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隔离,孩子刷爆信用卡

文/暖心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获得和对待拥有。

最近,又有一个“熊孩子”闯了大祸。

一对夫妻不幸被感染了上了病毒,被迫隔离。

为了方便联系,妈妈把手机留给八岁的儿子。

好不容易过了隔离期,想着能与家人团聚。

然而,妈妈却发现手机绑定的两张信用卡被刷爆,算下来,总共有13000多,而这些钱都进入了游戏账户。

当她知道这些钱都是儿子花出去的时候,简直被气炸了。

她哭着说道:“这是我们一年的血汗钱啊。”

一边说,一边抹眼泪。

小男孩知道自己闯了祸,非常害怕,他说:玩游戏,玩着玩着就让给钱,当时也没想这么多。

是啊!一个无知的孩子,却把父母的辛苦就这样“糟蹋”了,真让人寒心。

近年来,网上关于“熊孩子”挥霍金钱的新闻层出不穷,重金打赏主播,网游充值…

很多孩子,似乎对钱都没有什么概念,钱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串数字,更不懂得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孩子的行为背后,暴露了父母对孩子金钱教育缺失和不上心。

许多父母,很少与孩子谈金钱,所以很多孩子才不“认识钱”。

殊不知,父母缺失的金钱教育,藏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格局。

不懂钱的孩子,注定成为金钱的奴隶。

有的父母对金钱教育,存有这样的偏见:

孩子还小,不需要懂;谈钱俗气,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的;小时候谈钱,容易让孩子贪慕虚荣…...

然而,在这个物质丰厚的时代,父母越是回避与孩子谈钱,孩子就会对金钱越不在意,最后则会迷失在物质的海洋里。

纪录片《等一等,互联网》中,有一个男孩,成绩优异,是985高校毕业的。

但却被网贷所毁。

在学校里,不断买新款手机,经常出去旅游,学校宿舍没有空调,他就去校外租了3000块一个月的房子,只因为住得舒服。

就这样,他在网上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死咬住承担着一切。

为了还债,他去了吐鲁番,当了小学语文老师,一个月赚3000块钱,苦苦还债。

他说:“30岁之前,我的人生都不属于自己。”

父母从小不与孩子谈钱,在“缺钱”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仅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识,更难以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这些孩子,往往只会看到钱带来的物质满足,却不懂得背后的付出,最后因过度消费成为金钱的奴隶。

与孩子谈钱,实际上是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而培养孩子未来的格局。

金钱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它不是教育的起点,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金钱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获得和拥有

有研究表明:

孩子4-6岁,开始进入金钱敏感期,对金钱萌生最初的看法;7-12岁,他们会进入财商确立期,金钱观开始形成。

这时候,孩子会对钱产生好奇心。

“妈妈,我们家有多少钱?”

“你每个月工资多少?”

当孩子这样问时,如果父母还总是以回避,撒谎和欺骗的方式回应,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好奇心。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的教育重心,就如同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金钱是帮助孩子探索人生的工具,而不是前行路上的阻碍。

我们不是让孩子只看重钱,而是让孩子通过金钱来看透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获得和对待拥有。

1.让孩子知道钱从哪里来

去年国庆假期,一个00后的小伙子,因为买苹果手机最新款,进行了分期付款,结果自己没有收入,也不敢找爸妈要,便做起了兼职。

他跑到旅游景区给游客当“说书先生”。

一个故事一元钱,一个假期下来,他嗓子都说哑了,也没赚几个钱。

他后悔说:“负债的感觉确实不好,以后要理性消费。”

蒙台梭利说:“人天生就是用亲身体验来填满生活的物种。”

许多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真正感同身受。

孩子之所以花钱如此大方,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钱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得的。

没有感受过获得的艰辛,就不会懂得珍惜。

不妨带孩子去工作的地方看看,亦或是带他去真正体验一下生活,明白生活的意义。

让孩子明白,钱是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的,也让孩子真正懂得如何去赚钱。

2.教会孩子如何花钱

澳洲的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了解金钱的价值,她让女儿打理一个月家庭财务。

妈妈说“省下的钱可以自由支配”,女儿便欣然答应了。

为了节省开支,女儿认真分析家里的支出结构,发现可以节俭的是“零食”。

于是,她严格控制零食购买,她还帮助家里人优化生活习惯:大白天关灯,洗完手关水龙头,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一个月过后,女儿通过努力,为家里节省了535美金。

孩子花钱没有计划,就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也不明白该如何拥有。

金钱教育,就是让孩子既懂得赚钱的不容易,又拥有花钱的理智,享受开源和节流的双重收益。

我们试着给孩子一定的支配权,让孩子体会到取舍和选择,当孩子懂得了如何花钱,他才不会盲目消费,也更懂得珍惜和拥有。

3.与孩子谈钱,要做到“三不”

孩子的金钱教育不能少,但是需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要对孩子“哭穷”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勤俭节约,常常会在孩子面前“抱怨”没钱,或者是这个“买不起”。

这样其实是在告诉孩子“我们家很穷”,另一方面,又在无形地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

儿童时期,因为贫穷而产生的匮乏,一旦形成就很难摆脱。

当孩子央求你买一样东西时,学着用“你已经有这个了”,或者是“这个月预算超支”这样的方式来回答。

不要在孩子面前“炫富”父母爱谈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爱在孩面前炫富。

家里条件好,对孩子的物质都尽量满足,父母经常说“我们家有的是钱,你想要什么都可以”。

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形成喜欢攀比,爱炫耀,追求名牌这些特质。

对孩子物质上的过度放纵,只会膨胀孩子的欲望,而后被渐渐迷失。

比尔盖茨说:“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寡淡无味,多了苦咸难咽。”

在孩子面前,不要事事都满足孩子,要学着合理地拒绝孩子。不要撒谎,也不回避。

美国作家罗恩利伯讲过一个故事:

朋友帕克的孩子们总觉得他赚很多钱,却不知道父母的难处与辛苦,更不知道每一笔钱的用处。

于是,发了薪水以后,帕克去银行,以1美元为单位,100美元为一捆,码了好大一袋子回家。

他细细给孩子们讲钱的用处,保险费,煤气费,日用品…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了一下金钱的作用。

被孩子问到钱的问题,无法避免。但是父母不要回避,给孩子诚实的答案。

告诉孩子,父母通过怎样的方式赚钱,家里经济状况,钱怎样使用,告诉孩子,能让孩子更加珍惜。

与孩子谈钱,谈的是金钱背后的意义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写到:

因为我知道给人带来伤害最快速的途径就是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道依耐父母的无能者。

在他看来,比金钱更重要的品质是让孩子独立自强,勇敢与自信。

会谈钱的父母都懂得,金钱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而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

富足的目的不是安然享乐,而是借由金钱实现人生理想。

教会孩子看到金钱背后的奋斗,付出与艰辛,换来尊严与自立。

与孩子谈一谈金钱背后需要的智慧与取舍,能让孩子真正地了解如何获得与对待拥有。

让孩子感受到金钱背后不卑不亢的精神,才能成就独立而又勇敢的孩子。

这才是真正的金钱教育。

愿世间所有的孩子,都能看透金钱之外的精神世界,它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温婉晴天有话说

文章来源于《读者》,觉得本文不错的以及喜欢本文的站友可以留下你们的评论哦!

(完)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540.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请帮你的孩子选一个体育偶像》

最近和一个哈佛毕业的年轻人讨论,美国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辍学,辍学里的人不仅有终成大器的精英,更多是失去方向的孩子。但为什么其中最有名的几个人有两个(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来自哈佛?她说,哈佛录取..

文摘精选 2025-05-09

温馨的家庭,幸福的孩子

温馨的家庭,幸福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无与伦比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需要父母的关爱。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展现父母的爱和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关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明和他的父母一起来到了动物园..

美文欣赏 2025-05-08

文摘精选《如何让虫孩子变成龙》

每年高考结束后,我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家长都倾向于把孩子留在本省本市上大学,导致顶尖大学招收本地学生分数线非常高,难度往往超过上外地类似好大学。意大利文豪哥尔多尼说过,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充满了..

文摘精选 2025-05-07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我的宝贝们你们好: 妈妈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叫过你们了,其实在妈妈心里还是经常地这样叫你们。孩子们,你们都已经长大,成家立业了,也都为人父母,我和你们的父亲老了,身体越来越差了,就如同那夕阳一般..

亲情文章 2025-04-16

雇佣“父母”之谜

雇佣“父母”之谜

李念余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李泽强和母亲林丽珠经营着一些挺赚钱的小生意。李泽强夫妇对疼爱女儿,只要女儿有需要的东西,他们就会满足她。李念余小小年纪,李泽强夫妇就带着她去过世界各地很多的地方旅游见识开..

亲情文章 2025-04-13

幽默笑话《哈哈,都是皮痒型熊孩子》

1、早上送女儿上学,我逗她,让她夸我最帅。女儿白了我一眼,不说话,我威胁她:你不夸我帅中午我不准你回家吃饭! 中午放学了,女儿打电话给媳妇:妈妈,我不回去吃饭了!我爸今天早上让一个美女夸她帅,我白了他一..

幽默笑话 2025-04-12

如何带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聪明的爸妈这么教!

如何带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聪明的爸妈这么教!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孩子。如果一个小孩儿跟大人说话有问有答很有礼貌、能在饭桌前安安静静坐着把饭吃好再自己把盘子收了、坐电梯会在一侧等里面的人出来再进去并且在电梯里全程安静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

亲情文章 2025-04-09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