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出生的崔健,今年60岁了。在他步入花甲之年时,新专辑《飞狗》出炉。
有人说,崔健变得随和、不愤怒了。但崔健并不认同,他认为人都不止有一面,他在《时间的B面》里写道:我和人们一样,只看到自己的脸,莫非里边也有你,正在被时代改变,这时有人大声吼:嘿,老子根本没变。这个大声吼的人,或许说的正是他自己。
对于当下市场重包装、重流量、重资本的现状,他有抨击,也有无奈,但他有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坚定自己的坚持。
在60岁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心态、变化好像都不是崔健在意的事情,或者在他看来,这种变化是微不足道的,60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谁说60岁就代表老了?
崔健在意的是他仍然在做自己喜欢就做的事,仍然可以心无旁骛地创作、演出,沉浸在做音乐的快感中,甚至熬夜做音乐也被他看作是一种养生因为这件事能让他心情舒畅。所以退休这个词从未出现在他的字典里。
崔健说:时间是直行的,只有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时间才是可以弯曲的。或许时光永远是在流逝,但当音乐响起时,便会出现一个弯道,那个当年唱着《一无所有》的人,就在那里。
表达当下最真实的崔健
崔健一直在反思MV,在所谓的音乐片里,包含了一系列的视觉艺术工种,摄影、导演、灯光设备、化妆等,唯独跟音乐无关,音乐家在里面的工作就是表演、对口型。如果持续按照MV的方式去销售,音乐必死。真唱、真实的演奏才是骨髓,骨髓假了,其他的再真也没有营养可言。要从骨髓上建立起文化,所有都围绕真实,否则就只剩下流行歌手,真正的音乐家不被重视,真正的音乐产业不能崛起。
新专辑的两首现场音乐短片《飞狗》和《时间的B面》,是拍摄真正的现场表演,加上视觉影像。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在包装矫饰过度、视觉泛滥的娱乐时代,音乐必须扞卫强烈的现场本色。这也是2002年发起真唱运动以来,崔健一以贯之的态度。
做音乐首先要自己满意
至于有些年轻乐迷听不懂或者对于老崔的音乐欣赏不来,崔健并不介意,反而认为这才是正常的。崔健坦言不会为他们而改变自己,但愿意与他们交流、沟通。他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年轻人对音乐的喜好,并从中找到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
从35年前开始,崔健的音乐就从未停止过批判性的一面,也从未放弃将摇滚乐跟社会发生交流碰撞的机会。也许很多人注意到了,也许更多人并不在意,这都是市场的选择,他安然接受,也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用心做出的音乐,终会令人眼前一亮。
60岁不代表老了,工作就是养生
我一直有演出,能够自给自足,也能够照顾好周边的工作人员,有自己的工作室,买了很多设备,不是很奢侈的那种,没有交租的压力。工作室的隔音做得特别好,半夜到早上工作,是可以吹号的,除了不打鼓,这个就是幸福,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太美好了,所以我们也不愿意放弃这种工作方式。
崔健甚至认为这样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养生,因为心情舒畅,没有工作压力,唯一的压力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时间太多的压力,不是时间太少的压力,有不满意的地方,不行先休息两天,好好过个周末,周一再开始琢磨攻克难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豁然开朗高兴至极。对他来说,养生不是早睡早起、有好的作息好的饮食习惯,而是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退休这个词在他的字典里从未出现过。
实际上现在崔健演出的状态,确实可以印证他的这种感觉,他可以连续两天演出,并且是高质量的演出,中间还可以去旅行,而且上千公里的旅行也不在话下;他在舞台上从气息的调整、音域的转换到体力的供给,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