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大同印象》

五天的假期,为什么选择去了大同?大概因为自己向来有一个爬遍五岳的念想,其中北岳又离京最近,而且去大同还可以看一看云冈石窟。

但真正到了大同才发现,不管是恒山还是云冈石窟,离大同市区都不太近。石窟近一些,但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达,假期里车又堵得厉害,原本不远的车程硬是走了小半天。恒山更不用说,因为只预备了一天时间,而看完悬空寺再去恒山的时候已是中午,所以最后爬到半山腰就下来了。

尽管有这些意外情况,但总的来说,对大同的印象还是很美好。

以前只知道贵阳、承德是凉都,但到了大同才知道这里也很凉快。这次去的时候,北京的春天早就过去了,而大同的百花才刚刚开放。尤其是看到恒山上盛开的山桃花,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有名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同产煤,据说过去煤炭产业养活了这里的大部分人口,同时也让整个城市变得黑漆漆、脏兮兮的。但现如今这一点已经看不出来了,随着煤炭产业的衰败和环境治理的加强,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城外,都很难让我们把这个地方和煤炭联系起来。尽管城市看起来并不算繁华,但还比较整洁,是普普通通的北方小城的样子。

大同名声大,但城市不大。在中国算几线城市呢?看房价就大概知道。刚到这里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给我们介绍路过的一片小区,骄傲地说这是他们大同最贵的房子,要一万块一平。听到这里,平时关注的都是帝都房价的我们,不禁惊讶于他的惊讶。

大同是一个旅游城市,但看起来大同人民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游客来与不来,他们都那样过。就比如说,我们慕名去二板刀削面总店,原以为是多么豪华的高级饭馆,到了才发现就是路边的一个小馆子,而且除了刀削面别的什么都没有。但总店确实是火,分不清是本地人还是游客,大家互相挤着,排到一个位置就坐下拼着桌开车。最正宗的大同刀削面味道如何呢?和在其它地方吃的确实不一样。点面时要选大碗小碗,面好了浇上肉汤,然后加上自选的各种卤菜,卤肉、鸡蛋、豆腐干、青椒等等。好吃,但再好吃也就是个面,如果带着吃满汉全席的期待,那肯定要有所失望。但不管怎么说,入乡随俗,再去大同,肯定还要去他们家吃这碗面。

跟司机师傅攀谈,他们都不无得意地说大同人会吃,但说实在的,大同的美食几乎都是主食,除了刀削面,还有就是凉粉和黄米糕,最多再加一个烧卖。所以去大同旅游,吃的成本极低。烧卖我们是早餐吃的,另外还吃了炸油饼和开锅豆腐。大同的位置靠近内蒙,自古往来的商人就多,所以这里的饮食兼有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的特色。从早点来说,除了烧卖,吃豆腐和牛羊杂会比较多。

凉粉是在大同古城吃的,叫小媳妇凉粉。我一般在这种熙熙攘攘的地方吃东西比较警惕,会觉得给游客吃的品质不会太好。但这家凉粉店是个例外,价钱不贵,还很好吃,不愧是大同的名吃之一。黄米糕有炸糕和蒸糕两种,因为不好消化,所以有的人只能吃炸糕。当地有很多糕店,糕为主食,再配上一些肉菜来吃。我们因为没有时间了,最后是买了一斤蒸糕带到了火车上。后来我去陕西甘泉,还专门买了一块黄米糕回来,切了片煎着吃,确实味道不错。另外,大同这个地方也吃兔头,不过我们没能吃到。

吃的说了很多,再说玩的。来大同,有几个地方是必去的,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和恒山,还有离恒山不远的悬空寺。这次在古城去了华严寺,里面的华严宝塔是全国仅次于应县木塔的第二大方形木塔,可以进去参观,其中用100吨纯铜打造的千佛地宫尤其震撼。去古城当然要上古城墙,我们是在吃完刀削面之后溜达过去的。城墙很宽阔,有人会在上面租自行车绕古城骑一圈,但据说需要不少时间。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所以没有在城墙上看到日落,但城楼都亮着灯,璀璨夺目,别有另一番意境。

云冈石窟确实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回来之后才知道习大大前些年也去过。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是皇家工程,距今已有1500年以上,能保存至今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佛像的多姿多彩和惟妙惟肖自不用说,途中我常在想信仰是什么,这里的一尊尊大佛给了我们的古人怎样的精神慰藉和心灵寄托?

恒山离城远,不仅没爬完,而且下山返程时近乎狼狈。先是在半山腰排队等摆渡车,人特别挤,而且天色开始变暗,飞沙走石,气温骤降。到山下时天已经全黑,风沙大的简直打不开车门。幸亏我们提前约好了车,不管怎样都能回城。其他游客还不知道经历了怎样难忘的一个晚上。

最后,我还想说,真正给大同加分的是这里的人。其实去一个地方,不仅仅是看景色吃美食,更重要的是与当地人接触。我们遇到的司机师傅、饭馆老板,多数都很友好。而且这种友好不是表面的客气和礼仪,而是他们喜欢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同时愿意把它拿出来分享。他们会很骄傲也很实在地给你说他们的想法,愿意尽可能地回答你的问题,就像接待一个远方的客人。我想,他们面对游客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们的本色,没有修饰,没有伪装,更没有把游客当成猎物来看待。

大同,是一个去过了还想再去的地方。下一次去,也许就不走远了,就在城里住上几天,像当地居民一样,找小馆子吃吃饭,在古城里走一走,不做攻略,不设计划,只是慢慢地去感受,去生活。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333.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中秋的风》

好像是在突然之间,有了风,轻轻地,淡淡地,从某一个地方飘过来。父亲的头发飘了飘,母亲的头发也飘了飘,父亲和母亲的头发都已经花白花白了。在父亲和母亲的头发飘动的时候,有什么声音发着光,也淡淡地从一个什么..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牛肚包里的中国味道》

今年大暑前后,我去了一趟意大利,在女儿就学所在的佛罗伦萨古城生活了7天。正宗的意大利披萨、意大利面、牛排一一吃过之后,觉得和国内的意式西餐差不了多少,却唯独对当地一道或有千年历史的小吃念念不忘。这道小..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心源开处有清波》

挥毫写尽三江水,韵和津门六百年。诗人放怀自励,心境辽远豪放、刚健硬朗他是王林强,长身挺立,英气内敛。他是从晋地走出的少年,曾在天津读书,刻励精进,力学不倦。今已不惑之年,才情益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女人该看什么书?》

听说台北新开了一家大书店,专门卖给女人看的书。这是大事一件。记者打电话来问胡博士:女人该看些什么书?首先,我要感谢这个书店的成立。从今以后,我们不但有专治女人头发的美容院,专卖女人服饰的委托行,专治女..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江南的菱角》

江南的原野是水的世界,遍地湖塘,处处沟港。菱角这种草本水生植物便在这浅水里、池沼中顺水而生,逐水而长。细雨纷纷的清明过后,菱苗欣欣然浮出水面,那淡绿的四方叶子,一片片、一轮轮,环绕着菱蕊。几场风雨过后..

文摘精选 2025-11-05

文摘精选《白饭之魅》

一餐饭中,饭与菜,何为主,何为次?在宴席上,饭,一般被称为主食;然而,它总在宴席的尾声才姗姗上来。那时,美酒肴馔已占据胃肠;饭,往往成了陪衬。大家,也总是象征性地来几口,压个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江..

文摘精选 2025-11-04

文摘精选《北京看云记》

频频看云是近年来的事。自到了北京,自然而然地就经常看起了云。在这之前,我是不怎么看云的。因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也就入乡随了俗。看云是闲事。闲事也是事。我渐渐发现,这闲事居然还是件经常能上新闻的..

文摘精选 2025-11-04

文摘精选《秋虫鸣唱里的东胜》

恋上绿香,爱上一座城市。绿溢流香季节里,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车林里嬉戏着,偶尔掠过一只赤金的蜻蜓,耳际间荡漾着鸟语啁啾,具有现代化、园林化、人文化的避暑休闲都市塞上草原明珠的东胜,漫漶着乡野和都市独特神奇..

文摘精选 2025-11-0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