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为对手吆喝》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茂林镇上有两家雨伞作坊,老板分别是刘掌柜、马掌柜。俗话说同行是冤家,马掌柜总是看刘掌柜不顺眼,刘掌柜偶尔也对马掌柜的为人有微词。

刘掌柜的刘记伞坊和马掌柜的马记伞坊的生意,原本不相上下。这一年,马掌柜仗着自己年纪尚轻,便去外地拜师学艺。半年后,他回到茂林镇,从此,马记伞坊制作出来的雨伞既结实又好看,硬是把刘记伞坊的雨伞比了下去。

刘掌柜也想外出学艺,可是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只得作罢。于是,去马记伞坊买雨伞的人越来越多,而刘记伞坊冷清了下来。

这天,刘掌柜领着一个名叫郑顺的伙计,赶着一辆马车,去县城里卖雨伞。刘掌柜是这样打算的:既然去我刘记伞坊里买雨伞的人越来越少,不如把雨伞卖到县城里去,只要多去几家店铺,我的雨伞也能卖出去。

谁知,一连去了几家店铺,竟一把雨伞都没能卖出去,刘掌柜不禁有点泄气。这时,一家杂货铺出现在眼前,刘掌柜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杂货铺的老板姓陆,陆掌柜一连看过几把雨伞后,对刘掌柜说,雨伞虽然结实,但却有些笨拙,不够轻巧,若是买下这些雨伞,恐怕会卖不出去,亏本钱。

刘掌柜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既然陆掌柜想买既结实又轻巧的雨伞,茂林镇的马记伞坊倒是出产这样的雨伞,您不如去那里看一看。刘掌柜还把去茂林镇的路线,详细告诉了陆掌柜。

刘掌柜的一番话,把站在一旁的郑顺给听呆了,他左思右想,就是想不明白刘掌柜这不是在替马掌柜吆喝吗?这天底下,哪有替对手吆喝的道理?

出了杂货铺大门,郑顺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刘掌柜听了摇摇头,没有说话。从那天以后,刘掌柜逢人便夸马记伞坊里的雨伞。

三天后的上午,刘掌柜领着郑顺上街办事,忽然看见一辆马车驶入了镇子,车上坐着陆掌柜。

刘掌柜冲陆掌柜打了一声招呼,陆掌柜跳下马车,两人寒暄了起来。当刘掌柜得知,陆掌柜此行来到茂林镇,是专门前来看马记伞坊的雨伞的,便亲自把他领到了马记伞坊的大门前。

这一幕,把郑顺给看傻了眼,心说:刘掌柜啊刘掌柜,你不但替对手吆喝,而且还把生意送到对手门前,你到底图个啥呀?

陆掌柜见马记伞坊所制作的雨伞,果然既结实又轻巧,便买走了满满一马车雨伞,马掌柜赚了一笔银子,脸上不禁乐开了花。当他得知陆掌柜之所以来到他的伞坊里购买雨伞,是刘掌柜替他吆喝的缘故,不由得更加得意了,逢人便说:连刘掌柜都替我吆喝了,看,我就是比刘掌柜强!

从此,来马记伞坊购买雨伞的客商络绎不绝,马掌柜很快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两个月后的一天,刘掌柜把刘记伞坊里的工匠伙计叫到一处,说:我作坊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你们不如去马记伞坊里做工吧!马记伞坊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正缺人手,你们去了,马掌柜肯定会雇你们。

架不住刘掌柜的反复劝说,当天,一大半的工匠伙计都去了马记伞坊,而有几个人却死活都不愿意离开刘记伞坊,郑顺便是其中之一。

这天,陆掌柜再次来到茂林镇,购买马记伞坊制作的雨伞。买好伞后,他来到刘记伞坊看望刘掌柜。

与刘掌柜聊了一会儿后,陆掌柜站起身来,凑近挂在墙壁上的一把扇子。那是一把竹扇,是使用被削得薄如蝉翼的竹篾编织而成的,不但精巧,而且极为柔韧,扇面上还编织着漂亮的图案。一时间,陆掌柜不禁看痴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陆掌柜才醒过神来,问道:刘掌柜,这把竹扇您从哪里买来的?刘掌柜回答:这把扇子不是买的,是我自己编织的。

原来,刘掌柜家传的手艺,不仅会制作雨伞,还会编织竹扇。雨伞的伞柄、伞骨,都是使用毛竹制作的,剩下的边角料,偶尔用来制作竹扇。刘家的竹扇一向只自用,或者赠送亲朋,从来没卖过。

陆掌柜赞叹道:这把竹扇实在是太精美了,我从来都没见到过这样的扇子!刘掌柜,您的作坊里,还有多少这样的竹扇?我要把它们全部买回我的杂货铺,我相信,一定能把它们卖出个好价钱!

陆掌柜把刘记伞坊里所有的竹扇都买走了。

刘掌柜灵机一动,当天便买来了许多毛竹,不再制作雨伞,专门编织起了竹扇,并把作坊的名字改成了刘记扇坊。

刘记扇坊编织的竹扇,卖得特别红火,刘掌柜的生意起死回生,作坊里天天忙得不可开交,那些投奔了马记伞坊的工匠伙计,又纷纷回到了刘记扇坊。

一年后的一天,一群衙役忽然来到茂林镇,把马掌柜给押走了。

十天后,马掌柜才被放回镇上,他一到家,便遣散了工匠伙计,关张了马记伞坊,离开了茂林镇。

街坊邻居们都感到很奇怪马家的作坊开得好端端的,为啥关张了呢?马掌柜到底因为什么事吃了官司?

郑顺对此事也感到非常好奇,他到处打听,终于打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马掌柜是个十分贪心的人,他的作坊生意红火了之后,便一直想方设法要多赚银子。

最近,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当年生长的毛竹,代替生长了五个年头的毛竹。制作伞柄、伞骨的竹料,用生长了五个年头的毛竹最好,因为那样的毛竹最有韧性,材质也最为细密;而只生长了一年的毛竹,材质疏松,缺乏韧性,容易折断。

马掌柜为何要使用只生长了一个年头的毛竹呢?因为它们的价钱,比生长了五年的毛竹的价钱便宜许多,这样,马掌柜便能省下许多本钱,赚到更多的银子!

客商们购买了马记伞坊的,用只生长了一个年头的毛竹所制作的雨伞,然后陆续卖给了顾客。那些雨伞看似结实,其实弱不禁风,于是过了一阵日子后,顾客们纷纷前去客商那儿退货。客商们这才知道,马掌柜为了多赚银子,竟然以次充好,欺骗他们,于是,他们便联合起来将马掌柜告上了公堂。于是,马掌柜不得不赔偿客商们的损失,而且被官府罚了一大笔银子,马家因此倾家荡产。没了钱的马掌柜,只得遣散了工匠伙计,关了马记伞坊,到别处谋生去了。

郑顺将自己打听来的事情缘由,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掌柜,并由衷地感叹道:刘掌柜,我懂了,您当初之所以替对手吆喝,是因为您了解马掌柜的为人,知道他生意红火之后,肯定会不择手段多赚银子,从而倒上大霉!刘掌柜,说到底,您替马掌柜吆喝,是为了让他吃大亏啊!

刘掌柜却摇了摇头,开了口:其实当初,我替马掌柜吆喝,只是想让马记伞坊的生意红火起来。那时,因为我的雨伞卖不出去,所以,我预料到我的作坊将会关张,而马记伞坊红火起来之后,我作坊里的工匠伙计们,便都可以到马记伞坊里做工,挣到工钱,好养家糊口。后来发生的事情,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啊。

郑顺恍然大悟。从此,他经常在街坊邻居们的面前感慨不己:刘掌柜替工匠伙计们着想,为对手吆喝,没想到却因此救活了自己的作坊,真是善有善报啊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1033.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棺材里的账本》

明朝年间,有个姓李的人,绰号叫抠门秀才。这天,他不小心掉进了村西头的河里,一下子摔没了命。这李秀才少年时有几分才气,可惜他十五岁参加乡试,一连十年都是名落孙山,吃空了老父老母的积蓄。最后,他只能回村里..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厨斗》

1、清朝干隆年间,黄淮府古砀县有两家饭店特别有名,一个是城东汪家醉仙楼,一个是城西刘家会客居。两家饭店生意十分兴隆,掌柜都是大厨出身,所做的菜各有特色,因此名气不相上下。为了争得第一,两家虽然表面上和..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名厨崔二》

小城南临水,北临山,很是秀雅。城中有名厨崔二,家传厨艺,闻名一方。崔二做厨,一般人请不到,为什么?小门小户没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白白坏了名头。只有一次破过例。那次,崔二钓鱼,落进水中,李三郎把他救..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千古龙血帝王情》

康熙帝坐在上书房,御览礼部呈送上来的进士卷子,好钦定状元。其中一份卷子让他大为惊讶,倒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这份卷子不是按常规的浓墨书写,却呈现淡淡的霞色,如血。这就奇怪了,说是舞弊吧,可谁有这样的胆子,..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秦城囚犯》

连日暴雨,秦城多处山体滑坡,当地百姓四处奔逃,城中颇为混乱,秦城县令向知府告急。知府接到密报,迅速派捕头杨振山前往秦城巡查,以防暴民趁此时机为祸作乱。这天,杨振山带人巡查到秦城监狱,不禁停住了脚步。对..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老鼠爱大米》

1、明朝嘉靖年间,新城县。官道上,两匹高头大马缓缓行来,白马上的高大男子看着路上推粮车赶路的行人,有点奇怪地对同伴道:殷乐,你看这些农户,应该是去县衙交公粮的,不知为何都是眉头紧锁,咱们问问去。说罢跳..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蒙冤的响屐舞》

越王勾践把绝世美女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表面上做了顺民,放牛牧羊,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日后东山再起。西施到了吴国后,很快就得到了吴王的宠爱,一颦一笑,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西施在那边就常常能传来一些消息..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苍猊奇谋》

民间故事《苍猊奇谋》

勇斗群狼南宋年间,临安城里有位赵王爷,他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斗狗。为满足自己的嗜好,他在王府后院专门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狗舍。这天,赵王爷正在发呆,京城的狗行家张庭忽然急匆匆地跑了来。见张庭乐得嘴角都咧到..

民间故事 2025-08-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