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噤若寒蝉的成语故事)

噤若寒蝉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噤若寒蝉,比喻人们由于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杜密,字周甫,今河南登封人。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为人质朴沉稳,刚正不阿,从小就立下了非常远大的志向。

杜密在担任太守等职务的时候,参与过打击朝廷宦官集团的斗争,他严明执法,对犯罪的宦官子弟做到了有恶必罚,有罪必惩。为此被革职回颍川老家。

在老家赋闲的时候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时常和颍川郡守、县令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可他的老乡刘胜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现在辞官回家了,刘胜与他截然相反,闭门谢客。

颍川太守王昱悄悄对杜密说:“刘胜这个人非常清高,有人几次让他出来再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杜密听懂了王昱话中的意思,直接说到:“刘胜作为国家的高官应当为国分忧。但他对人才不举荐,看到坏人坏事不吭声,明哲保身,就像冷天时候的那个知了(‘自同寒蝉’),其实是国家的罪人啊!但我恰恰和他相反,愿意为你惩恶赏善尽绵薄之力。”。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3009.html

相关推荐

力不从心的意思是什么(力不从心的成语故事)

力不从心的意思是什么(力不从心的成语故事)

力不从心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后汉书 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为之用,诚可痛也。​力不从心,形容一个人心里想做某事,但力量不够。班超,字仲升。是今陕西省咸阳..

杂文 2025-10-04

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熟能生巧的典故出处)

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熟能生巧的典故出处)

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生活中,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典故。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成语是熟能生巧。【成语故事】“熟能生巧”这个典故来源于北宋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讲述的是陈康肃与..

杂文 2025-08-0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