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刘禹锡的资料、代表作及文学成就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人氏(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笔下的文字,无论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抑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都有一种隽永脱俗的魅力,令人品味再三,百读不厌。 如果说,李白的豪气,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之气,那么刘禹锡的豪气,就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之气。

刘禹锡从小对文学很癡迷。还是个少年郎时,无意间遇到皎然和灵澈,听他们讲佛吟诗,风雅无比,从此认定他们是高人,一有机会,就跑到佛寺里替他们研墨,陪著他们吟诵诗歌。皎然、灵澈见一个小孩子这么好学,皆曰:孺子可教也!日后果然验证。

在皎然和灵澈的教诲下,刘禹锡悟出了“片言明百意,坐驰役万景”的作诗之道。他所作的《乌衣巷》,文字简洁,意境深远,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9岁那年,刘禹锡离开江南游学长安,由于诗写得好,很快便名噪京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公元793年,21岁的刘禹锡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与他同中进士的还有柳宗元。俩人同窗情深,成了好朋友。不久,刘禹锡又登吏部、取士科,朝廷委派他当了太子校书。自此,刘禹锡的人生进入了辉煌时期,几年之中,由小小的太子校书擢升为监察御史,真可谓平步青云、春风得意。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重用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等人,让他们改革弊政、革新政治。王叔文非常器重刘禹锡,遂邀请刘禹锡一道“改革”。他的铁哥们儿柳宗元自然也不会落后,于是一个“革新小组”成立了,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纵横朝野,好不风光!人们不敢直呼他们几个人的姓名,就以“二王、刘、柳”指代。史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他们的“革新”行动触及了宦官及士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守旧势力的联合反扑,才实施了5个月,就宣告失败:唐顺宗哭丧著脸下了台,把龙椅让给了唐宪宗李纯;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逼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州郡,地位一落千丈。

刘禹锡生性乐观。他把谪居生活当作免费旅游,心情好时,就到洞庭湖边散散步,看看俊男靓女打情骂俏,写写民歌,《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心情不好时,他就拍著蚊子,吟著 《聚蚊谣》,嘲弄长安的那帮佞臣: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转眼10年,朝中有些大臣念起了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好处,奏请宪宗,把刘禹锡和柳宗元调回长安。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正值春天,城中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正豔。朋友约他到玄都观赏桃花,刘禹锡闲来无事,欣然应允。观里的桃树,满树粉红,灼灼照人。刘禹锡有感而发,就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很快就传开了。有些大臣本来就对朝廷召回刘禹锡不满,读了刘禹锡的诗,就开始琢磨:“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莫非是在讽刺权贵?有人到宪宗面前告状,说刘禹锡讽刺朝中大臣,目中无人。于是,刘禹锡再次被下放,朝廷让他到播州,也就是今贵州遵义市当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升了官,但播州比郎州更远、更偏僻,去那儿当刺史,更惨!

刘禹锡的母亲这时已经80多岁了。让老人跟著自己到播州受苦,情何以堪?刘禹锡犯了难。关键时刻,柳宗元站出来了。柳宗元的境遇也不好,回朝以后,“上面”安排他到柳州当刺史。柳州地处广西,也很偏远,但好歹比播州强一点儿。柳宗元有心帮助好朋友,就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他跟刘禹锡的就任地点对调,让他到播州去。柳宗元对待朋友的真诚,感动了大臣裴度。他在宪宗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连州(今广东省境内)任刺史。

刘禹锡在连州数年,直到裴度当了宰相,才被调回长安。此时又值暮春时节,刘禹锡想起了害他被贬的玄都观桃花,于是故地重游。可他到了玄都观,只看到满地燕麦和野葵。原来,当年栽桃树的那个道士已经死了,观里的桃树没人照料,多半已枯死了。他回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又联想到当年打击他的宦官权贵,感慨万千,又写了一首诗: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果说,刘禹锡第一次写玄都观桃花,乃是无心之作,那么这次,他则是摆明了要跟奸臣叫板。果不其然,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听到此诗,极为恼怒,在皇帝面前说了刘禹锡不少坏话,于是,刘禹锡又开始倒楣了。这时是公元821年,刘禹锡已经年届五旬,经不起折腾了。可朝廷却偏要折腾他——先是把刘禹锡塞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受了几年罪,然后又把他赶到了和州(安徽和县)。

那和州的县官也不是好东西,他见刘禹锡是失势之人,就给刘禹锡分了一间很破烂的“宿舍”,让他面江而居。可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了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听说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的住处从江边迁到了河边。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快气疯了!乾脆派人把刘禹锡赶到了县城里的一间斗室中,心想,这下你作不成诗了吧?可刘禹锡哈哈一笑,竟写出了超凡脱俗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公元826年,在宰相裴度等人的关照下,刘禹锡授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准备返回洛阳。行至扬州,他遇到了也要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把酒言欢。刘禹锡一激动,一首传世佳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喷薄而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唱一曲,暂凭樽酒长精神。

白居易听了刘禹锡的遭遇,本来就对他宁折不弯的高贵气节十分佩服,再见此诗,不由击节赞叹:刘郎真乃“诗豪”也!

刘禹锡回到洛阳后,几度宦海浮沉,于公元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综观刘禹锡的一生,虽然常被贬官,然而却不畏权势,不向权势低头,也许现在来看,有人认为是太傻了,但是这种清高的气节,不畏权势,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现代人跟古人比起来如何呢?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奶子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百虫迎莫兮,万叶吟秋。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远杵续兮何冷冷,虚窗静兮空切切。如吟如啸,非竹非丝。合自然之宫徵,动终岁之别离。废井苔合,荒园露滋。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则有安石风流,巨源多可。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么麽。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诗豪刘禹锡著名唐诗10首

1、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7.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杨柳枝 /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9.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名: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0.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51.html

相关推荐

勇敢面对失败,成就成功

勇敢面对失败,成就成功

我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我的失败是如何让我走到成功的道路上的。事实上,我相信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让我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勇敢地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人..

经典文章 2025-09-15

关于杜甫的资料信息大全(杜甫简介及主要作品)

关于杜甫的资料信息大全(杜甫简介及主要作品)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杂文 2025-08-30

青海湖简介资料(中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简介资料(中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景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北部,大约有150公里左右,2011年入选国家5A级景区。青海湖市青海的标志性景点,也是每一个去青海的游客必去之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56平方公里(杭..

杂文 2025-08-20

关于王安石的简介资料(王安石的一生简要概括)

关于王安石的简介资料(王安石的一生简要概括)

人物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随父亲游历天下,深刻体会到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要..

杂文 2025-08-15

刘禹锡被称为什么诗人?(“诗豪”还是“诗圣”)

刘禹锡被称为什么诗人?(“诗豪”还是“诗圣”)

“刘禹锡被人们称为“诗豪”。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实际上..

杂文 2025-08-12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杨万里生平故事简介)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杨万里生平故事简介)

南宋的著名诗人大都有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像“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范成大等就是代表人物。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宋光宗曾经为他亲书“诚..

杂文 2025-08-10

集美大学图书馆简介资料(集美大学图书馆概况)

集美大学图书馆简介资料(集美大学图书馆概况)

集美大学图书馆于1999年5月由位于集美学村的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五个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现有馆舍面积共56,986平方米,阅览座位6,160个。集美..

杂文 2025-08-03

刘禹锡的古诗大全

1、《咏史》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2、《抛球乐》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3、《竹枝》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

诗歌作品 2025-07-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