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这桥不能炸》

朱大同是一个建筑工程师,这次他接到任务,率队去一个小镇拆桥。小镇处于交通要道,公路旁有一条河,河上有座建于抗日时期的老桥,镇政府重新规划之后,准备将老桥拆除。朱大同实地勘察了一番,发现这座老桥建得太牢固了,人工拆除太费劲,会比建一座新桥花费的时间还长。

镇政府的赵***听了朱大同的报告,眉头拧成了结,他心事重重地说:我们这个规划是有时间限制的,这样慢慢拆可是来不及的不是还可以炸桥吗?

朱大同这才说出他心中的一个疑惑。原来,他在勘察的时候,发现桥墩上居然有建好的凹槽,正适合安放炸药。这个凹槽建得很隐秘,不上到桥墩上是很难发现的。而且从凹槽的位置和容量来测算,正好可以将桥梁炸断。另一边的桥墩上,同样有一个隐秘的凹槽。朱大同有种感觉,这桥的设计者,似乎在建桥之初,就准备着炸桥的那一天。但是,他曾听说关于这桥有一份秘密图纸,不知设计者当初在桥里做了什么机关,只怕炸桥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赵***一拍桌子说:那都是故弄玄虚,一座桥而已,会有什么情况?既然人工拆桥来不及,那就只好炸桥了!

朱大同无话可说,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疑惑,向指挥部汇报,准备炸桥。这天,朱大同正指挥着工人安放炸药,忽然急急忙忙地跑来一个人,大声喊道:这桥不能炸!

此人自称詹新力,是小镇上的居民,这桥是他爷爷詹元胜设计建造的。对于这一点,朱大同很清楚,他查过县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能够通过抗日军队的大炮和辎重车,这座桥专门请詹元胜来设计建造,詹元胜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桥梁设计师,故乡就在小镇。

朱大同问道:这桥为什么不能炸?

詹新力讲,他爷爷过世前一再叮嘱说这桥不能炸,至于为什么不能炸,詹新力却说不上来。他说,他爷爷早就把桥梁的设计图纸交公了,可是时局动荡中,图纸不知所终。不过,爷爷曾交给他一个小匣子,里面是设计图纸的副本,但是那个小匣子在他搬家后就找不到了,昨晚他好一通找,也没找到。

既然詹老先生临终时强调这桥不能炸,一定是有原因的,朱大同不敢轻视,把这事向上汇报了。指挥部和镇政府也很重视,让朱大同把炸桥的进度缓一缓,并且派人找到詹新力,让他再仔细回忆一下,找到小匣子。

三天过去了,詹新力把家里翻了个遍,仍然没有找到小匣子。赵镇长坐不住了,再拖下去,工程就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了。他说:这个詹老先生不让炸桥,也有可能是不想让自己的心血化为乌有,才弄出这么个神神秘秘的小匣子。但时间不等人,我们不能被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牵着鼻子走!最后,镇政府和指挥部达成一致,请省里专家现场论证后,再做决定。

省里几位专家经过现场数据测算,认为以现今的爆破技术,炸桥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于是仍按照原定计划,准备炸桥。

在朱大同的再三要求下,炸桥这一天,指挥部将附近的居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朱大同拿着对讲机喊道:报告指挥部,准备完毕。指挥部的领导说道:好,开始炸桥倒计时,10、9、8、7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朱大同放眼望去,在外围警戒线的地方,似乎有人想冲进来,被几名保安拦住,正在拉拉扯扯的。

对讲机里,倒计时还在继续,当领导数到最后一个数时,朱大同按下了手中的按钮,只听轰的一声,大桥断裂,落入河水中。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发出惊呼,只见对岸的公路也塌陷了!路两旁的房屋也都东倒西歪。

朱大同心里一紧,到底还是出了意外!他急忙驾船去了对岸,只见公路塌陷了大约一米多深,两旁的地表被拉裂,导致房屋扭曲倒塌。朱大同看着现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定向爆破,爆炸的震动不可能破坏到公路,更不可能造成塌陷,除非,公路下面是空的。

正在这时,詹新力满头大汗地赶到朱大同身边,喘着气说:完了,完了,还是晚了!他听说今天要炸桥,一急,忽然想起小匣子埋在老屋的地基里。老屋并没有拆除,出租给了打工的人。詹新力急忙挖出小匣子,抱着它就往桥边跑,去找朱大同。可是,此时正是爆破的关键时候,为了顾及安全,保安们拦着不让进,无论詹新力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爆破过后,詹新力也急忙坐船到了对岸,去追朱大同。

朱大同打开小匣子,拿出图纸展开,只见图纸上显示,对岸建了一里多长的引桥,隐藏在公路下面,引桥下面是一米多深的暗道。看罢图纸,朱大同说:难怪,这桥还真的不能炸,一炸,引桥就会塌陷。可是,詹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说:朱工,图纸背面有字。

朱大同翻过图纸,只见背面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字,笔迹虽然淡了,仍然能够看清楚。上面的大意是,当初建桥时,接到密令,这桥不但要坚固,还要容易炸掉。如果战事失利,为了阻止日本鬼子的装甲车过桥南下,这桥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掉。为了尽可能地拖延日本鬼子修复大桥,詹元胜就在引桥上做了这么一篇文章。上面还解释,引桥路面的压力经过精确测算,只要不炸桥,就不会塌陷。要拆除这座桥,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拆除。

当然,后来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桥就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公路两旁也建起了房屋。

望着一片狼藉的现场,朱大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可惜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8396.html

相关推荐

哲理故事《得势与失势》

宋代吕蒙正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晚上睡在寒冷的窑洞里,白天到寺庙里吃施舍的斋饭。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甚至不愿意和他说话。后来,吕蒙正中了状元,并被任命为升州通判。自从接到喜报,吕蒙正家便门庭若市。府里的..

哲理故事 2025-09-28

人生故事《你的喜欢,我会记得》

第一次写情书,是在记忆中已被荒草覆盖的高中时代。那年,我18岁。情书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唯一还记得的,是用楷体在信封上认认真真写下的收件人的名字。青春年少时,我莫名其妙地就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是她从..

人生故事 2025-09-28

哲理故事《不为物累》

不为物累,物者为何?物,是外物,是指人身体之外的任何事物。既包括形而下的,如金钱、权力、名望等,也包括形而上的,如所思、所想,一己之执念等。物累,则常常是因为好之过甚,求之过度或者求之不得其道,凡事又..

哲理故事 2025-09-28

哲理故事《撒谷糠,建堤坝》

哲理故事《撒谷糠,建堤坝》

在广东省鹤山市的东北部,有一座濒临西江、沿江而建的古劳镇。古劳镇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当时,每年一到汛期,小镇就会遭到洪水的侵扰。明洪武年间,古劳镇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涝灾害,庄稼被毁,村庄被淹,百姓流离失所..

哲理故事 2025-09-28

人生故事《与舞蹈的若即若离》

妈妈始终怀揣艺术之梦,但因时代际遇未曾实现。而我的降生,再次点亮了妈妈心中的梦想。于是和许多80后的母亲一样,她在我身上倾注了一切希望,和爸爸一起尽心尽力地为我的未来做了一系列的规划和选择,其中也包括播..

人生故事 2025-09-28

人生故事《温和的力量》

有一年,学校出现了一个特别难管的班级,到了初三,老师们都不愿意担任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最终学校领导选来选去,让我来接手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第一天走进教室,地面脏兮兮的,我问卫生委员:教室怎么没打扫?今..

人生故事 2025-09-27

人生故事《我错过了什么》

大学毕业前夕,整个校园都处在一种浮躁的氛围中。那天同宿舍的兄弟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老大对我说:老四,明天我们宿舍开告别狂欢会。要求人人都带女朋友。你有没有?没有赶紧找一个吧。咱们宿舍可不能让人笑话,临毕..

人生故事 2025-09-27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