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棺材里的账本》

明朝年间,有个姓李的人,绰号叫抠门秀才。这天,他不小心掉进了村西头的河里,一下子摔没了命。

这李秀才少年时有几分才气,可惜他十五岁参加乡试,一连十年都是名落孙山,吃空了老父老母的积蓄。最后,他只能回村里教书,倒是攒下不少钱,娶了婆娘,得了两个大胖儿子。

可李秀才从不管儿子,只在乎兜里的钱袋子够不够重。他总对婆娘说,他一定要带着最宝贝的东西进坟地,否则不能安心投胎。日子久了,两个儿子的眼里也没了老爹。

这不,李秀才刚下葬,两个混蛋儿子就嚷着要分家产,李秀才的婆娘被逼得把家产全掏了出来,竟也不过二十两白银。

两个儿子心里直犯嘀咕,想他们老爹,就连每日买菜时,都要蒜切一角、葱分三剁、货比三家,一分钱足足分成三瓣花。这样的人那么多年下来,怎么可能只攒着二十两白银?

如此一寻思,两个儿子立刻跑出村,竟到城里各自找了一户盗棺贼,打算瞧瞧李秀才是不是在棺材里藏了私。

两人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尽早去挖,毕竟财产只有一份,谁都不想一分为二。很快,两个盗棺贼挑了三天后的同一吉日,紧赶慢赶地到坟地去挖坟。

结果,两伙人在坟头撞到了一起。一见面,两个兄弟大眼瞪小眼,敢情哥俩都想着独吞财产呢!

没办法,这下只能见者有份了。两个盗棺贼把坟地挖开,又花了大把力气,拉出了重重的棺木。两个儿子都急忙挤到了棺材边,看见自己老爹的遗体,也不多看几眼,只在棺材里这儿看那儿看,里头居然空荡得很,啥都没有。唯一奇怪的地方是,抠门的李秀才手里攥了本账本簿子。

两个儿子感觉到不对劲,把账本拿出来一看,却把他们俩惊着了。账本里,一笔笔记满了李秀才在私塾的花销,每日进的书、买的菜、给学生们制衣服的钱,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翻到最后,虽有两页纸被人撕去,但两个儿子早已感动不已。李秀才做了这么多不为人道的好事,足以证明,他是个心地良善之人。

两个儿子瞅了对方一眼,心想:一直都觉得老爹抠门,没想到居然都是为了私塾里的学生们。或许,因为老爹是多年落考的秀才,心里有志,才对那些学生予以厚望吧

大儿子叹了口气,自责道:我们嘲笑老爹贪钱,自己却是最贪钱的那个

二儿子面对着这意料之外的账本,心里也很有感触,说:大哥,以后我们俩也别再贪钱,好好过日子吧!

挖了一次坟地,竟把两个儿子的心思从歪路挖正了。等盗棺贼把坟地重新理好,两个儿子郑重地给老爹磕了平生第一次的响头,相携着回家去了。

这天深夜,城头的鸡打了一次鸣。大儿子请的盗棺贼偷偷来到了二儿子请的盗棺贼家里,轻声说:二弟,箱子你可准备了?

准备了!另一个盗棺贼搬着一个沉沉的小箱子,从屋里气喘吁吁地走出来。原来,这两个盗棺贼是把兄弟,他们在李秀才的两个儿子第一天拜访时,就起了坏心思,刻意推迟约定的时间,悄悄在前一天晚上就去挖了李秀才的坟,结果真的挖出了一箱宝贝。

那二弟喜滋滋地说:大哥,你瞧瞧吧,都在这儿了。

被叫作大哥的盗棺贼坐在木凳上,从怀里抽出剩下的两页账本,说:这李秀才是出了名的贪财,没想到他还以学生的花销为名头,私收了学生父母那么多东西,都仔仔细细记在这两页纸上了。

嘿嘿。二弟笑道,那两个傻儿子还以为自己的老父亲有多好,其实啊,收了那么多钱,没多少是花在学生身上的。哼,李秀才那婆娘也真够傻的,把好东西都埋进了地下,不过也算便宜了咱们!

二弟用力把箱子盖翻开,整箱满满当当的,都是稀奇珍贵的玩意儿。

大哥润了润嗓,瞧着纸念道:一百两白银。二弟从箱子里拿出一百两白银,摆在桌上。

一对玉镯。二弟又把碧绿的玉镯拿出,摆在桌上。

等大哥念到纸末,一箱子的东西满满地摆了一桌。大哥亮了最后一嗓:一只小金鸡。

二弟往箱里一看,说道:大哥,箱子里已经没东西了。

怎么会?大哥一急,把箱子夺过来仔细一瞧,里面确实空空荡荡的。木的、玉的、银的都在,怎么偏偏金的没有了?

大哥想了一想,突然暴喝而起:是不是你藏了?

二弟急道:当然不是!你怎么张口就冤枉人呢?

大哥冷笑着说:这箱子就我们俩知道,不是你还能是我?

二弟也生气了:我一路抱着这箱子,别提有多沉。你倒是轻巧,就往怀里兜了两页纸!我看哪,你是想讹我,故意添的金鸡!

引线一点着,为了那只小金鸡,两人是越吵越凶,在家里大打出手,吵得街坊都围了过来,到了最后,惊动了官府。官老爷一见那么多宝贝,起了贪念,把桌上的东西全部收走了,还将两个盗棺贼打入了大牢。

那小金鸡到底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就连棺材里的李秀才也回答不了,因为他的嘴被东西堵住了。

实际上,李秀才从小就很擅长狗刨,却溺死在水里,就是因为他太贪财。他告诉过婆娘:我要是死了,其他东西都归你和那两个倒霉儿子,只有这箱子,你得把它和我葬在一起。

这一箱子的宝贝,李秀才每天都要仔细把玩,他最喜欢的就数小金鸡,总是随身带着。那天在村西头,他摔到水里之后,想也没想,先把容易沉下去的金鸡含进了嘴里,一下子噎住了,就这么生生丢了性命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1062.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厨斗》

1、清朝干隆年间,黄淮府古砀县有两家饭店特别有名,一个是城东汪家醉仙楼,一个是城西刘家会客居。两家饭店生意十分兴隆,掌柜都是大厨出身,所做的菜各有特色,因此名气不相上下。为了争得第一,两家虽然表面上和..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名厨崔二》

小城南临水,北临山,很是秀雅。城中有名厨崔二,家传厨艺,闻名一方。崔二做厨,一般人请不到,为什么?小门小户没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白白坏了名头。只有一次破过例。那次,崔二钓鱼,落进水中,李三郎把他救..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千古龙血帝王情》

康熙帝坐在上书房,御览礼部呈送上来的进士卷子,好钦定状元。其中一份卷子让他大为惊讶,倒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这份卷子不是按常规的浓墨书写,却呈现淡淡的霞色,如血。这就奇怪了,说是舞弊吧,可谁有这样的胆子,..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秦城囚犯》

连日暴雨,秦城多处山体滑坡,当地百姓四处奔逃,城中颇为混乱,秦城县令向知府告急。知府接到密报,迅速派捕头杨振山前往秦城巡查,以防暴民趁此时机为祸作乱。这天,杨振山带人巡查到秦城监狱,不禁停住了脚步。对..

民间故事 2025-08-31

民间故事《老鼠爱大米》

1、明朝嘉靖年间,新城县。官道上,两匹高头大马缓缓行来,白马上的高大男子看着路上推粮车赶路的行人,有点奇怪地对同伴道:殷乐,你看这些农户,应该是去县衙交公粮的,不知为何都是眉头紧锁,咱们问问去。说罢跳..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蒙冤的响屐舞》

越王勾践把绝世美女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表面上做了顺民,放牛牧羊,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日后东山再起。西施到了吴国后,很快就得到了吴王的宠爱,一颦一笑,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西施在那边就常常能传来一些消息..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苍猊奇谋》

民间故事《苍猊奇谋》

勇斗群狼南宋年间,临安城里有位赵王爷,他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斗狗。为满足自己的嗜好,他在王府后院专门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狗舍。这天,赵王爷正在发呆,京城的狗行家张庭忽然急匆匆地跑了来。见张庭乐得嘴角都咧到..

民间故事 2025-08-30

民间故事《宏誓大愿》

了凡和尚是个行脚僧,最近有些倦了,总想找个地方晨钟暮鼓,潜心向佛,可一直没找到相投的地方。这天,了凡无意中云游到龙台山,突然疲倦得不得了,忍不住坐下来喘口长气,再四下一打量,龙台山山清水秀,幽静无双,..

民间故事 2025-08-3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