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陈盆滨:跑圈“大神”决定冲击北京冬奥》

2015年,陈盆滨在100天中连续跑了100个马拉松,总里程4219. 5公里。这项名为挑战100的活动从广州开启,终点设在北京。7月10日,陈盆滨完成挑战,当他跑进五棵松体育馆时,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静默期前的最后一场推广活动正在这里举办。陈盆滨将一面旗帜交到奥申委领导手中,上面有他从沿途百余座城市征集到的支持北京申办冬奥会的群众签名。彼时,他不会想到,3年之后,自己将以另一种形式与冬奥会结缘。

挑战100只是陈盆滨完成的诸多壮举之一。来自浙江玉环、渔民出身的陈盆滨是第一个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中国人;2014年,他在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中,以13小时57分46秒的成绩勇夺冠军,成为首位赢得国际极限马拉松比赛冠军的中国人,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完成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大满贯的跑者。

2018年9月30日,陈盆滨在美国G2G越野赛中夺冠,成为首位夺得该项极限越野跑赛事冠军的中国人。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工作人员找到陈盆滨,问他是否愿意转项练习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源于北欧,比赛环境艰苦,参与难度极高,是最古老的冬季运动之一。越野滑雪在冬季奥运会中的地位可以媲美夏季奥运会中的马拉松,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的第一大项,越野滑雪下设12个小项,每届冬奥会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都是越野滑雪。长期以来,北欧国家运动员在越野滑雪项目中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开展越野滑雪项目较晚,在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前,仅有东北三省开展了这项运动,专业运动员不过几十人。2018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面向全国跨界跨项选材,力图扭转这项运动开展地单一、选材困难的局面。凭借极限马拉松跑者的超强耐力和在体育圈的知名度,陈盆滨进入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视野。

陈盆滨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不惑之年,跑圈大神决定踏上雪板,冲击北京冬奥。

从没滑过雪的陈盆滨要当越野滑雪运动员,消息一出,跑圈一片惊讶。大叔成了国家集训队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去报到的时候,认识陈盆滨的小队员见到他,都以为他是过来做体能教练的。

对于跨项,陈盆滨有自己的想法从前都是单打独斗,全凭个人摸索;进入国家队,可以随队进行系统训练,掌握更多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为国争光的夙愿。

从前参加极限马拉松比赛,多是以个人身份。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陈盆滨站上领奖台时总要披一面五星红旗。如今,穿上国家队训练服,看着胸前的国旗,陈盆滨很骄傲自己代表的是中国。

北京申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时,中国曾作出郑重承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陈盆滨想证明给大家看,经过科学训练,自己这个不会滑雪的南方人也可以站在冬季奥运会的赛场上。

越野滑雪虽然也是耐力项目,但和跑步大有不同,技术动作、发力方式都需要在训练中慢慢领悟。刚开始练习时,陈盆滨习惯用手臂的力量,学会一些技术动作后,他发现应该用肩、背去发力,整个身体压下去。

跑步只要一双跑鞋,越野滑雪更多需要借助雪杖、雪板等工具来完成比赛,雪板的材质甚至给雪板打蜡的水平,都会影响到比赛成绩。为什么北欧国家在冰雪项目中这么厉害,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雪季时间长,参与人口多,很多七八十岁的人还会去滑雪;另一方面也有历史的沉淀胜利不单是运动员的功劳,也是整个教练团队、技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技战术经验和科技成果都需要用很长时间去积累。我们的乒乓球这么厉害,也是同样的道理。

雪季短暂,滑轮是越野滑雪运动员在夏天的训练项目。踩上窄长的滑轮,陈盆滨在平路和小坡上学习滑行,最初每天都要摔二三十跤。这一年,陈盆滨受的伤比之前跑步18年加起来还要多。不得已,陈盆滨买了很多护具头盔、护甲、护膝,从上到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倒不是怕疼,而是担心伤得太重,影响训练。

集训期间,陈盆滨每天训练五六个小时:清晨6点半起床,进行15分钟核心力量训练;早饭后休息一小时,8点半到9点开始耐力训练,练习长跑或者滑行四五十公里;下午练力量或者爆发力;晚上在体育馆拉伸、放松。每周只休息一天。

超强的体能、顽强的意志都是在从前打渔的日子里磨炼出来的。海上的大风大浪,陈盆滨从小都经历过了,出海的时候,有时候船上没有淡水,你必须得喝海水才能活下去。有一次渔船熄火,在海上飘了一夜,大海中看不到一丝亮光。那时候我就想,陈盆滨,这你要是坚持下来了,以后你还怕啥?

2019年12月中旬,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在杭州举办。接受了一年多系统训练,陈盆滨站上了黄龙体育场外临时改建的室外滑雪赛道,但他真正上雪道训练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3个月。此前,陈盆滨参加了在吉林长春举办的5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用3个多小时完赛。

赛道的雪质有点儿硬,刚打过蜡的雪板很滑,陈盆滨有些不适应。他在预赛中过弯道时摔倒,没能进入决赛,成绩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排名靠后。

赛后,陈盆滨在大屏幕上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自己的名字和名次,习惯了在极限马拉松赛场拿冠军的他,这样的经历还是第一次。

曾经努力创造奇迹,但这一次,奇迹并未降临。年纪偏大,身体恢复慢,领会新知识的速度自然也比不了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陈盆滨知道以自己的成绩没法站上冬奥会的赛场,权衡许久,他决定退出国家队,回归本行。

离开跑圈这一年,陈盆滨放弃了马拉松赛事代言等一切商业活动,全身心投入训练。陈盆滨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只是暂时没有了收入,但在国家队学的知识是可以跟随我一辈子的。

人生不过百年,我现在快44岁了。我总在想,人生在世,还能够为社会做什么?不如利用自己的专业去回馈社会。我很感激国家体育总局对我的帮助,虽然我没有参加冬奥会,但是我已经可以滑50公里,证明了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冰雪运动。

凭着陈盆滨和那些从柔道、长跑、自行车、皮划艇等项目转项练习越野滑雪的队友的努力,中国实现了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12个小项全项目参赛,滑雪运动员达到几千人。中国越野滑雪运动实现了飞跃发展,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上缩小了与欧美国家差距的同时,不少运动员已经步入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如今已从愿景走向现实。

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陈盆滨这几年的提案都与科学运动有关。在陈盆滨看来,只有科学运动,才能让人变得强壮,同时避免受伤。大家生病少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国家的医保支出才能降低。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陈盆滨期待着观看北京冬奥会的电视转播,希望越野滑雪队的队友们突破自己,取得好成绩。夺得金牌不仅是为国争光,同时意味着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团队一起完成了这个项目,掌握了这项运动最领先的技术。把先进的运动方式介绍给热爱运动的人,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这才是金牌带来的宝贵财富。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9177.html

相关推荐

人生之战场

人生之战场

一个人独自走在陌生的大街,他来到陌生的城市,没有什么的,只是为了生存而已,一天他遇到了她,他认识了她,这是他心中的一大喜悦,因为她很优秀,就这样他默默地,喜欢着她,不过也许大概可能他们,他不敢想象,因..

情感美文 2025-07-08

哲理故事《能“行走”的棕榈树》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很神奇的棕榈树,这种棕榈树能从一个地方行走到另一个地方,一年最多可以行走20米。很多游客都对此感到迷惑不解:这种棕榈树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它们为什么要行走呢?通过多年..

哲理故事 2025-07-08

我成长我担当——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我成长我担当——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我成长我担当——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风雨,但只有那些勇敢担当、积极成长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一个关于成长和担当的故事。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叫..

美文欣赏 2025-07-08

哲理故事《喜欢攀岩的虾虎鱼》

大海是鱼的家,有一种鱼并不安分,常常离家出走,看看海洋外面的世界,它就是虾虎鱼。虾虎鱼基本游弋于以砂石为底的浅海区域,生活在岛礁附近,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脊椎动物。它们大多不到10厘米长,一般能存活23年,..

哲理故事 2025-07-07

哲理故事《长鳞的王鱼》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水域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叫王鱼,王鱼又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而有鳞和没有鳞全看王鱼自己的选择。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选择没有鳞,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长50年。但有的王鱼为了便于捕食小..

哲理故事 2025-07-07

哲理故事《不会撞晕的沙丁鱼》

智利海域的龙利鱼体形不大,喜食小鱼。可它们无论是游动本领还是凶狠程度都不强,给捕食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可大自然就是这样奇特,别看它们捕鱼有身体劣势,但却有一套成熟的办法。龙利鱼捕鱼,会将成群的小鱼先撵..

哲理故事 2025-07-07

哲理故事《船是由谁设计的》

船是由谁设计的?吴伯凡老师有一个观点,他说,表面上看,船是由各个时代的工匠设计的。但是,稍微往长远一点看就能明白,船的设计师其实是大海。什么样的船适合航行,是大海的意志决定的。那些不安全、效率低、成本..

哲理故事 2025-07-07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