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血溅美人裙》

(一)

深秋的一个清晨,宋高宗走出临时搭建的行宫,见院中菊花盛开,不禁龙颜大悦,于是命随行太监取来笔墨,欲龙飞凤舞一番。哪知刚铺开宣纸,国子监史浩匆匆来报,淮阳失守。宋高宗大惊,拔腿就往马厩跑。皇上这一跑,太监宫娥全跟着跑,一时间乱作一团。

能不跑吗?金兵金将宛如索命无常,天天跟在屁股后穷追猛打,直搞得堂堂一国之君从登上皇位那天就没干别的,净撒丫子逃命了。唉,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头?史浩叹口气,又跑向后宫抓住一个小男孩的手就走:伯琮,快跟叔父走!

这个小男孩名叫赵昚,初名伯琮,是秀安僖王赵子偁的儿子。因父亲常年带兵征战,他一直跟着一大帮皇亲国戚屁颠屁颠地东奔西逃。不料,赵昚站着没动,道:史叔父,你看。

扭头望去,只见一老年宫女正趁火打劫,抢夺一个小女孩的包裹。小女孩看上去也就七八岁光景,长得干干瘦瘦,死死抱着包裹不放。老宫女急眼了,抬脚踢翻小女孩,夺过包裹后溜之大吉。赵昚挣脱史浩跑去,扶起了呜呜直哭的小女孩:给,她抢了你的东西,我把这个给你。

是一块红润透亮的玉璧。史浩紧跟着跑来,一手牵起赵昚,一手拽起小女孩冲向行宫侧门。恰恰这时,忽听一声惨叫传来。

是皇上的动静!史浩顿觉心头一紧,脱口大叫:侍卫,快去保护皇上

晚了,宋高宗出事了,且是堪比天大的大事!

得知淮阳城失守,宋高宗要不慌才怪。因为驻守淮阳的,正是平寇左将军韩世忠。如果连他都被金将粘罕打得一败涂地,还能有谁阻挡得住金兵?要逃命,四条腿肯定比两条腿快。情急之下,宋高宗也没用太监帮忙,一个箭步便窜上了马背。马背上没搭马鞍,大马又受了惊吓,咴咴嘶叫着蹬踏前蹄,猛地一颠!

也便是这一颠,皇上的龙根受到重创,从此只能开花,不能结果!

胡说八道!来人哪,把这个一派胡言的庸医拉下去,给朕剁了!话说这日,做过诊查,宋高宗不由得暴跳如雷。御医吓得双腿一哆嗦,跪倒在地:皇上,这是事实哇。您砍了臣若能换来龙根,臣甘愿被您剁上一千刀。

要知道,宋高宗唯一的儿子元懿太子在3岁那年就已夭折,直系的孙男嫡女也在靖康之变后被金人尽数掳走。如今,皇室连个继承人都摸不着,哪还有脸去见列祖列宗?宋高宗越想越窝囊,禁不住放声悲哭起来。

(二)

一连十余年,南宋王朝被金人撵得就像丧家犬,难得片刻安宁。打不过,总逃也不是办法,那就议和吧。这天午后,宋高宗正和已升任参知政事的史浩在后花园下棋解闷,太监来报,说出使金国的使臣刘大人要求觐见。

宣。宋高宗急道。很快,刘大人被带进了后花园。宋高宗迫不及待地问:有没有好消息?快讲。

好消息没有,坏消息倒不少。刘大人战战兢兢道出一个惊天秘密:开国之君宋太祖转世做了金高宗,要回来争夺皇位!

纯属妖言惑众!就算宋太祖轮回投胎,他是个汉人,又怎会投到金人的肚子里去?宋高宗勃然大怒,一脚踢翻棋盘张口要骂,刘大人却从怀中取出一幅金高宗的画像。只一眼,宋高宗便惊得嘴巴大张。

可不,这金高宗活脱脱的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宋太祖赵匡胤!

这事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史浩思忖片刻,让刘大人退下后说道:皇上,臣有个主意。

唉,连太祖都来为难朕了,你还能有什么好主意?宋高宗沮丧地回道。

想当年,太祖历尽艰难,才打下这一片大好江山。他身有子嗣,可还是将皇位传给了皇弟。臣以为,只要皇上你师法太祖,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太祖如此开明,又怎会来兴师问罪抢龙椅?

听史浩这么一说,宋高宗连呼好主意,立即昭告天下,也要来个大公无私,从赵家子孙中海选继承人!

圣旨一下,四海轰动。听说过选美选妃选县官的,这选天子还是头回遇上。既然是选,凑热闹去,说不定天上真就会掉下块馅饼来。一夜之间,甭管正统偏门,皇族平民,足足有三千多赵姓男子呼啦啦挤进了皇宫。虽说龙椅没尖没棱,却也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第一轮选拔,单看长相就扒拉掉一大半。皇上乃九五之尊,口眼歪斜、瘸腿踮脚等有损国体者,必须远点走着。挑来挑去,到最后只留下一胖一瘦两个年轻俊男:身材清瘦的是赵昚,稍胖的叫赵琢。赵琢原名赵伯玖,是宋高宗的养子,自打入宫那天起就深得高宗生母韦太后的欢心。

接下来,宋高宗只要来个二选一,这继承人的难题就解决了。可是,终选名单呈上去,却如泥牛入海般没了音。更奇怪的是,差不多有半年,众臣想见宋高宗一面都难。

且说这天上朝,众臣又等了个空,悻悻而归。史浩犯了闷,私下找到内侍太监,悄声打听皇上近来在忙什么?还能忙啥?忙正经事呗。太监挤眉弄眼一乐,史浩恍然大悟:皇上不死心,日日夜夜忙着下种造人呢。

皇上啊皇上,您的种子全是瘪子,种多少也出不了苗啊。再耽搁下去,万一宋太祖投胎转世的金高宗真打过来,那可就坏菜了!念及此,史浩一咬牙,带着几位重臣闯进了内宫。

果不其然,君臣一见面,就见宋高宗神情委顿,明显是劳累过度所致。史浩跪拜道:皇上,太子人选已经确定,恳请皇上早下圣命。

想必是回回下种、回回颗粒无收的缘故,宋高宗重重叹口气认了命:宣赵琢和赵昚进来吧。

立太子可是国之大事,你不再和各位大人合计合计?史浩问。宋高宗摆摆手道:太后和朕的想法差不多,就不用再议了。

史浩一听,暗暗叫苦:韦太后和宋高宗的意见是立察言观色会来事的赵琢为太子,而众臣的意思是推选宅心仁厚的赵昚登龙位,意见相左,得听皇上和人家老娘的。胳膊再粗也拗不过大腿啊,这可如何是好?

(三)

不消片刻,赵昚和赵琢一起进了内宫。赵琢满眼得意地瞥着赵昚,那神情分明在说:你那,没戏喽。史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明摆着,这是韦太后事先跟赵琢通了气:孙子,有奶奶罩着,除了你这龙椅谁也甭想坐。不行,得想个办法拖上几日,让皇上改变主意。可不等琢磨出救急之策,宋高宗扫了眼垂手恭立的赵昚,又看向赵琢开了口:伯玖──

皇上。史浩忙打断宋高宗,扑通跪了下去。宋高宗面露不悦,问道:史爱卿,你一再催朕立太子,朕要立太子了,你又有何说辞?

臣不敢。猫──

话音未落,就听啊的一声尖叫,一只通体雪白的狸猫从侍立旁侧的宫女怀里嗖地蹿起,冷不丁跳到了众人面前!不待众人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赵琢已飞脚踢去,哪来的野猫,居然敢在此撒野?

这一脚可真够狠的,直将狸猫踢得飞起来,一头撞上立柱,血溅当场。

父皇,有儿臣在,别说是只野猫,就是千军万马也别想伤害你。赵琢拍拍手,伸长脖子等着宋高宗夸赞。不想,宋高宗脸色一沉,说了声朕心情不好,明日再议后,拂袖走了。

史浩见状,如释重负长出口气,也和众位大臣退出了宫。不过,他没有打道回府,而是拐弯去了内侍府。托太监找来那个抱狸猫的宫女,接着屏退众人,对着宫女便是深施一礼:老臣谢过姑娘──

史大人万万不可。宫女受宠若惊,慌忙回道:当年史大人和赵公子的施救之恩,奴婢春娥没齿不敢相忘。

史浩细一打量,敢情,淮阳逃命时,那个被老宫女趁乱欺负的小丫头就是眼前的这个春娥。想不到十余年没见,春娥不仅出落的清丽脱俗,而且心思机敏,聪明伶俐。适才,史浩瞅得真切,在宋高宗要做决定的那刻,春娥蛾眉微皱,飞快地掐了下怀中狸猫的屁股。狸猫受惊,飞蹿而起。她的本意是想搅局,给史浩等几位重臣争取点时间,谁知生性好狠斗勇的赵琢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脚将大好时机踢到了天边──宋高宗心肠软,最烦感血腥,当年,他连那匹害得他断子绝孙的大马都没狠心杀掉,而你赵琢动不动就玩狠的,不合我的心意啊。

虽说这立太子之事暂时拖下来,可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更何况有韦太后吹风,宋高宗还是会偏向赵琢。史浩转念一想,有了主意。对,就这么办。

史浩走到春娥面前,低声道来。听着听着,春娥的脸不知不觉间绯红一片:大人,这个办法能行吗?史浩满有把握地回道:伯琮天性纯良,为人正直,定不会辜负老臣的期望。再者,有你冰雪聪明的春娥姑娘在旁督管,老臣自是一万个放心。

然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半月后的一个晚上,赵昚接到赵琢的盛情邀请,前去赴宴。席间,赵琢连番劝酒,直灌得不胜酒力的赵昚头晕脑涨。摇摇晃晃地一回府,便见一群娇媚香艳的女子款款走来,软声细语宛如香风阵吹:公子,你可回来了,我们姐妹正等你呢。若兰,霜儿,快点来服侍公子。

赵昚正值壮年,生龙活虎,又有这么多美艳可人的女子围在身边,个个吐气如兰,要能做到坐怀不乱那才叫见鬼!

公子,您慢点,我们给你更衣。两个女子吃吃娇笑着偎进了赵昚的怀里。幽香入鼻,赵昚顿觉热血上涌,张开双臂搂住了正着,美,真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公子,不可!蓦地,一声娇呵响起。赵昚揉揉惺忪醉眼,看到了一个身段同样苗条的美貌女子,含糊问道:你是谁?敢对本公子大呼小叫,本公子可不饶你。

这个女子,正是春娥。春娥惶惶跪下,回道:奴婢贱名春娥。公子你喝多了,还是早点歇息吧。赵昚晃到春娥跟前,笑嘻嘻道:本公子没喝多。想让本公子饶、饶你,来,亲一下──

春娥仓促闪身,让赵昚扑了个空。赵昚大为愠怒,喝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扫本公子的雅兴,还想不想要命了?

若能换来公子的清醒,奴婢这条命不要也罢。 春娥说完,冲着赵昚盈盈一笑,忽地一头撞向墙壁!

砰,点点鲜血溅在春娥的素衣白裙上,宛如梅花盛开。情形突变,赵昚登时酒醒大半,惊叫着扑去抱起了春娥。挂在春娥颈上的一块红润玉璧,一下子撞进了眼帘

(四)

一个月后,宋高宗最终确定了皇位继承人:赵昚。

赵昚,帝号宋孝宗,当算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闯过美人关而登上帝位的君主。

设置美人关,恰是参知政事史浩向宋高宗献出的既绝又狠的计策──给两位准继承人赵昚和赵琢每人送去10名妩媚少女。史浩巧做手脚,把春娥分给了赵昚。赵昚和赵琢年轻力壮,哪里禁得住绝色美女的诱惑?特别是赵琢,美女一到,便猴急地踏入了温柔乡。韦太后得知后雷霆震怒,大骂赵琢不争气。赵琢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他便请赵昚喝酒,并在酒中下了迷魂春药。若非春娥以死相谏,赵琢的阴谋就已得逞。

沉迷酒色之徒,岂能做天子?于是,宋高宗扶持赵昚坐上了龙椅。好在赵昚没令那一缕香魂化为一声叹息,虽没治理出个太平盛世,却也称得上是南宋王朝最杰出、最有为的一代天子。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657.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民间故事《万里江山图》

1、拒画民国时候,北京城有个六爷,任何古玩字画,只打眼里一过,他就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得了个一眼活的称号,就连洋人都有所耳闻。这天,六爷吃过了饭,躺在门前的躺椅上晒太阳,就看到那福一身破烂地走了过来。那..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民间故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1、算计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梅花知音》

梅县令到宝安县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风雅之士,勤于公务之余,最爱提笔画上几幅梅花。他身为县令,照理说在当地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桩心愿迟迟没有达成。原来本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梅大家,姓铁,他笔下..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羊报》

民间故事《羊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旧时,黄河上游的兰州人如何向黄河下游的百姓传递汛情呢?他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特殊的使命1、大将军预警从前,在甘肃兰州府有三个拜把子兄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卢大、牛二、胡三..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

民间故事 2025-06-03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民间故事《关东茶王》

1、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干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让帽妖离开汴京》

天禧二年五月五日,京城四周的田野里,小麦翻滚着金色的波浪,阵阵麦香在京城的上空飘浮。满鼻孔的麦香让赵恒心情舒畅,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御书房,准备填一首有关割麦的词。宫女刚把墨研好,中使就急匆匆赶来,说:..

民间故事 2025-06-02

民间故事《李赞元巧施苦肉计》

顺治十五年,大清官李赞元奉旨巡查淮南、淮北盐政。离盐运使衙门所在地扬州还有一百里,两淮盐运使恩图就派盐巡头目陈有道来接。陈有道来到李赞元车前,行礼完毕,又恭恭敬敬送上一张大红龙凤喜帖。李赞元接了喜帖打..

民间故事 2025-06-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