹄金。

村民将挖出金锭的消息报到县衙。县令姓徐,他当即命令衙役前往鉴审,到地方一看果然是价值不菲的马蹄金。徐县令命令将马蹄金送到县衙,并当场奖励贾仁。村民将马蹄金抬到县衙时天色已晚,徐县令担心公家的仓库管理不严,发生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常有公物失窃的情况,为此就让衙役把马蹄金的大瓮贴上封条,寄放在自己家中。第二天一早,徐县令派衙役将大瓮押送到府里。到了府上,待官吏将大瓮的封条撕开,打开瓮盖一看,在场的人顿时大惊失色,满满一瓮的马蹄金隔了一夜竟然变成了土块儿。知府李公大怒道:定是奸徒贪财,将金子调包了!他当即下令彻查此事,派自己的心腹官吏袁力前往扶风查案。

袁力到了扶风县,先去挖出大瓮的村庄访查,结果村民众口一词都证实亲眼看到瓮里装满了马蹄金。随后他又传讯当事的衙役,他们也说在现场的确看到的是马蹄金。所有的疑点一下都指向将大瓮放在自己家里的徐县令了。徐县令被解职审查。他万般悔恨自己没有在大瓮抬到自己家里时再核验一遍,可是现在晚了,他百口难辩。袁力审讯也有招,拿他的家属说话,如果不承认,一家人都定窝藏罪。徐县令被逼无奈,只好招认调换马蹄金的罪名,并签字画押。可是问他赃物藏在什么地方,他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衙役去取赃总是白跑一趟。袁力命令将县衙有关人员,包括仆役、衙役尽数拘捕,用刑拷问,结果有的喊冤叫屈,有的说藏在城外一处庙里,有的说藏在乡下的池塘里,还有的说被强盗劫掠走了。袁力审了半天也没审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将这些供词写成结案文本上报。李公看了结案报告气不打一处来,县令贪腐该严惩,可是又没有赃物为证,不好定罪,只好先把案子押下来。

过了几天,府里举行酒宴,款待各方来客。李知府趁着酒兴谈起这个案件。在场的宾客都十分惊讶。当时府里有个判官叫袁滋,也在酒宴上,听了李知府的话半天不语,低头好像在思考什么。李知府问他:袁判官因何沉思,莫非那个徐县令与你是亲家关系?袁滋赶紧分辩说:在下与他没有任何关联。李知府又说:既然没有关联,为何一听到徐县令犯罪之事,就如此不开心?袁滋回答道:我也看过那份报上的卷宗,在下怀疑其中有冤屈之情。此事应该慎重处理,待调查清楚再定罪不迟。李知府当即表态说:我也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金子被调包是事实,可是是否真的是徐县令所为,证据不足,证人的供词也不能说明问题。弄清楚此事真相,还非你莫属了。袁滋表态说:承蒙知府大人信任,我一定办好此事。

袁滋接案后,思索了整整一天,觉得还是得从排除徐县令的嫌疑入手,于是派人把案犯、证人和实物都移交到府衙来。他亲自打开大瓮仔细清点瓮里的土块儿,共计有二百五十余块。接着传唤挖出大瓮的村民贾仁,他禀报说,当时挖出来就是这个数。袁滋命令属下向店铺里借来一些黄金,熔铸成跟这些土块大小相当的金锭,铸成后刚刚称了一半,就有三百斤重了。随即袁滋传唤了最初抬金子的两个村民,他们都说是用一根不太粗的竹竿抬去县衙的。袁滋至此心里有数了,按金锭的重量,即使只抬一半,也不是两个人用一根竹竿就能抬动的,这说明瓮里的金锭在上路之前就已经被调包了。

众人一听豁然开朗,不得不佩服袁判官的推论。之后,袁滋派人在村里明察暗访,很快就将调包的两名嫌疑人抓捕归案。原来那天查看完挖出金子的现场,徐县令先行回衙了,留下两个心腹衙役监督押送。中午吃饭的时候,外村两个来看热闹的无赖,刚好认识贾仁,假借为他庆贺,备下酒肉邀请衙役一起吃饭,将衙役灌醉,乘机调包换上土块儿将马蹄金窃走。

徐县令被***昭雪,官复原职,李公对袁滋更加佩服器重。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463.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仗义如山》

民间故事《仗义如山》

1、义匪郭麻子在山东省密州县桃园乡北有一座大山,连绵十余里,巍峨耸立,叫做障日山,乡民又称其为仗义山。障日山地形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初年,障日山上盘踞着一股土匪,匪首叫郭麻子。郭麻子有一手神..

民间故事 2025-09-05

民间故事《借运气》

早年间,广府城有一个任财主,趁乱世捐了个偏远地界的县官。任财主聘了一个姓高的师爷,选了跟班、装了财货,只等黄道吉日走马上任。这天,任财主把高师爷叫来,紧锁眉头,说:赴任吉日就在眼前,我还缺一个称意的人..

民间故事 2025-09-05

民间故事《狐狸成精》

一人一狐的较量,究竟谁是赢家?早年间,在皖南的大山里,有个单家村,村里有个猎手叫单常胜。他眼光敏锐、身手矫健,打起猎来,只要他瞄上了,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全都跑不了。为了能打上好猎物,他..

民间故事 2025-09-05

民间故事《打假石的传说》

在横山鬼母坟的东侧,有一块平坦而光滑的巨石,当地人称之为打假石。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清朝光绪年间,东北有贾氏兄弟二人,为避兵事逃亡到滦州。他们在当地游荡了多日,最后在北关村东边一个破庙里落下脚来。兄长..

民间故事 2025-09-05

民间故事《寸草不生》

南宋年间,邛州蒲江有一个人叫魏了翁,足智多谋,为人正直。庆元五年,魏了翁进京赶考,到了连云山。在一户破落的院门前,他看到一个老妪往院门上挂了根绳子,站在小板凳上,就要把头伸进去。魏了翁大叫:老人家,不..

民间故事 2025-09-05

民间故事《佛跳墙》

佛祖也有破戒跳墙之时,更何况凡人?翻越心中的欲望之墙,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庙里粮食不多了,你下山去化点斋米回来吧。小和尚点..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九两酒》

清干隆年间,湖北光化城内有个叫黄二的泼皮。他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欺男霸女,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街坊邻居敢怒而不敢言,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也有受害人将他告到衙门,但黄二死猪不怕开水烫,撒泼耍赖,百般..

民间故事 2025-09-04

民间故事《秦妃陵盗影》

1、民国五年深秋,一辆马车出了西安,直奔临潼,径直驶进了骊山东麓的太池村,停在了张大金的院外。马车上走下一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商人打扮。有人在么?商人走进院中喊。话音未落,屋里走出一位六十岁左右,..

民间故事 2025-09-0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