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川味三绝》

七年前有家媒体发布餐饮市场调查报告,结论相当劲爆:上海已是全国最能吃辣的城市之一。上海人以前是不吃辣的,本帮菜里只有一道八宝辣酱忸忸怩怩地加了点辣伙酱,如今已是万山红遍。年轻朋友要我推荐几家好吃不贵的饭店,要是不给他们来点辣的,当场就跟本大叔翻脸啦。

前不久,接连两天在同一家川菜馆打卡,前一顿我请朋友,后一顿朋友回请,助兴三五子,每人的嘴巴都辣成了红圈圈。

大厨从成都来,江湖上有地位。夫妻肺片是他的拿手绝活,牛头皮、牛杂和牛腱肉卤煮到位,软硬正好,快刀切成纸样薄,辣椒油、花椒面等制成的红油一浇,麻辣浓香,非常巴适。四川作家李劼人在抗战时期写的《饮食篇》中有这样的描述:夫妻肺片名实不相符,明明是牛脑壳皮,而称之曰肺片牛脑壳皮煮后,切薄而透明的片,以卤汁、花椒、辣子红油拌之,色彩通红鲜明,食之滑脆香辣。发明者何人?不可知;发明之时期,亦不可知。

后来成都美食作家车辐先生在《川菜杂谈》一书中交了底:一百多年前,成都皇城坝有三座桥,每座桥头都聚集了许多小店,店门口摆出一只只土钵卖牛杂碎。这个牛杂碎是回民制作的小吃,正经名字叫盆盆肉。夫妻肺片的版权属于郭朝华、张田政夫妻,他们家的小铺子在半边桥,一卖出名,而且冠以夫妻二字,更能使人醒目。

夫妻肺片是下里巴人的恩物,后来荣乐园将此引堂入室,成为筵席上的冷碟。

草根美食不讲究造型,杂乱无章地装在瓦盆里,路边放一张吱吱作响的小板凳就算开张了。一头供人坐,一头置瓦盆,沿着瓦盆周边插满十几双毛竹筷,犹如篱笆桩头一般,吆喝一声,惊动四方。食客大抵是劳苦大众,一筷夹起,当街大嚼。吃夫妻肺片有禁忌:筷子不得入口。然而舌头与牙齿都要打架呢,它要与筷子接吻你拦得住吗?

夫妻肺片也吸引上等人降尊纡贵。不过读书人顾忌多,酸劲足,伸手拔箸之前东张西望,唯恐被熟人看见。老百姓根据他们的神态,也将夫妻肺片唤作两头望。

想想吧,一个穿灰布长衫、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青灯黄卷,划粥断齑,架不住桥头美食的诱惑,踱出窄巷,首鼠两端,抄起毛竹筷大快朵颐,嘴巴周围印上一圈红油:多乎哉?不多也。就是那个时代成都文人的绝妙肖像。

担担面也是我的最爱。他家担担面的作料里面有冬菜末和牙菜末。没有冬菜末和牙菜末,只能叫辣肉末拌面。有些店家给担担面多加一勺肉末,那是多此一举;还有人加清炒虾仁,美其名曰:红岩积雪,更是画蛇添足。

好几年前我在成都吃担担面,当地一好友跟我说:小时候看到小贩晃晃悠悠地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一路吆喝:担担面哟担担面!担子多用桑木,厮磨日久,滴溜丝滑,一头挑着碗筷和水桶,一头挑着炉子铜锅,锅内分隔成半月形两个,一面煮面,一面熬大骨汤。客人叫一声,他立马停下,往炉膛里添一根柴,过一会水就翻滚起来,抓一把手擀碱水面往锅里一扔,拨弄几下就好了。客人当街站着吃,并不觉得寒碜。天寒地冻的日子,担担面给人特别的温暖,我在四川大学读书时经常约几个同学溜出去解馋。

担担面与夫妻肺片一样,都编入了四川人的味觉基因。担担面赚的是蝇头小利,小贩却从不马虎,红油、麻油、花椒、酱油、冬菜末、醋、猪油、芝麻酱、臊子、葱花、蒜泥等一样不缺,麻辣鲜香,回味无穷。川味一绝,名至实归。

国庆长假,与几个朋友在淮海中路一家川菜馆小酌,有人力荐辣子鸡。他家的这道菜用鸡中翅做,确保食客吃到的每一块鸡都有皮有骨有肉。斩件后爆炒结皮至脆,与炸透的二荆条辣椒及汉源青花椒混合在一起,红黄两色交相辉映,一下子将吃货的食欲熊熊燃起。浓郁的麻辣香味,外脆里酥的口感,吃了第一块,赶紧再夹第二块,眼睛盯住第三块。

但是辣子鸡在家里很难做出符合技术标准的口感,因为民用燃气灶火力不够。据他家总厨介绍,鸡中翅斩件后拌上调味料、上浆抓匀,必须要经过三次油炸,第一次高油温,数秒钟即可捞起,使鸡肉定型。第二次中油温,让鸡肉锁住水分,恰到好处地熟成,油温也不能过低,否则可能造成沁油,口感就差了。第三次又是高油温,炸至金黄色,方能达到外脆里酥的口感。另起油锅蹿起青烟,下花椒、姜蒜、豆瓣酱等炒香,再下事先炸过的辣椒和鸡块,撒一把马耳葱,留锅片刻,行话叫作煵。辣子鸡的火候很难掌握,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不熟,需要心手合一的驾驭能力。

一般川菜馆里的辣子鸡,辣椒多过鸡块,也是天经地义,一群吃货在辣椒堆里玩淘宝游戏,争先恐后,欢天喜地。而这家馆子是鸡块与辣椒平分秋色,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都别抢,放开吃,一轮狂轰滥炸之后肯定还有漏网的。我视它为川味第三绝。

三十年前看一位老师傅表演做辣子鸡,一只活鸡从宰杀、放血、煺毛、开膛、取肉、斩块、下锅油炸再煸炒,一气呵成,4分38秒!运斤成风,神乎其技!现在市中心不准杀鸡杀鸭,独门绝活遂成广陵散。

当然,川味中还有麻婆豆腐、蒜泥白肉、水煮牛肉、灯影牛肉、干烧鲫鱼、棒棒鸡、粉蒸肉、回锅肉等,每个人都是评委,都可根据自己的嗜好选出三绝、五绝,甚至十绝。假如你惧辣畏麻,也有三绝等着你:肝膏汤、开水白菜、雪花鸡淖。不过我要说:偌大个上海滩,有钱不等于有口福,得看你的造化!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0442.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中秋的风》

好像是在突然之间,有了风,轻轻地,淡淡地,从某一个地方飘过来。父亲的头发飘了飘,母亲的头发也飘了飘,父亲和母亲的头发都已经花白花白了。在父亲和母亲的头发飘动的时候,有什么声音发着光,也淡淡地从一个什么..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牛肚包里的中国味道》

今年大暑前后,我去了一趟意大利,在女儿就学所在的佛罗伦萨古城生活了7天。正宗的意大利披萨、意大利面、牛排一一吃过之后,觉得和国内的意式西餐差不了多少,却唯独对当地一道或有千年历史的小吃念念不忘。这道小..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心源开处有清波》

挥毫写尽三江水,韵和津门六百年。诗人放怀自励,心境辽远豪放、刚健硬朗他是王林强,长身挺立,英气内敛。他是从晋地走出的少年,曾在天津读书,刻励精进,力学不倦。今已不惑之年,才情益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女人该看什么书?》

听说台北新开了一家大书店,专门卖给女人看的书。这是大事一件。记者打电话来问胡博士:女人该看些什么书?首先,我要感谢这个书店的成立。从今以后,我们不但有专治女人头发的美容院,专卖女人服饰的委托行,专治女..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江南的菱角》

江南的原野是水的世界,遍地湖塘,处处沟港。菱角这种草本水生植物便在这浅水里、池沼中顺水而生,逐水而长。细雨纷纷的清明过后,菱苗欣欣然浮出水面,那淡绿的四方叶子,一片片、一轮轮,环绕着菱蕊。几场风雨过后..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白饭之魅》

一餐饭中,饭与菜,何为主,何为次?在宴席上,饭,一般被称为主食;然而,它总在宴席的尾声才姗姗上来。那时,美酒肴馔已占据胃肠;饭,往往成了陪衬。大家,也总是象征性地来几口,压个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江..

文摘精选 2025-11-04

文摘精选《北京看云记》

频频看云是近年来的事。自到了北京,自然而然地就经常看起了云。在这之前,我是不怎么看云的。因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也就入乡随了俗。看云是闲事。闲事也是事。我渐渐发现,这闲事居然还是件经常能上新闻的..

文摘精选 2025-11-04

文摘精选《秋虫鸣唱里的东胜》

恋上绿香,爱上一座城市。绿溢流香季节里,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车林里嬉戏着,偶尔掠过一只赤金的蜻蜓,耳际间荡漾着鸟语啁啾,具有现代化、园林化、人文化的避暑休闲都市塞上草原明珠的东胜,漫漶着乡野和都市独特神奇..

文摘精选 2025-11-0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