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蟹怪》

清朝末年,浙江某个小镇上有个打更的。这打更的年纪也快70了,因为一无所长,也就每天打更混口饭吃。年轻时胆气很壮,到老了反倒胆小了,便养了条狗,每天打更时带在身边,也好做个伴。

有一天,打更的照例出了门。这晚月光暗淡,加上有点云,当云把月亮遮住时,天色变得更加昏暗。这打更的一手打着梆子,一手提着灯笼,带着狗从街上走过。

江南小镇,河川众多,走几步就是一座桥。他刚走到石桥上,回头却看见狗没跟上来,反倒掉头往桥下跑去,打更的便唤了一声。本来这狗养了两年,很是听话,平时一叫就会跟上,谁知这回,那狗却根本不听主人的吩咐,仍往桥下跑。

打更的心里有点不乐意,从一边捡了块瓦砾往下一砸,想把狗吓上来。谁知狗突然发出闷闷的一声惨叫,这打更的也吃了一惊,以为砸中狗了,但马上听见这狗的叫声变得极是痛苦,还夹杂着挣扎的声音。打更的吃惊不已,忙走过去看。

他走到桥下拿灯笼一照,却见狗躺在河沿的石阶上,一个足有脸盆大的黑影极快地一闪,似乎有很多细脚,看上去像是一只螃蟹。再定睛一看,却见狗脖子上有两个血洞,这狗只能微微抽搐,动弹不得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镇上的人全都毛骨悚然。当时太平军事败已有几十年了,正值同光中兴的时候,江南小镇也日益繁华,但人们的思想还相当迷信。因为太平军几十年前曾驻扎在镇上,后来清兵反攻,就在这桥下死过一个太平军,有人就说只怕那是鬼魂作祟,务必要请和尚老道来做一场法事超度才行。

于是一些人就凑了些钱,请了和尚来做法事,手臂粗的香烛点了好几根。做完法事,人们觉得鬼魂定然已经被超度了,肯定不会再有事了,也就放心大胆起来。谁知第二天早上,桥下又出现了一只死鸡,鸡身上也有两个伤口。

这一下把所有人都吓惨了。有人说大概是请来的和尚法术不够高,还不能把桥下的亡灵超度走。但和尚做法事也是要钱的,上一回就是大家凑份子凑出来的,再凑一次,若仍然无效,难道就一直凑下去吗?还有人说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干脆不往桥上走就是了。大家觉得这倒是比凑份子请和尚老道来做法事更有可行性,于是不约而同地就不往这桥上走了。

一开始,人们还是晚上不过桥,过了几天,干脆连大白天也绕远路,没人再走这座桥了。有好事者还在桥边竖了块木板,说是桥下有恶鬼出没,过往行人小心云云。住在桥边的人家却是没办法,便约好初一十五,轮番给这恶鬼上供,以求它不要为害乡里。

木板刚竖好,这天有个拄着根打狗棒的叫花子来到镇上。这叫花子一口异方口音,很是难懂,来镇上走街串巷讨口饭吃。走到桥边,见别处人来人往,这儿却冷冷清清,桥下还供着鸡鸭,就问这是怎么回事。桥边的住户就跟他说了,这叫花子却是个无神论者,说岂有此事,世上哪有鬼怪。他说自己愿意留在桥下看个究竟,把这恶鬼捉出来,只消几户人家给他一顿饱饭吃就行。

那几户桥边的人家也是有苦说不出,别人可以不往这儿走,他们却不能随便搬到别处去,现在过桥都要绕好大一个圈子。如今他们见这叫花子自告奋勇,再加上传说讨饭的大多有几手秘术,反正也要给这恶鬼上供,不如就让他试试。但也有老成的说不成,万一这叫花子被恶鬼杀了,他自己光棍一条,一死百了,但桥边这些住户却要吃不了兜着走,摊上人命官司了。

叫花子见他们有顾虑,就说自己愿意写下生死文书,签字画押。一听这叫花子居然还会写字,人们都大为吃惊,连有所怀疑的现在也相信他深藏不露了。于是拿来了纸笔,这叫花子就在桥上摊开了,龙飞凤舞地写了几行。有识字的一看,赞说好一笔颜体行书,这叫花子相当不俗。

这一下人们更有信心了,索性把要上供的东西都拿过来,管这叫花子吃了个肚儿圆,末了,叫花子说再要一只活鸡当放逐饵。虽然有人怕这叫花子是骗吃骗喝还想再骗只鸡去,但也有人家信以为真,拿了只小鸡出来。当晚这叫花子把鸡拴在桥下,自己就在桥上摊开草席躺下。

第二天,人们一早起来,马上就跑来看看情况。一到桥边,却见这叫花子正跷脚大睡,打狗棒正倒着插在桥边石缝里,棒头上却扎了个黑糊糊足有脸盆大的东西,长了八根长脚,还在乱舞,看样子有点像是螃蟹,但没有螯。

有人壮着胆子过去一看,惊叫道:这是只壁蟢!壁蟢是蜘蛛的一种,过去很常见,长得扁扁圆圆,在墙上极速爬行,以吃小虫为生。但壁蟢一般不过指甲盖大,脸盆一般大的壁蟢谁都没见过。

听得叫花子在桥下捉到的恶鬼是一只壁蟢,看热闹的人一下全都围了过来。

那叫花子说他是福建人,当地虫蚁也多,他小时候喜欢养虫,壁蟢在他们那边就叫墙蟹。听到人们说这桥下的螃蟹怪竟能咬出两个小洞来,他就知道准是壁蟢了,只是他也没想到有这么大。

有人问他养虫做什么,这叫花子说是拿来吃的。听得吃虫,人们更加好奇,问他怎么个吃法,叫花子说下油锅一炸就行了,非常香。只是他一个叫花子,现在也没那么多菜油来炸东西。

看客中有一个是开油条豆浆店的,就说旧锅陈油都有,若这叫花子敢吃,他就去拿来,本来也是为看个新鲜。

这人把炉子和一锅油都拿过来,点上火煮沸了,见那叫花子把这脸盆大的壁蟢洗干净了丢油锅里一炸,真个异香扑鼻。待他吃得满嘴流油,有个胆大的小伙子忍耐不住,要那叫花子拿条腿给他尝尝。犹豫了半天,小伙子狠狠心一口咬下去,倒也不觉难吃,据他说很像软壳蟹。经此之后,这桥下再没出过异样,桥便通行无阻了。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对虫子敬谢不敏。在清末那年代,看人吃虫,还真是骇人听闻。但虫子其实富含高蛋白,而蜘蛛虽然样子丑陋,实与螃蟹同属节肢动物,现在柬埔寨有道风味小吃就是油炸蜘蛛。

现在看来,吃虫实是不足为奇,而壁蟢竟能长到这么大,甚至能把狗都咬死,才是真正的奇事。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0961.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海半仙与秋小月》

民间故事《海半仙与秋小月》

错过的姻缘初秋的一天,诸暨同山镇的吴老爷张罗着为刚满月的孙子办喜庆酒,吴老爷抑制不住的喜悦像酒一样在嘴角流淌着,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做爷爷。为此吴老爷请来了两个戏班子,比着献艺,这样场面会空前的热闹。南戏..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石猪》

晋北偏关县老营城的东岳庙山下,傍太罗河的北面,有三间废弃石窑,院里是葳蕤的草丛,里面有一头石猪,头朝南昼夜卧着,凝望河水向西流去。这头石猪的来历,极不平凡。距老营城三十里,有一个村子,叫东昌峪村。东昌..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人面疮》

清朝末年最后一任阳都知县黄秀祺是带着家眷上任的,由于需要养活妻子和孩子,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捉襟见肘。刚开始黄秀祺还能够自觉约束自己,不吃请不收礼,但时间长了,就开始逐渐放松,慢慢地就接受当地一些大户..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徐霞客三擒“鬼脸毒蛛”》

明朝时,一个名叫徐宏祖的读书人因为厌倦了金榜题名、功名利禄这些世俗纷争,于是立志走遍祖国名山大川,览万物、赏奇景,那才真正让人长见识。他从家乡出发,先后到过华北、华南。接着,他又来到了西南地区,一路饱..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射王弩》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日渐强大,成为雄踞北方的一个大国。这一年,老可汗病逝,其子豆伦即位。豆伦年少,国相铎铎辅政。然而在这表面的稳定下,高成王却在秘密策划谋反。高成王是豆伦的亲叔叔,天生神力,尤善骑射,..

民间故事 2025-08-26

民间故事《贩马奇遇》

朱普同快30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原因是他脑子不是很好使,有点犯愣。这一年,他苦无生计,想跟着马贩子表哥学贩马,表哥同意带他去塞北闯一闯。可是等到上路时,表哥的老父病倒了,不能去了。表哥让他去找好朋友大黑..

民间故事 2025-08-26

民间故事《最后的镖局》

1、六月,骄阳似火,饮马坡驿道旁不知何时设了个简易茶摊,摊主是个老妇人,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四五岁小儿在炉旁添着柴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奔来,走在前头的是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背一长剑,剑鞘样式古朴,柄上..

民间故事 2025-08-26

民间故事《陪葬的头颅》

相传数千年前,城头山古城有一个很聪慧的少年,人称小陶匠,他玩泥巴很有天赋,制出的陶器十分有趣,让首领穆王爱不释手。这一年,穆王病入膏肓,很快就要死去,城头山的长老们开始为他准备后事,选定哪些人陪葬也成..

民间故事 2025-08-26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