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回魂木》

1、奇珍现世

渭城新来了位张知县,刚上任就烧了两把火。一是把打犯人屁股的板子浸进粪坑,二是在牢狱中养猫,将本就不多的牢饭明抢暗偷带糟蹋,弄得犯人怨声载道,暗骂张知县心肠狠毒。

这天,张知县来到县衙庭中一棵树下,发现一只鹳鸟正立于巢边,悲鸣不已。他唤过洒扫的仆役一问,才知李师爷趁亲鸟打食的工夫偷了鹳蛋。张知县忙让他去讨。不一会儿仆役回来,捧着两个还冒热气的蛋,道:回县爷,没找到师爷,在厨房找到蛋,已煮熟了。张知县皱眉思忖片刻,道:烦你把蛋送回巢中吧。

仆役虽觉荒谬,也只得照办,便搬梯往上爬。张知县见他手脚间垂着精钢锁链,方知他是在衙内做些轻省活儿以示安慰的待决死囚。这时,李师爷匆匆赶来,连连检讨嘴馋。张知县一摆手,随口问道:刚才那囚徒,不知所犯何罪?

李师爷忆道:那人叫王文,在城内开了家绸缎庄。月前他与南货店老板马宝闹了纠纷。据他说,他借给马宝二百两银子,又拿不出借据。输了官司后,他在福来酒楼酗酒,提斧当众狂呼要劈马宝。可巧当晚,马宝在家遭斧劈而亡,众人在院内发现王文,便将他擒了送官。现场遗落的凶器,正是刻有福来酒楼印记的斧头。人证物证俱在,前任县爷便将他判了死罪,只待上峰公文一到,就可斩决。张知县听罢叹道:此人面相文弱却如此凶残,果真人不可貌相。

第二天,张知县见王文攀梯在鸟巢边观望,忽然咦了一声,便挤上梯头一看,竟见巢中两颗蛋正微微而动,幼雏破壳在即。

张知县正一头雾水,又听王文惊叫:呀,回魂木!说着,他从巢底择出个小木片,递过道:恭喜县爷!相传附近山中有神木名为回魂木,有起死回生之效。想来此木被雷击为碎片后,被亲鸟衔来筑巢,无意中使熟蛋复生。张知县接过回魂木,瞧个没够。

听说张知县喜获回魂木,李师爷赶来相贺。见回魂木状若薄板,倒有几分像苦楝子木,两人感叹了一阵,张知县道:那王文家有产业,怎会为区区二百两银子杀人呢?李师爷忙从内室拿出一个纸袋道:王文案发后,其妻杜氏请我代写诉状。这是我与杜氏同去牢中与王文三头对证录的诉状。

张知县抽出状纸细瞧。诉状上说某月某日,马宝找王文借纹银二百两,并立下字据。谁知第二天字据竟成了白纸,马宝遂翻脸不认账。那天夜里,王文趁酒兴找马宝论理。他怕马宝故意躲避,遂从大门入,谁知刚到院中,就被众人按倒。读到这儿,张知县不禁怒道:从大门入?如此有恃无恐,真是糊涂!看完诉状又道,可王文并未承认杀人啊。李师爷摇头: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他抵赖。

2、事有蹊跷

张知县正暗自叹惋,又听王文在外面欢叫:出来啦,出来啦。众人闻声望去,才知幼雏已孵出。只见雌鹳站在巢边探头探脑,似有疑虑,雄鹳闻讯归巢,却忽然冲雌鹳发出愤怒的斥责,大叫着飞向远方,任雌鹳在身后泣血哀告也不回头。张知县上梯一看,发现巢内竟是两只刚孵出的小鹅!

张知县正百思不解,又听不远处有动静。转脸看,是王文咒骂着正将一个食盒踢翻。旁边,一个妇人正倚墙而泣。张知县心一沉,把王文传到后堂询问。提起其妻杜氏,王文恨恨道:这妇人心肠歹毒,偷换诉状,欲置我于死地。张知县奇道:何出此言?

王文道:禀县爷,小人那夜从狗洞钻入马家,被当凶犯拿了,次日托人捎话给杜氏,让不惜家财务必帮小人洗冤。杜氏于是寻到李师爷。那晚,杜氏与李师爷到牢中录诉状。李师爷带了块尚散发着腥气的木板垫在膝头,将纸覆盖其上做录。其间有人来往,师爷数次吹灯以免被人瞧见。录好后,师爷说幸亏我是从犬门入,这样就算伤了人命,犹有转圜余地。小人看过诉状,签字画押后交与杜氏。不想次日杜氏将诉状交到公堂,从犬门入竟成从大门入,小人这才被判死罪。近来听说李师爷正谋娶杜氏,必是那贱人有意于师爷,盼我早死。张知县听得皱眉,挥手让王文去了,然后调出李师爷代写的所有诉状,一读又是大惊:这些诉状十有八九都是与马宝有关的债务纠纷,都是当时写借据,后来变成了白纸。

在王文案卷中,他又翻出张小纸片,据王文说,这是马宝当初打的借条,可怎会变成了白纸呢?

张知县顺手从堂桌抽屉中拿出回魂木把玩,无意中将纸片往回魂木上一覆,大小竟不差分毫。他心一动,将纸覆在木上对灯细瞧,只见纸上似有隐隐书痕。迟疑间,他手一抖,竟将烛台碰歪,蜡油滴在诉状上,恰落在从大门入的大字肩上。大字顿变成犬字。张知县不由心头一震。

这时,县丞送来了上峰对王文的斩决回复,三日后就可行刑。张知县读罢心情更是凝重。他唤过县丞,询问李师爷的来路,县丞道:师爷是外乡人,半年前到本地。因他精于讼律,被前任知县视为幕僚。马宝与师爷合开了间南货店,但总与人闹纠纷,还曾因师爷替对手打官司而恶言相向。张知县听罢点了点头,对县丞耳语了一番。

3、真相大白

天刚亮,就有人来报,昨夜县境出了桩怪事,杜氏竟在李师爷檐下悬了梁。据说是县丞巡夜时发现的,已送医馆急救。

众人正议论,李师爷赶到,连叫晦气道:当初杜氏出重金要我替王文打官司,可李某再有本事,也不能颠倒黑白啊。输了官司,她非说李某骗她钱财,竟跑到李某门上寻了短见。正说着,县丞赶来道:禀县爷,堂医发现杜氏脖上有两道缢痕,倒有些奇了。李师爷思索片刻,道:这说明李某家并非案发第一现场,杜氏定是在别处被人缢死,又移至李某檐下。

张知县频频点头:师爷言之有理。等杜氏醒来,一问便知。县丞颤声道:可堂医说怕回天无力了。张知县胸有成竹,笑道:别忘了本县还有回魂木,诸位陪本县去医馆先看看再说。行至半路,李师爷突然崴了脚,落在后面,趁人不备,径直向县衙奔去。

此时王文正在县衙扫地,闻听杜氏的事,正黯然神伤,忽见李师爷鬼鬼祟祟往里闯,气不打一处来,将其绊倒。两人扯了半天,李师爷才摆脱纠缠,跑进县衙,见四下无人,拉开堂桌抽屉,取出回魂木,正往怀里揣,就听身后有人大笑。张知县率众从后堂走出,笑道:师爷取此木,是怕本县不肯救杜氏吗?说着脸一变,怒道,拿下!众人擒住李师爷,从他身上搜出个装墨汁的小铜壶。堂医拧开壶嗅了嗅:不错,正是此物。一个月前,马宝带此物到医馆让小人分析配方。小人发现此物原料均来自马宝的南货店,是用大王乌贼的墨汁与明矾兑水配成。

张知县痛道:是了,马宝必因此而死。说着他怒视李师爷道,其实你与马宝早有勾结。你让马宝以这异色墨汁写借据,不久墨色消褪,借据变成白纸。债主打官司,你便帮马宝脱罪,所得赃银你们平分。后来马宝探得墨汁配方自立炉灶,却不慎被王文发现。你才知马宝想撇了你单干,于是劈了马宝,顺势将赃栽在王文头上。后来杜氏请你写诉状,你见杜氏貌美,又觊觎王家产业,便想做死王文娶了杜氏。因此录诉状时假装怕人发现,趁吹灯之际,将犬字上一点用异色墨汁点上。当时看是犬字,隔夜那一点褪色,就成大字。

县丞在一旁冷笑道:县爷昨夜让我把王文的斩决文书塞到王家门下。不一会儿,就见杜氏披头散发往你家跑,口喊师爷救命。你闭门不出。杜氏绝望之下,才在檐下自缢。我正要上前解救,又见你开门出来四下张望,把杜氏解下放在地上。我刚松口气,又见你抱起杜氏,再把她挂在檐下,然后闭门装睡。我怕出人命,才将杜氏解下送医。众人惊呼,原来杜氏脖上的两道缢痕这么来的。

李师爷苦脸道:大人错怪小人了,那壶中不过是治病的胃药啊。

张知县用笔蘸了壶中墨,写了几个字,却毫无墨色,张知县不慌不忙,将县丞递过的一块木板垫在纸下,立时纸上显出黑色的字迹。

李师爷见状,顿时面如死灰。

张知县掷笔笑道:这新斫的苦楝子木有种挥发油,能助异色墨汁着色。但马宝贪心太切,垫板小了,挥发油少,着色时间太短,字迹消褪太早,这才让王文发现。

4、皆大欢喜

押走师爷,众人随张知县来到前庭。王文正在扫地,他将满地鸟毛拢成一堆,添些枯枝一把烧了,张知县随手将回魂木抛入火中。众人正惊,张知县厉声道:大胆王文,你伪造回魂木,欺愚本官,该当何罪?王文闻言跪倒在地:小民冤枉,望县爷明察!

案发那天,马宝写好借据,误将垫板落在了王文处。王文认为这方小垫板就是物证,到牢中仍带在身边。怕不保险,李师爷让掏鹳蛋时,他就顺手放进鸟巢。

张知县一笑:你怎想起用回魂木来骗本官呢?王文道:因小民深知县爷心存仁爱,才以回魂之名提请县爷对此木加以留意。张知县一撇嘴:好大的马屁!王文挺身道:县爷将竹板浸厕,是因浸过粪尿的竹板子打人后伤口不易化脓。县爷在牢中养猫,是因牢中犯人带枷行动不便,手脚常被鼠类啃咬滴血,容易形成疫病。

张知县笑道:你倒有心,那鹳蛋又是怎么回事?王文一时窘道:蛋被李师爷煮熟放在灶间,小人寻见,因饿得慌,三两口吞了,又去后院将正孵的鹅蛋摸了两个充数。众人正暗笑,有人指着天边道:快看,雄鹳回来了。

原来雄鹳惦念雌鹳,并未远去。现见烟起,以为鸟巢失火,才不顾一切赶来。雌鹳见丈夫返巢,欢鸣不已。雄鹳一见雌鹳伤势,又见两只小鹅在大鹅带领下于院中寻食,悔懊交加,夫妻破镜重圆。

众人瞧得开心,张知县又对王文道:你知李师爷为何要掏鹳蛋?他见杜氏对你忠贞不二,便欲行逼娶。杜氏指望他救你,不敢翻脸,才要他送两只鹳蛋。鹳蛋,实为滚蛋之谐音。李师爷不明此意,欲煮熟了送去,贻笑大方。杜氏为你夜半披发求人,无望下自寻短见,此情不谓不深啊。

原来张知县故意把斩决消息泄露给杜氏,杜氏不顾一切求救,扯出李师爷。后来杜氏自缢,李师爷以为能一了百了。不想张知县祭出回魂木,李师爷生怕若杜氏活过来,将逼婚之事说出,这才决意盗取回魂木。张知县见他借脚痛停步,故作不知。他刚溜,张知县就率众抄小路进衙埋伏,将他抓个正着。张知县对王文道:幸亏李师爷进衙时,你与他撕拽,才让我们抢在前面。可见你对杜氏还余情未了。王文听罢,掩面痛哭。

张知县笑着一招手,只见杜氏在医馆仆妇的搀扶下,转过衙墙,一步步向这边走来。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6514.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海半仙与秋小月》

民间故事《海半仙与秋小月》

错过的姻缘初秋的一天,诸暨同山镇的吴老爷张罗着为刚满月的孙子办喜庆酒,吴老爷抑制不住的喜悦像酒一样在嘴角流淌着,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做爷爷。为此吴老爷请来了两个戏班子,比着献艺,这样场面会空前的热闹。南戏..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蟹怪》

清朝末年,浙江某个小镇上有个打更的。这打更的年纪也快70了,因为一无所长,也就每天打更混口饭吃。年轻时胆气很壮,到老了反倒胆小了,便养了条狗,每天打更时带在身边,也好做个伴。有一天,打更的照例出了门。这..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石猪》

晋北偏关县老营城的东岳庙山下,傍太罗河的北面,有三间废弃石窑,院里是葳蕤的草丛,里面有一头石猪,头朝南昼夜卧着,凝望河水向西流去。这头石猪的来历,极不平凡。距老营城三十里,有一个村子,叫东昌峪村。东昌..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人面疮》

清朝末年最后一任阳都知县黄秀祺是带着家眷上任的,由于需要养活妻子和孩子,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捉襟见肘。刚开始黄秀祺还能够自觉约束自己,不吃请不收礼,但时间长了,就开始逐渐放松,慢慢地就接受当地一些大户..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徐霞客三擒“鬼脸毒蛛”》

明朝时,一个名叫徐宏祖的读书人因为厌倦了金榜题名、功名利禄这些世俗纷争,于是立志走遍祖国名山大川,览万物、赏奇景,那才真正让人长见识。他从家乡出发,先后到过华北、华南。接着,他又来到了西南地区,一路饱..

民间故事 2025-08-27

民间故事《射王弩》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日渐强大,成为雄踞北方的一个大国。这一年,老可汗病逝,其子豆伦即位。豆伦年少,国相铎铎辅政。然而在这表面的稳定下,高成王却在秘密策划谋反。高成王是豆伦的亲叔叔,天生神力,尤善骑射,..

民间故事 2025-08-26

民间故事《贩马奇遇》

朱普同快30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原因是他脑子不是很好使,有点犯愣。这一年,他苦无生计,想跟着马贩子表哥学贩马,表哥同意带他去塞北闯一闯。可是等到上路时,表哥的老父病倒了,不能去了。表哥让他去找好朋友大黑..

民间故事 2025-08-26

民间故事《最后的镖局》

1、六月,骄阳似火,饮马坡驿道旁不知何时设了个简易茶摊,摊主是个老妇人,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四五岁小儿在炉旁添着柴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奔来,走在前头的是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背一长剑,剑鞘样式古朴,柄上..

民间故事 2025-08-26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