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通向高考的是年复一年的漫漫应试之路,只是没想到高考过后,这条路我又走了十年。

我很享受我的高三。有句话说,一辈子有好几次,人会以为自己已经到达巅峰,只不过后来又走了很久,才发现离那山峰还有很远。对我来说,高三是第一次,感到现在很好,以后应该都是下坡路的时期。

高三是这样一个时期:将要高考而未高考,人人都说很美好的新生活已经可以想象,却还不必面对(也就还没经历过原来也并不那么美好的幻灭);所有人有规律地做着同一件事,而这件事碰巧是我所擅长的;日子已经过得非常规律,每一天都很充实,但找到自己的节奏以后,也不算疲惫;许多人对我满怀期待,但同情着我的压力;我因为考试成绩好这样庸俗的特色,和学校里的街舞明星一样身带光环。我觉得,人生大概不会再给我安排这样的好日子了。而且,那才是高三啊。十八岁未满,一切都还有可能,人生,根本望不到边际。

十二年磕磕绊绊,到高三,我觉得自己已经学会考试这件事了。学海无涯,知识没有尽头,但在考试中,能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和圈套,把自己所知的都按照规定呈现出来,以至于并不尽知的都借由已知线索做尽可能的推测,最大限度地方便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考试这门学问本身,就算入门了吧?

考试独立于众学科之外,单是一门学问。我后来发现,面试和工作,一如考试,并不是为了表达自我。设身处地,让给你阅卷的那个人工作起来容易一些,给你高分的理由多一些,各种分数自然就高了。

到了高三,这门功夫我已熟习再三,招式皆可灵活化用,至于圆融,临敌并不觉得紧张,偶尔遇到无从下手的题,还颇有点兴奋了。这功夫无非几件事,一是很庸俗的妥协,即临到重要考试,不再写能把自己感动哭的作文,而是写阅卷老师能明显感受到你的阳光态度、文字水平和阅读积累的作文;二是细致学习参考答案以总结套路;三是把每次考试都当作对考试技能的考试,不为分数和排名所苦恼,而只求尽我所能,从中学习。

在高三的考场之上,这门功夫最讲究心态平和,全情专注,沉静如水,深沉如渊,就是近于冷漠无情的做题拿分机器。

当然这很难。我在高考前有过几次情绪起伏。一是因为平时成绩好,被学校列为争夺第一名的重点培养对象,收到了来自校长的亲切关怀,可以在全年级老师中任选一对一的辅导老师。结果简单的生活平添许多压力和人情思虑,学习的快乐几乎消失,我连着考砸几次,不被人看好了,才解脱出来。

二是突然间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和二级运动员好像很多,像我一样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人好像很少。说起来,我外公是地道的苗族,是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走出大山的。我妈参加工作的时候,民族被误登记为汉,二十岁的她觉得这样也挺好,全然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意味着我高考不能加二十分。按理说,我们这时候去改民族,不能说是作假。但一来改民族这件事十分敏感,我们也没有什么门路;二来我爸、我妈对我自信极了,似乎比别人少一点加分也不要紧。我对他们的心大感到震惊。

紧接着,我因为化学会考差了一分没拿 A,被褫夺了保送北大的名额。那天我爸开车送我去学校,路上接到了校长的电话,通知我不能被保送的消息。校长还有些担心我们的情绪,结果我爸非常淡定地说:没关系,她靠自己努力考北大吧!他对我如此信心满满,我也惊呆了。后来想想,他们应该是不想让我对不确定的事投入太大的希望和关切,故意淡化这些场外因素的重要性,让我不至于被失望打乱吧。

对这一切,我不可能没有压力、委屈和遗憾,深呼吸平复情绪直到考试,结果高考第一天,对着语文的第一题拼音,我觉得每个音都是错的,都在针对贵州人的普通话,心里一凉,说:完了,肯定要复读。两个半小时,复读两个字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结果语文果然考得很差。但又因为自此完全看开,后面几科都发挥很好。可见人间事,总是因祸得福。

其中也不知道是否有命运在起作用。练习了那么多次的考试这门功夫,保持平常心五字秘诀,会背又有什么用呢?我对自己的考场心态如此自负,一向不乱不浮,到头来也是靠复读这个念头找回的平常心,实在是太不靠谱了。不过,这一切也许证明,没关系的,就算没有平常心,就算脑子有些凌乱,就算上手不顺,告诉自己没关系的,内力还在那里,不会一场空的。

应试是招式,内力却需来自日复一日、层层题海、漫漫长卷的积累。积蓄内力,另有一套和练习考试招式不同的方法。

我在整个高中时代的高光时刻,竟然是在一次原本至为无聊的学习方法大会上。那是我第一次突然考了年级第一,因此碰巧要在全年级直播的班会课上做学习方法报告。而我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

我身上没有很多老师期待的那种刻苦。在生活的优先级里,睡觉是第一。我宁可写不完作业,晚上十二点也一定会上床,早上一定会拖到非起床不可那一刻,理想状态是踩着早读的铃声进教室。说重庆话的生活老师每天喊詹青云儿,起床咯的一嗓子,声震全楼。我穿着夹脚拖鞋在走廊上奔跑的样子,被隔壁班班主任反复嘲讽。

但这其实是我努力的方式。(有删减)

编 辑 手 记 :

回想自己高三备考那段时间,上学和放学都发卷子这件事,如今想想,真是首尾呼应得天衣无缝,老师几乎不怎么干扰我们复习,只有我们遇到难题时,老师才会恰逢其时地出现。每每此时,我都会感叹老师身上是否装有雷达感应器。那时的我也因为学习叛逆过,也因为没考好而陷入自我怀疑。然而会学习和会考试是两码事,这一点在詹青云的书里得到了印证:十二年磕磕绊绊,到高三,我觉得自己已经学会考试这件事了在考试中,能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和圈套,把自己所知的都按照规定呈现出来,以至于并不尽知的都借由已知线索做尽可能的推测,最大限度地方便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考试这门学问本身,就算入门了吧?

詹青云当然是会学习的那种别人家的小孩儿,不仅会学习,也很会考试,能琢磨出题老师的意图,进而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詹青云式的学习方法,也是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学习方法。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6933.html

相关推荐

愿你的人生永远风景如画

愿你的人生永远风景如画

高考是场蓄谋已久的暴风雨,整个高中都在为之准备其诞生的条件。高三结束后,我们都有一段艰苦备考、挥汗如雨、在纸笔间度过的难忘时光。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此生难再的唯美回忆,更有一群回忆中可爱的人。..

友情文章 2025-04-29

不同凡响的人生

不同凡响的人生

不同凡响的人生人生在世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平凡无奇,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有些人却是以非同一般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以非同一般为主题的小故事,讲述一个人物以自己独..

经典文章 2025-04-28

把人生也投递了出去

把人生也投递了出去

今天上午,突然很想念北京的后海、北方的柿子树然后上网做了一件 好玩的事,把某个朋友的171篇日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想知道在北京生活几 年的人会对北京有什么感受。看了 3 个多小时,喝了瓶牛奶,再加一个苹果,..

励志文章 2025-04-26

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

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

去年的冬天,寒冷。忙于第一本书的宣传,郴州的时候已经将近除夕。当时《天天播报》的主力记者李锋是我的好兄弟,于是提出不如上个夜间谈话节目,一来可以推推你的书,二来也让你和郴州的媒体朋友有个认识。前者的可..

励志文章 2025-04-26

10个国外名人的成长故事,让你感受成功的精髓!

10个国外名人的成长故事,让你感受成功的精髓!

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一些著名的人物,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成为了世界级的名人。但他们并不是神仙,他们也曾经历过许多困难和挫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10位世界名人成长的故事,让你感受到成..

杂文 2025-04-25

我渴望长大——一个梦想的故事

我渴望长大——一个梦想的故事

我渴望长大——一个梦想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想是渴望长大。小时候,我总是看着成年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感到一阵阵的羡慕和向往。我渴望着能够像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成家立业、独立自主。于是..

美文欣赏 2025-04-25

2007 26岁的失语人生

2007 26岁的失语人生

2007年,我26岁,那时的我认为 :一些人存在的意义总归是让另一些人成长,然后消失。无数个你组成了今天的我。无论在哪个城市的哪个街头,眨眼低眉举杯的恍惚间 都有你的影子,感谢每个人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命有了不..

励志文章 2025-04-23

人生的一碗面

人生的一碗面

回家第一天是表弟考上大学的庆功宴,站在他旁边看他从一个街头的篮球少年老老实实安静长成一个大学生。穿的还是往常的街头服装,只是别有用心又小心翼翼地在外面套了一件米白的马甲,上面缀了一朵胸花以示重视。他母..

励志文章 2025-04-2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