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秤》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就荣幸地获得了一门提督这个职位给自家门窗加工铺当门卫,顺便参与讨论八卦新闻传播者们的家长里短,窥视怀揣不同故事的过路人的各异神色,或者欣赏一下小商贩使出浑身招数的叫卖声。那叫卖声有的讲究韵律平仄,声调委婉,让人赏心悦耳;有的像嗓子里塞了一根鸡毛似的干吼,让人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但收破烂的刘四不同,他从来不吆喝,全凭车把上挂的那杆秤招摇过市。

认识刘四是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正揉着惺忪的睡眼移到店铺门口,过来一个骑脚蹬三轮车的人。三轮车看着比他年龄还大,不知道是他腿短还是车子轴,他屁股左右一甩一甩的,车子也跟着哼哼唧唧地呻吟着。车把上挂了一杆秤,秤砣跟前梁撞击发出丁丁当当的声音,仿佛专门为那呻吟声伴奏。我猛地想起,院里还有一箱旧书和废纸箱。

于是我将他拦住。

收破烂?我试探地问。

嗯,你卖?

嗯。

他抬起一只脚往车子前轱辘上一蹭,双腿一叉站住了,顺手抓了一团绳子和几个蛇皮袋拐进院里,我紧跟了进去。

这箱书也卖?他疑惑地看着我。

卖,废纸一堆,占地方,卖了吧!

他转身出去拿了一个新的大塑料袋,蹲下来,像整理宝贝似的,用袖口将书上的尘土一本一本拭去,将褶皱小心翼翼地抚平,然后一本本装进袋子里。我用不屑的眼神瞄了他一眼,他冲我尴尬地笑了笑说:拿回去,看孩子们哪本用得着。我惊愕地重新打量他,只见他粗糙的双手像老榆树皮似的,好几个手指还用创可贴打着补丁,一张跟他年龄不相符的脸上横着条条皱纹,里面镶满了尘土,犹如梁坡上的梯田小道,身上那件军绿色的确良警服倒洗得干干净净。我拿出自己的绝世刨根问底功展开攻击,他便不再局促,话匣子也被打开了。

我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上高中,女儿上初中,都在咱们右玉念。咱没本事,孩子们跟着受恓惶,我收破烂收回的杂志啦、旧报纸啦先不卖,拿回去让他们拣出来看。俩孩子都爱看书,学习都可以,我再忙每天也要按时按点做三顿饭,晚上乏得身子像散架了也不敢早睡,等孩子们写完作业。我是人下人,想让孩子们当那人上人。

说着,他自信地扬了扬头。我顿时自惭形秽,像输光钱的赌徒,耷拉着瘟鸡似的脑袋转身逃回屋子。

不一会儿,他把那些废品收拾停当,整齐地码在一处,院子也给打扫得干干净净,喊我出去看秤。我说:不用看了,你说多少是多少。过了一会儿,他进来交代了斤数,付了一张二十元的钞票后就走了。到了晚上,我正准备吃饭,急匆匆闪进一个人来,我抬眼一看,是白天那个收破烂的,他嘿嘿一笑:少给你十块钱,忘算书纸钱了。我说算了,就当我捐给孩子们了。他二话没说,丢下十块钱狼撵似的跑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收破烂的叫刘四,就住在我家房后一间阴暗逼仄的出租屋里,刚搬来不久。他女人十年前跟外地侉子跑了,丢下两个孩子,小的三岁,大的五岁。刘四既当爹又当妈把俩孩子拽扯大,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刘四领俩孩子来县城租房子住,他谋了收废品的生计。人们问刘四恨不恨他女人,他叹口气说:我没本事,她跟着我没过过一天宽松日子,但愿她现在能过得舒坦点。他也常教俩孩子:要是你们的妈以后回来了,你们也要孝顺,毕竟是你们的妈。俩孩子没有留下多大心理阴影,也很懂事,学习非常刻苦。人们说,刘四的孩子一到放假就像跟桌子长一块了,学得动也不动。

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看见他穿梭在这条街上,但从未听到他吆喝,他的头和地始终保持平行,仿佛一头拉犁的老黄牛。车上的东西也总是满满当当,像座烽火台。他用不着跟别人抢生意,因为他的那杆秤像他的人一样公道,我们这条街的废品都成了刘四的部下,任由他自由派遣。每天早上开始,刘四每个商铺挨着过,不用跟店老板打招呼,直接到固定地点取,没有人问价钱,也没有人看他那秤上的数字,但他始终把那秤杆摆得稳稳的,好像拿的不是秤,而是一把测良心的标尺。尽管人们从来不会看他的秤,但那杆秤始终挂在车子前,也成了他收破烂的标志。

一天,我收拾院子,整理出一堆纸箱,想起有段日子不见刘四从这条街过了,我便另找了个收破烂的,这个人的秤猫腻太大,实在是辱没秤家族的尊严,我也懒得跟他理论,他也不容易。

后来几年,再没见刘四从这条街走过,也许是搬家了吧!人们只有在看见门口堆积起的破烂时,偶尔会想起刘四这个人。他和他的那杆秤几乎在人们心中消失了。

前几天,我正坐在店铺门口打盹儿,突然听见一阵丁丁当当声,抬头一看,是刘四,他那辆破三轮跟他那件警服还顽强地坚守着岗位,那杆秤像只犬儿卧在车把上。我正好有些废铁要卖,他便跟我说起他的近况。

他说他俩孩子都成家了,儿子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在西安一所科研单位上班,还生了个大胖孙子。女儿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成都华为公司,年薪三十万元。

前年去儿子家住了两年,憋闷得不行,咱跑惯了,圈在楼房里像坐禁闭,我就跑回来了。

我说:你这就剩享福了,孩子们争气,快别受这罪了。

他腼腆地笑笑:受苦人的身子,一闲下来就浑身不得劲。

女儿经常给我买衣裳,咱做这营生穿不成,不如这旧衣裳穿得舒服。儿子给我买了个智能手机,让我想他们了就跟他们视频,咱操作不了,整天关机。还是这老年机用着顺手。

刘四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向上翘动着。我心中默叹,老天爷心中也许有一杆主持公平正义的秤吧。

刘四边说边麻利地捆绑好废品,那杆秤依旧挂在车把上,推着他那辆脚蹬宝马车淹没在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坐骑洪流中,悦耳的秤砣撞击声在车流中回旋荡漾。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2992.html

相关推荐

现代故事《正骨张》

我是折着腰打车跑了半个城,才找到朋友推荐的庐天医堂的。这是间小门脸,坐落在一条商业街上。商业街旧旧的,应该有些年头了。临街的铺面,一间挨一间,招牌醒目,倒还有几分商业街的热闹。而商业街背面的一排门面房..

现代故事 2025-11-17

现代故事《吴黑米的手》

吴黑米站在汽车修配厂的门口很久了。吴黑米小的时候看过父亲修车,现在父亲走了,就剩下他和母亲了,他就想到这里修车。吴黑米想修车实在是迫于母亲的疾病。他还是个高中生,但母亲的化疗一日比一日费钱,他不想再念..

现代故事 2025-11-17

现代故事《将军的绿壳车》

起风了,将军双腿关节似刀在割,头上冒着冷汗。风吹得山上枫树林哗哗地响。将军想,老天爷一滴雨不下,山上茅草、小松树,遇到火星就会燃起来,得盯紧些,否则会出问题。将军,绿壳车呢? 细声细气的,是一个身体瘦..

现代故事 2025-11-17

现代故事《匠人》

匠人善泥塑,手艺没得说,捏啥是啥。一团泥,在他手里揉揉捏捏,竹签戳戳点点,手掌交替着抛几个来回,那泥团便生出一些情绪来,骨刀灵巧地在手中跳跃着,削挑按压间,衣服的褶皱和纹饰便有了水一般流畅的动感,最后..

现代故事 2025-11-17

积极向上的故事——从零开始

积极向上的故事——从零开始

积极向上的故事——从零开始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只有积极向上才能让我们保持乐观、充满活力。这是一篇小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从零开始,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用自己的努力和积极心态打破了一切阻碍,实现了自..

经典文章 2025-11-17

现代故事《最近有点晕车》

傍晚,小钰下班时忽然想吃麻辣鱼了。县城的麻辣鱼府一共有四家,但是小钰印象最深,心向往之的还是梨园大道的乐有鱼府的麻辣鱼。于是小钰就给新交的男朋友李海打电话。小钰打完电话,就直接往乐有鱼府赶,十来分钟就..

现代故事 2025-11-16

现代故事《画展》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县书画协会杨会长钦点王雷和刘光明国庆期间在文化馆联合举办一场国画艺术展。办画展可是刘光明多年来的梦想啊,杨会长本以为他会满口答应,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光明一听..

现代故事 2025-11-16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