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即事》孟浩然翻译(清明即事孟浩然诗意赏析)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出自孟浩然的《清明即事》。

【原文】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注释】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②帝里:京都。

③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

④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翻译】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独坐空堂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诗意赏析】

首先我们看前面四句“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京都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不觉就起了忧愁的思念,想起心中思念的人与事;看那来来往往的马车在路上匆忙赶路,再转眼看那东郊外的柳树,葱翠的柳叶随着微风摆动。由近到远,由动到静,奠定了抒情状物的感情基调。

清明时节人们坐着马车匆匆忙忙,或许是外出踏青,或许是祭祀扫墓,但无论如何春天的美丽景色总会带给人们一种春光明媚的感觉,在这个充满愁思的日子至少给人一种小小的安慰。

再来看后面四句“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看外面的景色落花飞舞那芳草争先生长,迫不及待给春天增添一点色彩,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花丛中成双成对的蝴蝶在嬉戏不已;而诗人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中回忆自己经历的往昔,心中感慨万分,只能举起手中的茶杯,以茶代酒,用以安慰心中复杂的心情。

看到花朵盛开,草木生长,鸟碟自由嬉戏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世界,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的温柔和丽,给人一种畅快的心情;与此同时,诗人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往昔,或者是在回忆少年时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仕途的那一段漂泊岁月?二者现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既有看到大自然美景的畅快之感,又想起自己往昔的孤寂与愁思,种种矛盾的情绪糅合在一起,只能以茶代酒,用以安慰此事自己复杂的心情

诗中有马车、行人、花草、柳树、黄莺、蝴蝶等景象;全诗寓情于景,寓情于境,春天的美好景色与自己内心的矛盾心情现成一种强烈对比,在这浓浓的春光下诗人抒发了无尽的感慨,复杂情感真是让人咀嚼不尽,或许只有诗人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个中滋味

纵观全诗,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来,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花草争艳、行人匆忙的清明图。在这庄重的日子里,诗人有的不仅仅是愁思,还有内心想入仕途却的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的矛盾心情。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诗人评价】

苏轼:子瞻谓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樊泽: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蔡传:孟浩然诗组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清代王士碌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1849.html

相关推荐

活谓双菇清明折菊寄到你身旁

活谓双菇清明折菊寄到你身旁

故事的开始在四月,伴随着清明的雨窸窣落下。高三,一个专属青春的名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填充着内容色彩。有欢喜悲伤,有奋斗拼搏,也有心愿与彷徨。在这365天里我们经历着成年前最热血的坚持,挑灯夜战、泪..

情感文章 2025-11-04

别董大的诗意和译文(别董大的思想感情赏析)

别董大的诗意和译文(别董大的思想感情赏析)

别董大高适 〔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达夫,字仲武,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他与岑..

杂文 2025-10-25

赏析:咏柳诗意是什么(咏柳这首诗的意境)

赏析:咏柳诗意是什么(咏柳这首诗的意境)

原文:《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2.妆:装饰,打扮。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

杂文 2025-10-21

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

文/魏巍有这样一些女子,喜欢栖居在诗意的文字中。读书、写字,成为她们经久耐用的时装和化妆品。即使衣着普通,素面朝天,走在花团簇锦浓妆艳抹的女人中,也会格外引人瞩目。她们的气质、修养,浑身流溢着的书卷味..

经典文章 2025-10-11

诗意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

杂文 2025-09-02

杜牧《清明》的注释和译文(清明这首诗的意思)

杜牧《清明》的注释和译文(清明这首诗的意思)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在细雨纷纷飘落之时,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诗人一样落拓断魂。请教当地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

杂文 2025-08-2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