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塘石磨煎饼 香味乡情总相宜

文/魏巍

近日,因采访去了老家汴塘。当我们的车行驶在汴塘街道上,一阵麦香掺杂着高粱的香味飘进了鼻翼,摇开车窗,原来是街道两旁一摞摞金黄的煎饼的香味。因很久没有吃过汴塘煎饼,望着那一张张金黄的煎饼,车上几位同事馋的直咽口水,为尽地主之谊,我下车给他们每人买了一袋。

他们吃着带着余热的煎饼,齐声说:好吃。是的,不仅他们说汴塘煎饼好吃,吃过汴塘煎饼的人都说:吃随鏊子煎饼胜过吃美味点心,这话对汴塘煎饼不算过誉。因汴塘煎饼已名扬苏、鲁、豫、皖及各地。

江苏贾汪汴塘与山东搭界,饮食习惯受山东影响较深,平日主食都是以煎饼为主。所以,只要是汴塘人,无论老大娘、小媳妇还是大姑娘,都会摊煎饼,而且都有过硬的技巧,甚至有些家庭男劳力都是摊煎饼的高手。

近年来,由于市场开放,许多外地客商到苏北做生意,都想品尝当地的风味名吃,汴塘煎饼。于是,汴塘煎饼以它独特的风味,打入饮食市场,成为颇受人们喜爱的地方名吃。

如果说随鏊子煎饼吃起来赛点心,那隔天的煎饼回了潮,咬起来柔软有韧性。青椒炒干烤鱼,红辣椒炒肉丝或炒干丝,用煎饼一卷、一裹、一包,吃到嘴里既辣又开胃,绝对胜过大鱼、大肉等美味佳肴。

因公婆、小叔子在南京,我与老公每次去南京,都会提前到汴塘买些煎饼带去。公婆、小叔子与弟媳吃得不亦乐乎。走时,弟弟、弟媳总不忘关照我们下次再带些汴塘煎饼。

汴塘煎饼之所让人吃了还想吃,其中的制作方法尤为重要。汴塘煎饼以杂粮为主:有小麦、高粱、黄豆、红薯干面等掺在一起,用石磨磨成糊糊状,摊在铁板鏊上烤熟,香脆可口,还可以卷菜,营养尤为丰富。

若想吃的精致与健康,掺些高粱、玉米、豆子、红薯干等一起磨,面糊里在加点色拉油、盐、花椒面,摊出的煎饼不仅味道各异,而且色香俱全。摊出的煎饼首先要薄,薄到透,再之要受热均匀,整张煎饼色泽金黄。舀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用竹坯子薄薄地均匀地快速摊开,嗞嗞啦啦一阵响,煎饼周边自动翻卷,只要顺势一揭,一张煎饼就摊好了,金黄的煎饼薄如蝉翼,嚼一口,唇齿留香。

煎饼还可以把四季菜蔬尽收囊中,菜煎饼更类似于特大春卷,是汴塘人饮食的结晶,比较于煎饼卷小炒,菜煎饼口味更为多样化。

在汴塘生活的稍长一些的人,对对菜煎饼情有独钟,远远看见菜煎饼摊就欣喜,路过菜煎饼摊就驻足。想吃什么馅就有什么馅,春天里有鲜绿的荠菜、韭菜、豆腐、粉丝,对飘忽不定的春有了零距离的感受;夏天更是青菜的天下,菠菜、苋菜、青椒、胡萝卜丝等十余种任意选;秋天连瓜果都可以卷之,南瓜丝、菜瓜丝、莴苣叶、茄子丝等不胜枚举。想来冬天的种类该萧条些吧?才不,反而更丰富。有萝卜丝、海带丝、白菜丝、粉条、豆腐、土豆丝等。青是青、白是白,五彩纷呈。能吃辣就多放些辣椒、想淡就少放点油盐,增鲜就加个鸡蛋,二三张煎饼一托一盖一卷一折,热腾腾香喷喷,黄橙橙,绵软与酥脆相辅,一卷,便是一顿饭。特别是冬天,放点青椒、鸡蛋、胡椒粉,那个香、脆、辣,吃得吸溜口水,鼻尖冒汗,从心里往外暖。

据历史记载,煎饼属诸葛亮发明。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附近,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为浆,将金(铜锣)放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们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后来,当地百姓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成锣状的煎饼烙。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也曾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山东孔藩台家制薄饼,薄如蝉翼,大若茶盘,柔嫩绝伦,所以这位美食家给他眼前美味的评价是:吃孔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也。

还有清代林兰疾在他的《邗江三百吟》中对春卷题咏:调羹烙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相比较春卷而言,煎饼的天下更广阔,春卷是以春鲜嫩蔬卷裹的应市美食。

据明万历年间,峄县人兵部侍郎贾三近所编《峄县志》卷五之山川篇记载:圆山圆而四垂,状如覆釜,山多沙石,土人制为磨,坚硬可久,行销数省,尤以山顶者为佳。今山上采取已尽,山左右数里内岭阜,亦开塘无数,塘皆宽长数丈,积水深不可测。从《峄县志》这段文字记载来看,峄县人凿石为磨、制作石磨煎饼的历史是很久远的,而贾汪的汴塘,在明万历年时期,从行政划分的角度看,隶属山东峄县。所以,汴塘石磨煎饼的历史在明万历年间便有此制作方法。

传统的石磨制煎饼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磨制面糊,架设鏊子,摊制或滚制、存放,汴塘的石磨煎饼现在都是大量制作,然后销往苏、鲁、豫、皖,周边城市。

汴塘石磨煎饼的传统制作过程与工具,首先是汴塘凤山大理石雕刻制作的石磨,被雕刻大师雕刻的既精致又耐用。然后就是鏊子、油擦、舀勺、竹劈子、铲子等。鏊子:生铁铸制圆板,上表面平整光滑,中心稍凸,下有三足作为支撑,大小形制不一,用火加热鏊子下面,在上面烙制煎饼。

油擦:俗称油搭子、油布子用布缝制成的方形擦子,渗有食用油,摊制煎饼前,先用油擦擦涂鏊子。

竹劈子:通常是竹制为多,也用有柄的木板制成,手持用来推动面糊,使面糊均匀的涂抹在鏊子上,用手涂抹面糊的过程称为摊。

铲子:有些地方称抢子,用来沿鏊子边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

制作煎饼的原料可以采用各种杂粮,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子等,也可以同时混合使用几种原料。在1980年代以前,汴塘的煎饼多以地瓜干和玉米为原料。地瓜干、高粱制成的煎饼色泽浅棕,玉米面、小米面、小谷面制成的煎饼色泽淡黄,大米面,麦子面作的煎饼则呈现白色。煎饼有红白之分,红煎饼是用高粱摊制而成,白煎饼多用玉米摊制。现如今多数都用小麦,把麦子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用石磨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使用石磨来磨制面糊,小磨用人力来推,大磨用畜力来推,一般是头天晚上磨制面糊,一人一根磨棍,把一盘古老沉重的石磨推的嗡嗡作响,粘粘的煎饼糊就从磨里缓缓流出。还有就是牲畜推磨,汴塘一带多数都是用驴推磨,把驴的眼睛用布蒙上,驴儿便不会偷吃粮食了,把石磨推的飞快。

面糊磨出来之后,便可开始架鏊子、生火。生火与摊制煎饼往往是两个人合作。鏊子烧热后,就可以摊制煎饼或滚制煎饼了,烙出的煎饼疏松多孔,柔软筋道。

在农家小院里支起鏊子,用玉米秸或麦穰等柴禾烧火,边烧火边烙制,用饭勺舀一勺糊子倒在鏊子上,用长条形竹劈子将面糊向鏊子四周均匀摊开,直至面糊沾满整面鏊子,一转眼的功夫,乌黑油亮的鏊子上便有了一种金黄的扩散,一种香气的弥漫,一种圆满的覆盖。煎饼熟了,小心翼翼地轻掀起来,米黄色的煎饼,中间透着金黄色微糊颜色,香气四溢,那是恰到火候的标志。就这样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煎饼,慢慢地堆成厚厚的一摞,散完热气,再一张张叠起来。

摊在鏊子上糊子的厚薄,决定煎饼的厚度,也是衡量一个妇女煎饼水平的尺度。烙煎饼非常讲究技术和火候,火大了容易烤糊烙干,火小了又不熟难揭;摊得快沾不满鏊子,摊得慢又受热不匀。她们每天要烙上一百多斤小麦的煎饼,然后,被商贩们带到城市。就这样,汴塘石磨煎饼,不用出家门就销往苏鲁豫皖周边地区。汴塘一代百姓一般都靠烙煎饼走上了小康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煎饼为主食的汴塘人,纯朴、大气、率真,劲道!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1943.html

相关推荐

美食记忆,乡情滋味

美食记忆,乡情滋味

怀念家乡美味菜肴的小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里,都有一些可以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对我来说,那就是我家乡的美味菜肴。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每当我回想起那些美味的味道,我便会感觉到一种想家的感觉。今天,我想..

好文精选 2025-10-04

茉莉,煎饼,和我

茉莉,煎饼,和我

在你旁边,我看起来苍白的像个鬼魂。茉莉在如洗的碧空下笑着说。她身后绿地上新生喧闹的身影在记忆中已经成为模糊的一片。 这时候,我们认识还不到四个钟头。 10年夏天的尾声,这个来自德克萨斯的交换生搬进了我的寓..

友情文章 2025-09-17

乡音乡情

思念堆叠出一缕故乡的情绪一次一次寻找,一次一次聆听悦耳的乡音无论四季春秋无论早晚内心积攒的乡音婉转是一首动听的歌在这里,我听到叽叽啾啾的鸟鸣如溪水轻轻淌过我心房总是那么温馨,那么亲切浓浓的乡情啊,溅起..

优美诗歌 2025-05-20

现代故事《煎饼的味道》

苏翠香摆了个煎饼摊,她烙的煎饼色泽金黄,和她的名字一样,酥脆香。最近煎饼摊附近在建设港口,数百个民工吃住在工地,定点买苏翠香的煎饼,吃得那个香啊,经常有民工比赛吃煎饼,有人一顿能吃八个。几个月后,民工..

现代故事 2024-11-01

田野里的乡情

烈日炎炎的盛夏,我利用返城路过老家的机会,走进了久违的田间地头,一览那里的田野风光。走进田野,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稻田,火辣辣的太阳轻盈地洒落在田野上,成片的早稻披上金色的裙袂,在清风中起舞,在空气..

优美散文 2024-10-21

民间故事《一碗泡煎饼》

石头家里穷,早早辍学跟着老邵头学木匠。老邵头手艺好,脾气却很差,稍不顺心,就对徒弟一顿臭骂。石头当学徒没工钱,唯一期待的就是在东家干活时,能吃上饱饭。第一次去东家那里干活,石头战战兢兢的,生怕一不小心..

民间故事 2024-08-04

故乡的石磨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农户多靠石磨石碾子加工粮食,磨出的粮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父老乡亲,现在它完成了历史使命,寂寂无闻地躺在一边,尘封了无数的农家往事。农家人把购置石磨叫接磨,两班身强力壮的男劳力一大早..

抒情散文 2024-07-08

恋乡情,又是槐花飘香时

洋槐树开花了,幽幽地,香气散在微风,闭上眼睛,深吸一口这甜馨幽香,如梦,又回故乡。题记斜阳灿灿,撒金村庄,漫步间,清风漾漾,村头的小河,一如往常细细流淌着;水面映霞,碎碎闪闪,欢唱着美好时光。空气里弥..

散文随笔 2024-06-15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