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珠峰队长》

8个不甘平凡的普通人,包括每天生活两点一线的白领、卖掉自家小店的店主、背负沉重绩效指标压力的销售员、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的创业者

2019年,他们和7名高山向导一起,在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经历40多天的艰难攀登,终于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电影《珠峰队长》记录了这支由普通人组成的民间登山队,朝世界之巅一步步靠近的攀登全过程。

作为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即川藏队)的创始人,珠峰队长苏拉王平从事登山运动已有21年。在一次次向高海拔雪山进发的过程中,他渐渐有了一个雪山电影梦,想拍出一部珠峰电影,让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的雪山极致之美被更多人看见。

《珠峰队长》不仅展现了探险者冲顶的热血,还真实记录了返程的不易,以及他们重返日常生活的平静。登顶是热血与梦想,返回才是人生。

放牛娃的梦想

苏拉王平出生在四川阿坝黑水县三奥雪山脚下的八家寨,这个仅有8户人家的山寨近乎与世隔绝,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地、放牛、放羊和挖草药。

一次机缘巧合,国内优秀的攀登者孙斌、次落、马一桦等人来到三奥雪山进行登山考察,苏拉王平申请加入他们团队担任背工,自此开始了改变自己一生的登山之旅。

这是他第一次见识专业的登山活动,突然意识到,虽然自己从小就在这座山上放牛放羊,但从未真正认识这座养育自己的大山。

登山考察队把我带到成都。我才发现,哇,原来靠山吃山还有更好的选择啊!一座雪山火了,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

从事登山协作两年后,苏拉王平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系统。回家探亲和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相聚时,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一支登山队。

这些藏族伙伴和我一样自小生长在雪山下,有着城里人所不能比的强大体能天赋和地形熟识度,以及灵敏的反应力、判断力,只要把登山技术以及服务意识培养起来,他们就是最优秀的高山向导。

2003年10月,苏 拉 王 平带着和他一起长大的6个兄弟,成立了川藏队的前身三奥雪山协作队。

队伍刚成立的时候很艰难,因为大家不懂这个行业,也不知道前途到底会怎么样。苏拉王平说,早期他带着这些伙伴培训大概3个月,不仅给他们传授登山技术,还自掏腰包给大家发放生活补贴。他笑言,因为这些兄弟结婚早,个个都是家中的壮劳力,如果每天跟着自己学登山而没有收入,家人肯定不放他们出来了。

19年时间过去,川藏队从最初的7名队员发展为56名具有高山向导从业资质的藏族协作队员和10余名工作人员。川藏队养活了差不多上百个家庭。苏拉王平说,他兑现了当初对老家伙伴们的承诺:通过登山,不少队员已经开上了越野车,有的还在都江堰买了房子。他们出来以后,眼界打开了,思路也打开了。

队长苏拉王平,也实现了从放牛娃到珠峰队长的人生逆袭。

让普通人看到珠峰

我们登山者经常讲,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那是普通人看不到的景致。苏拉王平说,他每次登山都想把整个登山过程记录下来,但文字和图片很难完整还原雪山攀登过程中的壮阔美景和惊心动魄。

中国目前有500多人登顶过珠峰,只有他们知道登上珠峰能看到什么。我想让更多普通人在电影院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攀登珠峰、了解珠峰。所以他产生了用视频记录攀登过程的念头。

但专业的剧组很难上珠峰,我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高山向导变成高山摄影师。电影《珠峰队长》的摄影师,不是从外面聘用的,而是苏拉王平从高山向导队伍中一手培养起来的。为了这部电影,川藏队准备了超过10年的时间。

现在,川藏队内已培养了近10名可以在高海拔雪山攀登过程中拍摄的高山摄影师,其中还有4名无人机航拍手。

2019年4月8日,8名 登山队员和川藏队7名高山摄影师一行15人组成珠峰登山队和珠峰攀登纪录片摄制组,从成都出发前往尼泊尔。经历40多天的艰难攀登,他们成功避开了珠峰大堵车,于5月15日登顶,成为2019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

苏拉王平说,高山摄影师除了要背负足够的氧气,还要额外背负摄影器材和备用电池,等于全程负重攀登。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要稳稳地拍摄这条陡峭艰险的攀登路上的各种镜头,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另外,过高的海拔和极低的气温,对所有摄影器材的正常运转和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止电池因低温没电,摄影师们白天会把备用电池放在贴身衣兜里,晚上则塞进睡袋。

苏拉王平说,拍摄团队无意中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中国首部海拔在8470.2米以上实现无人机起飞航拍的珠峰电影。

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航拍手必须冒着双手被冻伤截肢的风险摘掉手套进行操作,以保证精准操控无人机。拍摄过程中一台无人机忽然失控,差点丢失。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珍贵的珠峰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拍摄的有效素材长达21个小时,无人机最高起飞海拔达到了8400多米。苏拉王平说。

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队长

苏拉王平对珠峰和拍一部攀登珠峰的电影执念有多深?他的手机和微信号,尾部4个数字都是8848。

他说:2019年,我们终于准备好了。

拍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很多年以后,等我80岁、90岁的时候,这部片子一定还会有很多人去看。苏拉王平如是感慨。

在电影中,这支民间登山队在尼泊尔的珠峰南坡集结出发,穿越裂缝深不见底的恐怖冰川,攀上高达千米的蓝色冰壁,爬过山体岩石断面的黄带,面对窗口期极端的恶劣天气和可能发生的冲顶大堵车,他们朝着世界之巅一步步靠近。

《珠峰队长》中颇为耐人寻味的一点是,影片并没有在全员登顶的高光时刻结束,而是很详细地展现了登山队下撤的过程。

苏拉王平解释,一次完整的登山过程,登顶固然算是成功,但是在下撤过程中将面临更多风险,出意外的可能性很大。我觉得下山更危险。因为大家上山时很多路段是人出于本能反应往上走,拼了老命上去,感觉不到山体有多陡。往下走的时候你可能都不敢相信你是从这条路上来的,而且下山更需要体能。

由于天天都在担忧每个队员的身体状况和次日的登山路线,攀登珠峰40多天,苏拉王平瘦了20斤。

一次成功登顶,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珠峰队长》结尾,展现了每个队员重返日常生活后的片段与感悟。

队员健健说:我需要去追求一些我生活以外的东西,追求其他的梦想。

一名女队员则表示,刚开始母亲反对她登山,因为毕竟很危险。可是当我的母亲接触了登山的这个群体后,觉得他们非常阳光、充满正能量女儿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她也由衷地自豪。

还有一名队员车夫为了凑齐登珠峰的钱,卖掉小店,还借了一些钱。做了这么多事情,有些人现在问我后悔不后悔,我依然认为我不后悔。我想总得做一件自己觉得值得为它付出的事情。

而队长苏拉王平,平日里也经常会去向导兄弟的家中看看,跟他们一起聊聊过去的登山经历。

经历了珠峰的生死攀登,我想说的是,活着真好,我们应该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身边所有的一切。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大山。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队长。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4476.html

相关推荐

现代故事《队长家的升学宴》

外号毛驴子的釆煤队长齐元春这几天心事重重,用喜忧参半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喜的是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圆了齐家几代人的大学梦。忧的是按当地惯例,考上大学就要办一场升学宴庆祝一下。他是几百人..

现代故事 2025-05-11

现代故事《酥糖秘方》

古镇里有家糖铺,主持店铺的师傅姓刘,大家都称呼他刘师傅。刘师傅做酥糖,做了几十年,在这一带已小有名气。刘师傅有个儿子,叫刘延东,在文化局工作。文化局朝九晚六上班下班,两个人的作息时间不同,父子两个很少..

现代故事 2025-05-11

现代故事《巴溪大净智曲》

谁都不能保证永远都健健康康的,演员也不例外。那天,昆曲寒香班接了个大单,一个大户人家邀请他们去唱堂会。原想着是个好机会得好好展示展示,不料演出当天,净角突然身体不适,不能登台演出了。净角可是顶了半边天..

现代故事 2025-05-11

现代故事《祖训》

刘欣只有初中文化,没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跟父亲做起了松饼。他家的松饼皮薄馅足、酥松软糯,深受当地百姓和游客喜爱。可由于店的位置不佳,只能维持父子二人的生计。刘欣已是三十好几的人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把父亲..

现代故事 2025-05-11

文摘精选《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

文摘精选 2025-05-10

自画像女孩的故事

自画像女孩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画出我的自画像女孩的时候,她只是一个简单的草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有灵魂。她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陪伴我走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她不仅是我的自画像,更是我的灵..

美文欣赏 2025-05-02

愿你的人生永远风景如画

愿你的人生永远风景如画

高考是场蓄谋已久的暴风雨,整个高中都在为之准备其诞生的条件。高三结束后,我们都有一段艰苦备考、挥汗如雨、在纸笔间度过的难忘时光。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此生难再的唯美回忆,更有一群回忆中可爱的人。..

友情文章 2025-04-29

不同凡响的人生

不同凡响的人生

不同凡响的人生人生在世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平凡无奇,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有些人却是以非同一般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以非同一般为主题的小故事,讲述一个人物以自己独..

经典文章 2025-04-28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